很多人看來,超重或肥胖會影響外表,但它們還是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
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估計,約20%的癌症可歸因於體重超重或肥胖。
近日,一項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為超重或肥胖增加癌症風險再添證據。
結合研究及專家觀點,教你「穩住」體重。
受訪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伍學焱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保健療養分會副會長 韓 萍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內科主任醫師 袁振芳
有些癌症是「胖」出來的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成年任何時期超重或肥胖,都與結直腸癌等胃腸道癌症風險升高有關。
通過調查問卷,研究人員統計了參與者成年早期(20歲時)、中期(50歲時)和晚期(≥55歲)時的身高、體重。
根據體重指數(BMI),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為4類:體重不足(BMI<18.5)、健康(18.5~24.9)、超重(25.0~29.9)和肥胖(BMI≥30.0)。
在成年早期、中期和晚期時,和體重健康的參與者相比:
▶超重的人患胃腸道癌症的風險分別升高17%、18%和17%;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分別升高23%、23%和21%。
▶肥胖的人患胃腸道癌症的風險分別升高31%、50%和38%;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分別升高25%、55%和39%。
研究還發現,從成年早期到成年晚期的體重變化,也會影響患癌風險。
和體重保持在不足和健康範圍的參與者相比,一直都胖的人患胃腸道癌症和結直腸癌的風險最高,其次是先瘦後胖的人。
而成年時期控制體重的人,即由超重或肥胖減至健康體重,患癌風險也隨之降低了。
研究指出,結直腸癌是全球第3大新發癌症和第2大致死癌症,控制體重來預防結直腸癌等癌症十分重要。
體重超這個數就要減肥了
大部分歐美國家將成年人BMI≥25定義為超重,BMI≥30為肥胖;亞洲一些國家將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臨界值分別設定為23和25。
體重指數BMI = 體重/身高的平方
我國建議將成年人BMI≥24診斷為超重,BMI≥28為肥胖。根據自己的體重計算,如果對應值為「超重」、「肥胖」,應及時管理體重。
判斷是否需要減重,還需要看這些指標:
腰圍
中國男性正常腰圍應小於90厘米、女性小於85厘米,超過該範圍就屬於腹型肥胖。
站立,雙腳分開25~30厘米。將軟尺經臍上0.5~1厘米處水平繞一周,肥胖者選腰部最粗處水平繞一周測量。
腰臀比
兩腿併攏直立,將捲尺繞在臀部最寬的部位測量臀圍。
腰臀比(腰圍/臀圍)能反映中心型肥胖的程度。世界衛生組織將中心型肥胖定義為,男性腰臀比超過0.9,女性超過0.85。若腰臀比大於1,則意味著健康風險較大。
皮下脂肪厚度
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男性要少於15毫米,女性不應超過20毫米。這通常需要專業的皮脂厚度計來測量。
把體重維持在健康值
要維持健康體重,主要以生活方式管理為主,核心是做到「吃動兩平衡」。總的原則是讓攝入總能量低於總消耗。
1控制飲食
在控制飲食總熱量的同時,要保持健康膳食,讓食物更多樣。
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果蔬類、禽畜肉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均每天最好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2少久坐、多運動
任何一種運動方式都對控制體重有利。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並堅持下去,保證每周5次,每次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值得提醒的是,久坐的人容易「腰粗屁股大」,應每隔1~2小時起身站立或活動5~10分鐘。
3定期監測體重腰圍
對體重及腰圍定期監測,計算自己的BMI,隨時調整日常飲食和運動。
根據《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當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5厘米,女性大於等於90厘米時,疾病風險將進一步升高。
4學會紓解壓力
壓力過大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出現激素分泌紊亂,進而導致肥胖;還有些人壓力過大時會出現暴飲暴食,從而加重肥胖風險。
平時積極調整好心態,尋找適合自己的解壓方式,讓生活工作狀態更佳,還有助於控制體重。
自行減重效果不佳者,建議到減重門診或內分泌科就診。改善生活方式後仍嚴重肥胖,可諮詢醫生,考慮適宜的藥物或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