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毫米,看似不起眼的心臟支架,其實有著很大用處,它是心血管患者們的福音。但是,該技術曾經門檻較高,花上十萬也很正常,對於一般人來說相當於用掉一年的工資,因此相當一部分患者用不起。
近些年,我國醫保局通過心臟支架的「集采」,將其均價從1.3萬下探至700元,本來是件好事。但沒想到的是,僅僅2年多的時間,市面上的心臟支架又重返「天價」,有的甚至達到5萬。何解?
- 支架重返「天價」,業內:便宜反而不好用
2020年心臟支架集采後門檻大降,在國內引起不小的轟動,但降價造福於老百姓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阻礙。例如,國內心臟支架市場在集采後從150億銳減至10億,心臟支架利潤被大幅擠壓,各方積極性自然要受到影響。
據業內人士透露,支架降價後,供貨效率大打折扣,甚至有供貨商直言利潤太低,只能用便宜的快遞發貨。更糟糕的是,很多小眾支架由於「不賺錢」導致貨源短缺。換句話說,便宜的反而沒貨、「不好用」了,患者只能苦等。
可能有人會說:「再等等就好了」,但與時間的賽跑,又有多少人等得起呢。普通人想儘快贏得時間,而佔據更多財富的富人更是如此。
例如矽谷富豪彼得·迪爾為此冒險嘗試與18歲小伙交換「年輕血液」;94歲的港富李嘉誠為邁過百歲門檻,赴美求取156萬一克的某種「萊特唯鍵」類分子。也正出於此,市面上出現更先進的「可降解支架」後,患者爭相獲取,哪怕5萬一根。
而業內人士也指出,心臟支架也會因為技術的升級而迭代,「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選擇更先進的支架,當然能給自身帶來更好的保障。
- 防患於未然,投資健康勝過病急投醫
專家表示,心血管疾病在我們生活中其實很常見,像經常性的心慌、氣短、胸悶刺痛等等,可能就有相應的隱患。據悉,我國有近300萬人因心血管疾病早逝;而國際醫學研究顯示,有近60%的心血管疾病能夠防範。所以,防患於未然,投資健康勝過病急投醫。
對於普通人來說,辦卡健身、吃好睡好就是投資健康,但對於能接觸到更多資源的富豪來說,他們的投資可謂簡單粗暴。例如李嘉誠,在接觸「萊特唯鍵」類分子劑後,直接拿出2億支持相關抑衰生科企的研發。那時候,李超人還得意地表示,自己好像有了20歲的感覺。
據了解,該分子從2013年起被大量研究,或能助力人體壯年期,鉗制老衰,從而減少相關疾患的發生。曾幾何時,該分子還被美日等國壟斷,國內很難見其身影。好在近年我國港企通過技術迭代,將「萊特唯鍵」門檻打落95%,以三位數的月成本被京東、貓等引進,在國內完成初步下沉。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該分子觸達主要人群為中老年男性,基本覆蓋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該分子在人群中認知範圍的擴大,會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投資健康」的好處。
當然了,李嘉誠押寶大健康不是個例,除此之外,股神巴菲特、前世界首富貝索斯等均有涉足,他們同樣對自己的健康有著更多的期許。
- 生命科技井噴,健康壽命理念深入人心
近20多年來,生物科技發展井噴,不僅僅是心臟支架類似的醫學器械在持續提升,「注重健康壽命」的相關科技也促使人類向著更高的門檻邁進。
如果說醫療科學是為了幫助人們從病痛中脫困,那麼生命科技就是基於更先進的理念,更加註重生命周期內的健康狀態及壯年期長度,讓老年人更有尊嚴地活著。
科學家基於各種理論,預測人類理應活到120歲,如果科技發展水平足以支撐這一預測,能活到這個歲數的你,又會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