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綜述:這類癌症死亡人數將增加73%,這11大誘因你還不知道!

2023年02月17日20:38:10 健康 1801

點擊關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權威綜述:這類癌症死亡人數將增加73%,這11大誘因你還不知道! - 天天要聞

全球每年胃腸道腫瘤新發病例約佔所有類型癌症病例的25%以上,胃腸道腫瘤相關死亡病例約佔所有類型癌症死亡病例的35%。與此同時,胃腸道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預計到2040年新發病例數和死亡人數將分別增加58%和73%。

值得關注的是,相較於全球其他地區而言,東亞人群胃腸道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更高(尤其是胃癌肝癌和食管癌)。近日,《自然》(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發表重磅綜述,綜合分析了東亞人群胃腸道腫瘤主要類型(包括結直腸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以及膽囊癌)的流行病學趨勢、風險因素以及預防策略等。

權威綜述:這類癌症死亡人數將增加73%,這11大誘因你還不知道! - 天天要聞

截圖來源: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東亞人群胃腸道腫瘤負擔顯著

  • 發病率數據:

最新評估數據顯示,2020年東亞地區胃腸道腫瘤新發病例約有248.9萬例,佔全球新發病例近48.4%。整體而言,東亞地區胃腸道腫瘤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為85.7/10萬,其中蒙古國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最高,達到146.1/10萬,除此之外,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由高到低依次為日本(99.5/10萬)、中國(83.0/10萬)、韓國(81.9/10萬)以及朝鮮(59.9/10萬)。

從性別角度而言,東亞地區男性胃腸道腫瘤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為117.1/10萬,約為女性兩倍(56.2/10萬)。

  • 死亡率數據:

2020年東亞地區胃腸道腫瘤死亡病例共有約177.8萬例,佔全球胃腸道腫瘤死亡病例近49.0%。整體而言,東亞地區胃腸道腫瘤年齡標準化死亡率為59.8/10萬,其中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最高的是蒙古國(130.1/10萬),其次分別是中國(63.8/10萬)、韓國(47.5/10萬)、日本(36.3/10萬)和朝鮮(32.8/10萬)。從性別角度而言,東亞地區男性年齡標準化死亡率(83.7/10萬)也同樣約為女性兩倍(37.6/10萬)。

總體而言,東亞地區最常確診的胃腸道腫瘤依次分別為結直腸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和膽囊癌死亡率(死亡人數/總人口)由高到低分別為肝癌、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胰腺癌和膽囊癌

結直腸癌和胰腺癌負擔呈現加重趨勢

總體而言,與西方國家或地區相比,東亞地區胃癌、肝癌、食管癌和膽囊癌的疾病負擔較高。此外,最新統計數據(1990-2019年)還表明,東亞地區結直腸癌和胰腺癌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升高。綜述指出,其中東亞人群結直腸癌發病率的顯著增高可能與環境、生活因素以及代謝風險因素有關;而胰腺癌發病率的升高(全球性升高)可能與飲酒、不健康飲食習慣以及代謝性疾病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東亞人群早發性結直腸癌、胰腺癌和膽囊癌的發病率同樣呈現上升趨勢(這一趨勢在西方國家或地區中也同樣存在)。綜述指出,年輕人群中結直腸癌、胰腺癌和膽囊癌的發病率急劇增加可能歸因於年輕人群中相關風險因素(如肥胖症、代謝綜合征)患病率的增加。

權威綜述:這類癌症死亡人數將增加73%,這11大誘因你還不知道!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123RF

胃腸道腫瘤主要風險因素

東亞人群胃腸道腫瘤的不可調控風險因素有種族、年齡、性別以及家族史等,具體而言:

  • 種族:東亞、西班牙裔以及黑人人群胃癌發生風險比非西班牙裔白人人群高40%~50%;與伴有慢性丙肝感染或肝硬化的白人人群相比,相同疾病狀況的東亞人群肝癌風險升高4倍、黑人人群肝癌風險升高2倍;食管鱗狀細胞癌的患病率在東亞地區更高(食管腺癌的患病率則在西方地區更高)。
  • 年齡和性別:東亞地區絕大多數結直腸癌在≥50歲人群中確診,高齡與結直腸癌發生風險呈正相關;年齡較大也是肝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且肝癌的發病率在40歲以後急劇增加。男性患大多數類型胃腸道腫瘤的風險要高於女性,但是,膽囊癌在女性中卻更為常見。
  • 家族健康史:一項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東亞地區人群與家族健康史有關的結直腸癌相對風險(RR)升高數值要低歐洲地區報告的結果;另外一項針對亞太地區11797例無癥狀受試者的前瞻性研究提示,圍繞這些受試者(一級親屬患結直腸癌)的結直腸癌篩查,或許無需區分先證者身份。

綜述指出,東亞人群胃腸道腫瘤共包含11項可調控因素。其中,胃腸道腫瘤常見的可調控因素有吸煙、飲酒、飲食、久坐生活方式、肥胖症以及代謝性疾病。值得強調的是,東亞人群尤其需要關注的胃腸道腫瘤可調控因素還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肝吸蟲病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喝太燙飲品、膽管囊腫等。

針對上述這些風險因素,東亞人群預防胃腸道腫瘤發生/發展的關鍵策略包括:生活方式調整、肝炎疫苗接種、幽門螺桿菌感染控制、癌症早篩、早期診斷、提高胃腸道腫瘤患者生存率。

東亞人群胃腸道腫瘤預防措施

  • 一級預防措施

生活方式調整:如戒煙、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避免靜脈輸注共用注射器、儲存食物過程中避免黃曲霉毒素污染。

肝炎疫苗接種:如通過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種計劃預防肝癌發生;促進老年人群乙肝疫苗接種;通過產婦、新生兒以及兒童保健免疫服務提高疫苗接種覆蓋率。

感染控制: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乙肝和丙肝感染抗病毒治療、提高抗病毒治療的意識及可及性、通過技術合作控制肝吸蟲病。

  • 二級預防措施:

癌症早篩:通過結腸鏡檢查、糞便免疫化學檢測篩查結直腸癌;基於年齡、性別、家族史和吸煙習慣判斷患癌風險;重新界定結直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

早期診斷: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和鋇餐檢查(胃癌內鏡檢查前);食管癌病變細胞學和內鏡篩查;肝癌血液和影像學檢查;胰腺癌的非侵入性影像學檢測;膽囊癌早期根治性膽囊切除術。

  • 三級預防措施(提高生存率):

如通過綜合性治療和規律監測防止疾病複發;監測患者社會心理方面的障礙;基於患者自我護理培訓、康復方案和姑息治療提高患者生存率或生存時間等。

權威綜述:這類癌症死亡人數將增加73%,這11大誘因你還不知道!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123RF

小 結

總體而言,東亞地區胃腸道腫瘤負擔顯著,其中發病率最高的胃腸道腫瘤依次分別為結直腸癌、胃癌和肝癌,死亡率最高的胃腸道腫瘤依次分別為肝癌、胃癌和結直腸癌。

綜述強調,除了吸煙、飲酒、飲食、久坐的生活方式、肥胖症和代謝性疾病外,東亞地區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肝吸蟲病、乙肝和丙肝感染、喝太燙飲品、膽管囊腫的發生率也較高,這可能同樣增加了東亞人群胃腸道腫瘤的發生風險。

通過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廣肝炎疫苗接種,控制幽門螺桿菌感染、肝吸蟲病和肝炎感染,提高結直腸癌篩查的實施率,早期發現胃腸道腫瘤,提高患癌人群生存率等措施,我們或能有效降低東亞地區胃腸道腫瘤疾病負擔。





參考資料

[1] Huang, J., Lucero-Prisno, D.E., Zhang, L. et al. Updated epidemiology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n East Asia.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75-022-00726-3

免責聲明:葯明康德內容團隊專註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葯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葯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葯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台。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互聯網掀起「抱冬瓜」消暑熱潮?中醫專家:有一定作用,但不適合這些人群 - 天天要聞

互聯網掀起「抱冬瓜」消暑熱潮?中醫專家:有一定作用,但不適合這些人群

要問最近菜市場什麼最火,無疑是冬瓜了。不僅是夏天家家戶戶必吃的一道菜,冬瓜「本瓜」還有消暑功效。近日,不少網友購入整個冬瓜,清洗後交給孩子或自己抱著用來消暑。抱著冬瓜真的能降溫嗎?湖南省中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熊暑霖介紹,冬瓜含水量高達95%以上,當人體接觸冬瓜時,它能快速吸...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王大爺年輕的時候是一名資深銷售,年輕時候為了跑業務,不得不參加各種酒局,經常把自己灌得爛醉。一來二去這種「不得不」就變成了習慣,退休之後每天不喝兩口酒就感覺渾身不舒服,身邊人常常勸他戒酒,他反倒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長期吃硝苯地平,5大問題要清楚,對降壓和預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 天天要聞

長期吃硝苯地平,5大問題要清楚,對降壓和預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長期服用硝苯地平,確實能幫助維持血壓穩定,但這不是一勞永逸的事。高血壓是個慢性過程,藥物控制只是其中一環,很多人忽略了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用藥知識的重要性。吃藥不能光靠醫生開,自己也得明白點門道,尤其以下5個問題,搞不清楚,葯吃再久也可能白
中醫認為,天氣越熱,越要「以熱養生」 - 天天要聞

中醫認為,天氣越熱,越要「以熱養生」

【來源:廣東省中醫藥局_養生保健】夏季人體陽氣浮越於外,此時,臟腑相對處在虛寒的環境中,脾胃運化功能也比其他季節要弱一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吃冰棍、喝冷飲,就會導致脾胃不適,出現大便清稀、腹脹腹痛、食欲不振等癥狀,嚴重者會寒濕困體,引發更
幽門螺桿菌根除是把「雙刃劍」?在胃癌預防與反流性食管炎風險之間尋找平衡 - 天天要聞

幽門螺桿菌根除是把「雙刃劍」?在胃癌預防與反流性食管炎風險之間尋找平衡

導讀「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值此夏至時節,陽光直射北回歸線,白晝達到全年最長,草木蔥蘢,蟬鳴陣陣,處處洋溢著生命的活力與熱情。然而,健康領域的挑戰依然嚴峻。全球50%以上人口已感染幽門螺桿菌。隨著飲食結構變化和肥胖率上升,反流性食管炎發病率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近期,來自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
什麼樣的糖尿病最危險?醫生呼籲:這5種血糖情況要留意了! - 天天要聞

什麼樣的糖尿病最危險?醫生呼籲:這5種血糖情況要留意了!

昨天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遇到位老鄰居,他剛做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笑呵呵地說:"才6.2%,比去年好多了,看來我這糖尿病不嚴重。"我本想祝賀他,卻看見報告單上其他幾項數據都在飆紅。這位65歲的退休教師,正站在一個他完全沒察覺的危險懸崖邊緣。
楊志旭名中醫傳承工作室落戶邯鄲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 天天要聞

楊志旭名中醫傳承工作室落戶邯鄲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7月7日,楊志旭名中醫傳承工作室揭牌暨拜師儀式在邯鄲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舉行。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楊志旭教授,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編輯出版分會會長賈守凱,邯鄲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宋利宏、紀委書記周傑、副院長鬍新磊、副院長鬍成棟以及各職能科室相
死亡率高!熱射病不僅易發生在暴晒下 這一環境也要當心 - 天天要聞

死亡率高!熱射病不僅易發生在暴晒下 這一環境也要當心

高溫天氣持續,最近,醫院裡熱射病病例增多。專家提醒,熱射病就是嚴重的中暑,死亡率高,出現中暑癥狀後一定不能忽視。幾天前,山東淄博市70歲的王女士因為意識障礙被120救護車送至淄博市中心醫院急診科。醫務人員發現王女士體溫高達40.3攝氏度,醫務人員迅速為王女士使用冰毯及冰帽物理降溫,並積極給予補液等治療,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