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1的奧密克戎亞變種
「雙頭犬」來了!
已在60個國家出現!
這個新變種傳染性如何?
會有哪些影響?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截至2023年1月28日,ch.1.1佔美國病例的1.5%,佔比位列第五。「從數據看,ch.1.1病毒變體有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可能會引起新的感染,但在人群中的致病能力並沒有明顯增強。
1月30日,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數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正在追蹤名為ch.1.1 的新冠新毒株。ch.1.1佔美國病例的1.5%,佔比位列第五。
圖源:cdc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指出,ch.1.1病毒變體是世衛組織監測的奧密克戎亞變種之一。
在哪些地區出現?
根據疫情追蹤數據網站outbreak.info的數據,紐西蘭目前出現了許多ch.1.1病例。其他熱點地區包括巴布亞紐幾內亞、柬埔寨、愛爾蘭等。該毒株已在超60個國家和美國51個州檢測到。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此前發布的有關預印本論文顯示,ch.1.1 出現在東南亞,導致英國和紐西蘭部分地區超過四分之一感染。
致病力如何?
上述論文指出,在ch.1.1中發現了一種名為l452r的突變,這種突變通常在奧密克戎毒株中是沒有的,而在德爾塔毒株中出現過。此外,研究人員指出,ch.1.1與ace2受體結合良好,ace2受體是介導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受體,說明該病毒有可能至少部分覆蓋由於此前感染或接種疫苗產生的部分抗體。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截至2023年1月28日,ch.1.1佔美國病例的1.5%,佔比位列第五。「從數據看,ch.1.1病毒變體有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可能會引起新的感染,但在人群中的致病能力並沒有明顯增強。」趙衛表示。
是否會影響我國?
「根據中疾控官網通報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我國近期疫情流行株仍為ba.5.2和bf.7,未發現新的變異株。」趙衛表示,「這一方面說明我國國境檢疫工作有效,能夠阻止國外新變異株大規模進入我國。另一方面,我國的大規模疫情剛剛得到控制,人群的免疫屏障處於相對較高水平,可以判斷近期奧密克戎亞變種對我國的威脅較小。」
奧密克戎亞種ba.2及其變體(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世衛宣布:緊急狀態繼續
世界衛生組織30日發表聲明說,儘管新冠大流行可能正接近轉折點,但目前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意味著,新冠全球緊急狀態仍未宣告結束。
世衛組織緊急委員會於27日召開了新冠疫情例行季度評估會議。世衛組織在聲明中說,委員會已向總幹事就當前疫情形勢及未來防控提出一系列建議,總幹事採納建議並於當天宣布,新冠疫情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世衛組織依照《國際衛生條例》所能發布的最高級別預警。
委員會成員對新冠帶來的持續風險表示關切,因為與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相比,新冠導致的死亡人數仍然很高,且中低收入國家以及全球高風險群體的疫苗覆蓋率仍顯不足,在是否會出現新變種病毒方面仍有不確定性。
委員會表示,新冠大流行可能正接近轉折點,但新冠仍是一種危險的傳染病,能對人類健康和各國衛生系統造成重大損害。儘管感染新冠或接種疫苗可能有助於在全球範圍內實現更高的群體免疫水平並限制發病率和死亡率帶來的影響,但在可預見的未來,新冠病毒仍將是一種在人類和動物中長久存在的病原體。
委員會呼籲採取長期公共衛生行動,優先降低新冠發病率和死亡率。
對於世衛組織維持新冠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決定,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華裔病毒學家、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劉善慮並不意外。
「現在結束還是有點早,關鍵是季節不是時候,冬季、春季還存在各種呼吸道疾病風險,不是結束的最佳時候。」劉善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無意外,預計最快今年夏天世衛組織可能宣布終止新冠全球緊急狀態,但未來幾個月如果再出現毒力較強的新毒株,世衛組織也可能會延遲宣布結束全球緊急狀態,「這也是世衛組織所考慮到的。」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中新網
編輯: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