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三高病人們都不陌生的詞,當高血脂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又會帶來冠心病、腦梗死等一系列危及性命的心血管疾病。
但注意了,我們這裡說的動脈硬化和動脈粥樣硬化不是一回事,一字之差概念卻完全不同。
動脈硬化實際上是動脈的非炎症性病變,可以使動脈管壁逐漸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變得狹窄。
動脈硬化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和白頭髮、皺紋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硬化也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
動脈硬化危險嗎?
普通的動脈硬化不會有什麼癥狀,動脈硬化是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出現的自然生理過程,但是在一些風險因素的作用下,動脈硬化就可能會發展為動脈粥樣硬化,這時情況就比較嚴重了。
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動脈壁變厚、彈性減少,會影響心、腦、腎、其他重要器官及腿的中動脈和大動脈,會使得血流減少或阻塞,使得身體器官和組織得不到充足的血液,繼而誘發心肌梗死、腦卒中、冠心病等等。
加速動脈硬化走向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因素包括:
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長期吸煙;
長期 酗酒;
肥胖, 不運動;
飲食高鹽、高糖、高脂肪。
所以有三高的病人,以及發現動脈開始硬化的人,尤其需要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以免血管情況進一步惡化。
那麼,如何自測動脈是否硬化了呢?從手上和腳上,兩個方法就可以簡單發現。
腳背的脈搏信號
如果左右腳的脈搏有差異,就是動脈硬化的指示信號。
我們的腳背稍靠外側,大致位於足背拱起最高處有一根動脈,負責為腳部輸送動脈血。
正常情況下,同一個人雙腳的足背脈搏應該是一樣的,左腳什麼樣,右腳也什麼樣。
如果用兩隻食指同時觸摸各側的足背動脈,能感受到明顯差異,那就非常有可能預示著脈搏信息較弱的那一側身體的動脈內,尤其是下肢動脈,存在粥樣硬化問題。
除此之外,若同一隻腳的足背脈搏隨時間推移,脈搏信號明顯減弱,也意味著這一側身體動脈存在粥樣硬化問題。
不同人的足背處存在細微生理差異,胖瘦也不相同,因此不同人的足背脈搏摸起來可能存在差異。
有的人搏動很強,有的人似有似無。因此互相比較足背脈搏信息的意義不大。要自己的左腳和右腳進行比較。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外傷、風濕免疫性疾病等病因也可能造成雙腳脈搏不一致的現象,所以這種自測方法只能幫助發現,是否確診還是需要去醫院做血管造影檢查。
手上的3種信號
動脈血管是為全身各器官供血、供氧的通路,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動脈壁變厚、彈性減少,使得血流減少或阻塞,會導致供血區域組織的缺血性壞死,就會出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
(1)左手無名指和小拇指疼痛
當為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堵塞時,患者大都會出現較為明顯的胸骨後壓榨痛。
不過,也有一部分患者的疼痛可能會放射至脖子、左肩、左臂,甚至左手無名指和小指、
(2)手掌發紅髮紫、腫脹
上肢動脈堵塞,血管瘀滯、血流速度慢,手掌缺血、缺氧,容易出現手掌顏色發生變化,如手掌發紅、發紫(一般來說,紫色更嚴重一些)。
如果是上肢靜脈堵塞,最常見的癥狀就是手掌腫脹。
(3)單側手臂刺痛麻木
頸動脈是人體內將血液輸送至大腦的最重要通道,如果該動脈發生堵塞,我們的大腦就會受到影響,繼而影響全身各處,常見的有癥狀有:
視物不清、兩眼發黑、視力突然消失,單側面龐或肢體刺痛麻木、突然行走困難、失去平衡、突發性眩暈或意識混亂,說話困難,突然劇烈頭痛,記憶力問題,吞咽困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