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陽性吃「消炎藥」沒用!專家:用錯葯傷肝腎損胃腸

2022年12月10日22:12:14 健康 1018

受訪專家: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科教授 劉又寧

廣東省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 張曉娟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任琳賢

阿莫西林、頭孢、左氧氟沙星……這些抗菌葯(俗稱「消炎藥」)在日常生活中被濫用得比較嚴重,不少人只要嗓子疼、咳嗽咳痰、流鼻涕就習慣吃兩片這類藥物,以求快速好轉,殊不知這會造成細菌耐葯等一系列健康隱患。在新的疫情形勢下,新冠感染者持續增多,面對或輕或重的癥狀,如果依然亂用抗菌葯,不糾正錯誤的用藥習慣,恐怕會讓身體「雪上加霜」。

新冠陽性吃「消炎藥」沒用!專家:用錯葯傷肝腎損胃腸 - 天天要聞

「大部分居家治療的新冠感染者,全程都用不著抗菌葯!」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科教授劉又寧告訴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抗菌葯主要治療細菌感染,而對病毒沒用,包括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早期出現的發燒、咽痛、咳嗽等癥狀,是由病毒引起的,與細菌沒有關係,用抗菌葯沒用,可服用中成藥、退燒鎮痛的西藥來緩解。只有在一些重症患者中,可能合併嚴重的細菌感染,醫生需要使用抗菌葯治療,例如肺炎引起膿毒血症。

廣東省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張曉娟告訴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在不必要的情況下濫用抗菌葯,可能造成多重風險。

第一,抗菌葯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可能增加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嚴重時可導致過敏性休克、喉頭水腫、肝腎損傷,甚至死亡。最近,多地已發生新冠感染者亂用多種葯,導致急性肝損傷的病例。

第二,抗菌葯在殺死細菌的同時,也會殺死一些有益菌群,這會破壞身體的微生態環境,進而導致菌群失調,引起厭食、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進一步導致抵抗力下降,招致其他疾病發生。

第三,濫用抗菌葯可導致耐葯菌出現,反而增加合併細菌感染時的治療難度。對於一些重症患者來說,如果出現耐葯菌,現有抗菌葯無效,治療將非常棘手。

講到這裡,大家應對「抗菌葯」和「抗炎葯」有所區分,了解它們各自應如何科學使用。

抗菌葯俗稱「消炎藥」,都屬於處方葯,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細菌引起的感染。在不必要時使用抗菌葯,可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阻礙抗菌葯在需要時發揮作用。因此,一定要有細菌感染等指征時才使用,而且要遵醫囑正確用藥,嚴禁無指征濫用或過量使用。大家憑處方能買到的抗菌葯主要有:頭孢菌素類,如頭孢呋辛頭孢克洛等;青黴素類,名字中多帶有「西林」,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喹諾酮類,名字中多帶「沙星」,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大環內酯類,如羅紅霉素、阿奇黴素等。

抗炎葯可以抑制炎症因子,主要用來消除因疾病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抗炎葯分為兩大類,大家能買到的主要是非甾體抗炎葯,即解熱鎮痛抗炎葯,如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等,其中很多是非處方葯。第二類是甾體類抗炎葯,即一些有抗炎作用的激素,如地塞米松、強的松、氫化可的松等,第二類基本都是處方葯。抗炎葯也不能濫用和過量服用,對胃腸道刺激性較大。

當越來越多的身邊人感染新冠,人們的焦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絕不能預防性用藥、多重用藥、濫用抗菌葯。其實,大多數無癥狀、輕症患者無需用藥。如果發熱超過38.5℃或出現咳嗽等癥狀,可以對症用一些葯,每類葯使用一種即可,癥狀減輕後就要立即停葯。兒童、老年人、妊娠期、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常年用藥的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要格外關注用藥安全,用藥前一定要認真閱讀並遵循藥品說明書,或在互聯網上諮詢醫生或藥師。新冠感染者若在居家治療過程中,發現自己發熱、咳嗽伴咯黃黏痰等情況,可能是繼發細菌感染,應到發熱門診就診,遵醫囑治療,切勿自行使用抗菌葯。▲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中疾控提醒4月以來新冠感染呈上升趨勢,香港呼籲接種疫苗 - 天天要聞

中疾控提醒4月以來新冠感染呈上升趨勢,香港呼籲接種疫苗

近期,亞洲多個國家(地區)衛生部門通報,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升高,提醒居民注意防護。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以來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呈上升趨勢,南方省份檢測陽性率高於北方省份。中國香港等地已開始安排針對JN.1毒株的疫苗接種。
「盒馬無抗雞蛋抗生素超標」陷抽檢爭議 生鮮品控信任危機拉響警報 - 天天要聞

「盒馬無抗雞蛋抗生素超標」陷抽檢爭議 生鮮品控信任危機拉響警報

每經記者:陳婷 每經編輯:楊夏2個多月前(2月20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次抽檢,讓一貫標榜「品質」的盒馬陷入了一次食品安全風波。近日,青島盒馬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濰坊分公司銷售的來自「小町蛋業(山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町蛋業)的保潔無抗鮮雞蛋,在抽檢中發現農獸葯殘留超標,受到了廣泛關注。圖片來源:...
男子後腦勺長出12cm長「魔鬼角」 嚇呆醫生:行醫25年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男子後腦勺長出12cm長「魔鬼角」 嚇呆醫生:行醫25年第一次見

【點新聞報道】俄羅斯一名男子的後腦杓突然長出一個5英寸(約12cm)「惡魔角」的角質瘤,起初他不以為意,一直忍受頭痛,後來因為嚴重影響到生活,便前往醫院就診,將角質瘤移除。而負責手術的醫生坦言,這是他行醫25年來,第一次遇到如此罕見的病例。
《中華醫藏》溫病捲髮布,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 天天要聞

《中華醫藏》溫病捲髮布,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近日,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主辦的《中華醫藏》(簡稱《醫藏》)溫病捲髮布暨工作推進會在成都召開。中醫藥古籍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實踐經驗,是中醫藥學術傳承的根基,也是推動現代中醫藥發展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