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基因突變是肺腺癌最為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大概50%的肺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敏感突變。目前,針對EGFR基因突變有多款靶向藥物可供選擇,靶向藥物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其優秀的療效讓很多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都獲得了改善。
然而,耐葯始終是會出現的。一旦耐葯,病情會出現快速進展,讓患者的體質越來越差。而耐葯後如果沒有更好的治療措施,患者在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化療,但常常非但控制不住癌症,反而讓患者的體質更差。
出現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耐葯機制決定了不同的治療策略。所以,我們需要非常準確地了解耐葯的具體原因,從中尋找合適的治療藥物。
肺癌的亞型轉化:最棘手的耐葯機制
據報道,有3%-14%的肺腺癌在靶向治療期間會發生向小細胞肺癌的轉化。如果患者存在RB1基因和TP53基因的失活突變,則更容易向小細胞肺癌轉化。一旦出現亞型轉化,患者成為轉化型小細胞肺癌(T-SCLC),通常表現為對EGFR靶向藥物的耐葯,患者預後也比較差。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目前,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是使用依託泊苷聯合鉑類化療。當肺腺癌患者使用靶向藥物耐葯後轉化為小細胞肺癌,一般會使用這個治療方案。然而獲益並不好,儘管54%的患者有治療應答,但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僅有3.4個月。
PD-L1抑製劑已經用於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因此研究者啟動了這樣一項研究,通過分析使用免疫治療的轉化型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特點,來研究免疫治療對這種肺癌亞型的治療效果。
治療有效,注意識別藥物組合
入組這項臨床試驗的患者共計47名,這些患者都存在EGFR基因突變,均為轉化型小細胞肺癌(T-SCLC),且都接受過靶向藥物治療。其中11名患者在後續治療中使用了免疫治療(I/O組),其餘36名患者沒有使用免疫治療(非I/O組)。
11名使用免疫治療的患者中,有9名患者用藥為PD-L1抑製劑阿替利珠單抗、貝伐單抗、卡鉑和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另外兩名患者使用阿替利珠單抗、依託泊苷和卡鉑治療。11個使用免疫治療的患者,整體治療應答率為73%,有8名患者治療產生療效。
相比沒有使用免疫治療的患者,使用PD-L1抑製劑免疫治療的患者,無進展生存時間從4.1個月延長至5.1個月,延長了1個月。總生存期區別較大,使用免疫治療的I/O組中位總生存期為20.2個月,沒有使用免疫治療的非I/O組,中位總生存期為7.9個月。
另外,研究者發現,EGFR的突變影響了無進展生存期。如果患者有EGFR基因的L858R點突變,無進展生存期顯著長於EGFR基因的19del突變。如果患者PD-L1表達為陽性,中位無進展生存期是6個月,如果患者的PD-L1表達為陰性,中位無進展生存期是3.7個月。
綜上得出結論,如果肺腺癌轉化為小細胞肺癌,使用PD-L1抑製劑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單抗、卡鉑等藥物是一個有效的治療策略。
圖片來源,攝圖網
啟示
總結上文內容,有以下幾點啟示:
- 轉化型小細胞肺癌是比較特別的肺癌亞型,預後較差。患者使用靶向藥物耐葯後,建議提取新發的病灶樣本活檢,進行病理分型。如果出現了轉化為小細胞肺癌的情況,使用肺腺癌的化療藥物措施是無效的。
- 如果出現了轉化型小細胞肺癌,主要的治療方式是PD-L1抑製劑、化療和貝伐單抗聯合使用。在小細胞肺癌的用藥方案里,往往沒有貝伐單抗,這個研究告訴我們,貝伐單抗是可以用的。
- 在必要的時候進行基因檢測,以明確具體的耐葯機制,才能決定後續的治療方案。
關注癌度公眾號,點擊本文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可獲取參考文獻。
癌度,陪您走過抗癌的每一步!
參考文獻:
C-Y. Zhang, et al., A potential treatment option for transformed small-cell lung cancer on PD-L1 inhibitor-based combination therapy improved survival, Lung Cancer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