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不少人都進入到明顯的亞健康狀態,「壓力山大」現在已經成為耳熟能詳的形容詞,你重視過自己的血壓嗎?據2021年世衛組織調查:在過去30年中,30-79歲高血壓成年人人數從6.5億人增加到12.8億人。其中將近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血壓健康應該值得重視。現在健康監測已經逐漸普及,很多人疑惑,智能手錶能夠測血壓嗎?監測原理又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常規血壓測量方法
目前市面上有兩種血壓測量方法:
1、直接測量法:將溶有抗凝劑的長導管,經皮穿刺將導管送至主動脈,導管與壓力感測器連接,直接顯示血壓,為有創方式。僅適用於某些特殊情況,不然你每次測血壓都得開一道口子,呃,那代價太大了。
2、無創測量法:測血壓的時候,在我們手臂上大動脈處綁上一個氣囊。血壓測量開始的時候,氣囊會逐漸充氣,直到壓扁我們的動脈,此時我們的血液處於基本上不流動的狀態。通過充氣和放氣檢驗我們動脈血流,一次捕抓我們的血管收縮壓,目前市面上大多使用這種方法。
智能手錶測血壓的原理
血壓監測是未來智能手錶發展的方向之一, 感測和演算法技術的運用,讓許多無創監測如心率,血氧等得以實現,血壓監測也是在此中逐步發展。
當前手環測血壓是基本採用PPG感測器或者高級一點的手環/手錶採用PPG+ECG的形式,搭配演算法技術得出評估血壓值。運用PPG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手錶LED光射向皮膚(一般測血氧發生紅光/紅外光,測心率用綠光),通過血液,肌肉,骨骼反射的異同,透過皮膚組織反射回的光被光敏感測器接受並轉換成電信號再經過演算法裝換成血壓值,簡單理解就是:光--> 電 --> 演算法-->數字信號。而高級一點的手錶則是結合ECG心電圖監測來估算血壓值,這樣會比單個PPG更加的精準。
血壓計監測法
目前血壓儀器運用的是示波法原理:通袖帶加壓至阻斷肱動脈血流,然後通過緩慢減壓,捕獲動脈傳出聲音及壓力小脈衝,這與上文的袖帶加壓法是一樣的。這種方法通常用在專門的血壓監測儀上。
智能監測大多數都是依託感測器,光學原理和演算法技術而成的,智能手錶的血壓監測功能也是一樣。這種監測大多數都是給佩戴者一個參考值,作為一個輔助健康管理的途徑,而非專業的醫學診斷,任何監測設備都只能作為參考數據,出現什麼異常一定要去諮詢醫生!切勿自己亂治療。
當然,你說智能手錶血壓監測有意義嗎?有的,雖然它做不到百分百精準,但是它能夠全天候監測用戶的血壓值,進而形成評估報告和建議,做到一定程度的預防和調整,這個對正常人的健康管理還是有蠻大的意義的,畢竟如開頭所說,有一大半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有血壓問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挑選健康監測類的智能手錶一定要選有技術和實力的品牌,如華為,佳明,華米和veepoo 智能手錶都是不錯的選擇。
一分技術,一分耕耘,如今健康穿戴都在快速發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智能手錶的血壓監測功能會更加精準,健康監測技術會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