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飲食問題的人會先保持規律,三餐到了需要吃飯的時間及時提供營養,能量獲取後才能保持生命活動正常。但不少人長時間不吃晚餐,覺得沒有獲取過多熱量和營養,才能實現瘦身減肥的目的,卻沒有去考慮後果。在長期沒有攝入晚餐的情況下許多不好的變化在等著,如果無法承擔這些,儘早改掉。
1、抵抗力變差
長時間不吃晚餐不一定會變瘦,但其他身體傷害很難避免,例如抵抗力變差。想要增強抵抗力,最重要的是飲食規律營養,確保各種營養物質獲取。
而一天中三餐都要獲取食物,沒有晚餐提供足夠營養和能量,通常會營養跟不上,從而無法激活免疫細胞功能。抵抗力變差影響廣泛,是許多人疾病出現的原因,想要有效對抗病原體入侵,還需從飲食入手,確保規律且獲取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
2、血糖不穩定
不吃晚餐並非保護身體的方法,會不斷受到傷害,最後血糖不穩定。保持各項指標正常,疾病才能遠離,而持續沒有攝入晚餐,在生命活動的過程中卻不斷消耗著熱量,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供應不上,精神狀態會變差,甚至血糖降低。
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影響同樣明顯,有的人頭暈、冒冷汗、心慌、手抖,都是因為血糖不穩定。為了讓該指標保持正常,飲食規律這個原則應該遵循。
3、肝臟受損
保護好肝臟飲食不能馬虎,許多人認為不吃晚餐可以有效控制體重,沒有過度肥胖帶來影響,體內脂肪物質減少,脂肪肝可以遠離,從而保護肝臟,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長時間沒有攝入晚餐,所需要的基本營養物質無法滿足需求,可能會營養不良而導致抵抗力下降。而肝臟所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獲取量不足,也會出現疾病。有的人並非肥胖才出現脂肪肝,而是營養不良。可見,要保護肝臟,不吃晚餐這種行為該糾正。
4、胃部病變
消化系統保持功能良好跟飲食息息相關,飲食保持規律,消化系統正常運轉,才能及時吸收營養成分,同時把代謝廢物排泄掉。
但持續不吃晚餐的情況下胃部沒有內容物可提供消化,胃酸依然分泌出來,可能會因為黏膜受胃酸刺激而出現病變,長期下去出現炎症,潰瘍的風險增加。為了保護好胃黏膜,同時讓消化系統功能提高,還需飲食保持規律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