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南方來說,夏天絕對是個高溫多雨的季節,這種天氣,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染上濕氣,就廣東而言,就很多人都喜歡飲用祛濕茶。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與自然調節能力。
體內濕氣重又沒有注意祛濕,南無日積月累的濕氣就會形成濕毒,當濕毒長期滯留體內,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的發生,嚴重危害著我們的健康。
此外,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
根據其停留的部位可以引發不同的疾病:
頭面部:會出現眩暈、高血壓、失眠、多夢等情況。
胃腸疾病:濕氣過重,出現口粘口苦口氣、舌苔厚膩、食慾下降、噁心感、脘腹脹滿、胃痛、腹痛;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幹凈的感覺。
婦科疾病:月經不調、陰道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帶下病等。
皮膚疾病:會出現濕疹等皮膚疾病。
關節疾病:濕氣進入關節,與寒氣相遇形成寒濕,引發關節(風濕性/類風濕性)等。
代謝疾病:脂肪肝、肥胖、浮腫,過多濕氣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濕的負擔,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怎樣去除體內的濕氣呢?
1. 適當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受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 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2.飲食清淡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即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營養。酒、牛奶等油膩食物,不容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3.避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的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會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 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2. 潮濕的下雨天減少外出
3. 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
一個小方子交給你
祛除體內的濕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
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看到這裡大家都明白了嗎?如果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把你的問題打在下方。
最後提醒大家,關注健康拒絕焦慮,關注我,我是你們身邊的消化內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