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錦是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一名90後醫生,從業兩年來,她從一名青澀的學生轉變成一名熟練的住院醫師,她說,工作之後的經歷讓她意識到,做醫生不只是看病治病,更要根據病人不同的情況,給予適合的治療方案,而她的耐心和醫術,也得到患者和同事的認可。
【90後醫生】侯錦:醫生不但要看病還要「閱人」
要管15個病人,每天都忙忙碌碌

9月16日下午,記者在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三單元見到侯錦時,她正在值班,醫生辦公室里病人和家屬絡繹不絕的前來諮詢,有人拿著檢查結果來讓她給出治療方案、有人來辦出院手續、有人來拿開給自己的葯。對待每個人,她都和顏悅色的耐心解說。
「這兩種葯回家之後吃兩個月就停了,剩下兩種要長期吃,每種葯的吃法都在這個單子上寫的很詳細,你認識字吧?我給你說的你聽明白沒有?」侯錦大聲和一位老年患者交談。老人拿起幾種葯端詳了一陣,開口問道,「這麼多葯長期吃,是不是會對胃有影響啊?」「你回家只吃我開的這些葯,其中只有兩種長期吃,對胃影響不大。你之前買的那些葯就都別吃了,不管用,你要是實在怕浪費,自己買的葯就只吃一種,別全吃。」侯錦叮囑道。侯錦說,科室的醫生每人要管15個左右的病人,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加班更是家常便飯,自己已經習以為常。
醫生的工作不是診斷、治療那麼簡單

侯錦是興平人,1995年出生,她先在西安醫學院學習臨床醫學,後在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院攻讀「神經病學」碩士,2020年畢業後被招聘到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目前上班整兩年,兩年以來我的變化很大。在學校的時候也會在醫院實習,但當時只是學習,了解各種病有哪些表現,怎麼治療等。但當自己成為醫生,身上的責任感變強了。我的性格本來是大大咧咧,但我現在非常謹慎,因為醫生是個容不得差錯的職業。」侯錦說,以前實習的時候,看到一些醫生會為患者計算不同治療方式的費用,當時有些不解,工作之後,她意識到,醫生的工作不是診斷、治療那麼簡單。
「得同一種病的人,其個人情況、家庭情況、收入情況各有不同,比如腦血管方面的問題,如果需要取栓、做支架等治療手段,治療費花十來萬很正常,對於這筆錢,很多人是承擔不起的,因此醫生不但要看病還要看人,要根據患者每個人的實際情況提供適合的治療方案,也就是既要儘力把病治好,還要為患者省錢。同時,還要做好患者和家屬的安撫和心理疏導。」侯錦說。
患者康復,醫生和家屬一樣高興

侯錦所在的神經內科,疑難雜症多、危急重症多、老年患者多。「我們科室主要治療腦梗、腦出血、帕金斯病、癲癇、頭暈頭疼、痴獃等。病人入院的時候無意識的、暈的、吐的情況都有,但是通過大家的努力,患者能以一個比較好的狀態出院的時候,醫護人員的心情和家屬一樣高興,產生的成就感也讓人很滿足。」侯錦說。

但是,長期面對病痛,醫生的心態也很難永遠陽光,如何對付emo,侯錦的訣竅就是學習。「面對心情上的起伏,我一般都通過學習來調整,查資料看文獻,希望自己的醫術能越來越高明,祛除病人的痛苦。」
神內三科室副主任王沛說,作為一線醫生,侯錦平時跟病人的交流非常順暢,因為她有深厚的知識支撐,在溝通上很自信,在治療效果上,患者的反響也非常不錯。此外,她在工作總也非常團結同事,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華商報記者 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