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2020年新冠病毒的流行,現在人們進入公共場合時都需要進行「測溫」,時刻提防發熱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於公共場合閑逛。而在這個測溫的過程中,許多人發現大家的體溫都比較低,甚至為此懷疑是測溫槍出現了質量問題。
測溫幾乎成了所有人的日常
實際上,很多時候並不是測溫槍的問題,而是人體本身出現了「變化」。
科學家經過研究和調查確認,人體溫度在不斷涼涼,37攝氏度可能已經成為了我們無法回去的限值。那麼,為何人體的溫度在不斷降低?降低的限值優勢多少?這種變化意味著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7度也要成為「時代的眼淚」了?
人的標準體溫
要討論體溫降低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現在的正常體溫標準是怎麼來的。一般來說,標準體溫37攝氏度其實指的是腋下溫度,它是由德國內科醫生卡爾·溫德里希提出的。
他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時,收集了幾萬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經過整合,發現人的體溫集中於36.2攝氏度到37.5攝氏度之間,因此就取了中間值37攝氏度作為正常體溫標準。從這以後,正常體溫為37攝氏度的概念就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腦海當中。
德國醫生卡爾·溫德里希
但是實際上,37攝氏度真的適用於所有人嗎?顯然不是,因為根據現代醫學的觀察來看,部分人的腋下溫度為37攝氏度時,就已經會出現許多不適的癥狀了。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人體各個部位的溫度都不太一樣,比如說口腔溫度一般在36.3攝氏度到37.2攝氏度之間,直腸溫度則在36.6攝氏度到37.7攝氏度之間。
當然,根據觀察,人體在不同時間段體溫也是不一樣的,且女性的平均體溫一般會比男性高一些。
男性與女性的體溫對比圖
綜上所述,體溫雖然有既定標準,但是依舊會受到不少因素的影響。此外,根據科學研究來看,人的體溫在這些年是處在下降過程中的,我們的身體確實在大家尚未察覺的情況下「不斷涼涼」。
人體體溫的下降
咱們在上文中提到人體各個部位的溫度都是有所差異的,因此科學家在進行新一輪的普查和研究時,就將重點放在了人的「核心體溫」上。
核心體溫指生命器官周圍的深部溫度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小組利用1800年以前美國軍人的體溫報告與如今的數據進行對比,隨後發現男性的平均體溫從37.2攝氏度的平均值下降到了36.6攝氏度,並且能達到37攝氏度的人已經屈指可數了。
除了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以外,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也公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原來,這個研究小組從十幾年前就針對亞馬遜叢林當中的某個原始部落進行了測溫跟蹤,發現這些人的體溫也從37攝氏度降到了36.5攝氏度。
人體體溫降低的統計示意圖
這兩項研究雖然針對的是不同的人群,但是結果都毫無意外地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體的體溫確實在不斷下降。而且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這種下降的趨勢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由此可見,有時候並不是測溫槍出了問題,而是我們的體溫確實在不斷下降,只是大家沒有察覺罷了。那麼,人體體溫的不斷下降,可能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原來真的不是測溫槍出現了故障啊!
體溫下降的影響
提到體溫下降的影響,可能有人下意識的就會想到夏天會更涼快了,畢竟人體的核心溫度都下降了。但實際上,人體降得這點兒溫度對比氣溫的升高幅度算不上什麼,因此我們並不會因為體溫下降就在夏天感到非常的涼快。
那麼,體溫的下降究竟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人體也是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的
首先就是體溫和免疫力之間的關係。相關數據表明,人體體溫在36到37攝氏度之間時可以有效地保護機體,使其抵禦一些微生物的攻擊。並且,較高的體溫其實會激活人體之內更多的免疫細胞,使其與入侵的病毒對抗。
所以當我們身體出現發熱癥狀時,可能是身體在進行自救,通過升溫的方式激活免疫細胞來殺死病毒。
人體固有的免疫細胞
這樣來看的話,體溫下降就代表著免疫力會有所下降,而這種情況就意味著如今人們的抵抗力已經比不上幾十年前了。
並且按照分析來看,體溫每降低1攝氏度,不但會使免疫力有所下降,就連基礎代謝也會隨之降低。真是如此的話,「減肥」恐怕也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低體溫也是肥胖的「元兇」
當然,人體的正常體溫雖然有了一定的變化,但是離低溫症的限值還差得很遠,所以大家也不必因此恐慌,擔心自己會在不知不覺的變化中患上「低溫症」。
那麼,低溫症的限值是多少?它會引發什麼樣的連鎖反應呢?
嚴重的低溫症能致人死亡
一般來說,低溫症是以人的核心體溫來進行分級的,可以分為輕度、中度、中度、極重度和深度多個級別,每個級別當中的體溫限值都有所不同。比如輕度是在32攝氏度到35攝氏度,重度則是20攝氏度到28攝氏度。
由於體溫是由散佈於皮膚和頸內動脈的溫度感受器來調節的,當其感受到溫度變化,就會將信號傳送至下丘腦,使得茶酚胺和甲狀腺素的釋放增加,如果時間較長,還會讓體內的無氧代謝加劇,最終導致「乳酸血症」的出現。
低溫症的危害示意圖
此外低溫症還會對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凝血系統等多個系統造成影響,這些系統將會伴隨著體溫的降低作出相關反應,從而影響到人整個機體的正常活動。
這樣來看的話,體溫降低對人類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這個病毒肆虐的時代,免疫力究竟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說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引起了人類體溫出現這種異常變化呢?
細胞的免疫過程示意圖
人體體溫不斷下降的原因
科學家對此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第一種認為是現代社會的發展,醫療水平的提高,使得人體的體溫不斷下降。咱們在前文中提到了,人體的升溫有利於激活免疫細胞,使其與入侵的病毒作戰。
從前,沒有充足藥物的情況下,大家確實只能依靠自身與病毒作戰。而如今,剛有點兒感冒發熱的癥狀,人們就會立即用藥,在這種情況下,身體似乎就沒有發揮的必要了,只需要交給藥物就可以了。因此,在不斷用藥的情況下,人的體溫難免會出現下降的情況。
藥物使人體免疫細胞失去了用武之地
此外還有現代人缺乏運動的原因,如今大部分人只要能躺著絕不坐著,能在家裡宅著絕對不會出門運動。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基礎代謝其實是有所下降的,而在基礎代謝下降的影響下,體溫自然也就降低了。
還有外在的一些干預,比如從前不管寒冷還是炎熱,人都只能依靠機體進行調節,做出反應。而如今,夏天吹空調、冬天有暖氣,我們的下丘腦似乎感受不到太多的刺激了,日積月累之下變得有些「痴呆」也很正常。
科技改變了生活水平,還影響了人體素質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許多科學家都認為人體體溫下降不是件好事,但是也有科學家另闢蹊徑,認為體溫下降也許會為人們帶來「長壽的福音」。
原來,此前有科學家利用小鼠進行實驗,發現他們在不同溫度下的生命周期有著明顯的差異,在低溫環境下生存的小鼠明顯更加長壽。
此外,許多常年生活在低溫海水當中的生物也表現出了明顯的長壽特徵,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覺得較低的體溫也許可以激活長壽的基因,使其開始工作。
深海魚的壽命大都更長
那麼,看到這兒,大家覺得體溫降低到底是好還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