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哪裡有廁所」?應該有不少人都被問過這個問題,俗話說「人有三急」,上廁所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據數據顯示,每個人一年大約要光顧廁所2500次。為了更方便地解決人們如廁問題,我國城市和縣城的公廁數量已經達到了37萬座,其中包括公園、景區、商場、事業單位、道路旁、車站等等。
在公共廁所中,我們普遍認為只有馬桶的細菌較多,但其實,除了馬桶之外,還有大家常用的兩個物品非常臟,那就是洗手液和烘手機,很有可能讓你的手「越洗越臟」!這到底怎麼回事?來來來,關注過客,聽過客說。
公共廁所中的洗手液和烘手機到底有多臟?
首先我們先說洗手液,2013年,央視財經《是真的嗎》欄目中曾做過一期針對公共廁所中的洗手液做過調查,記者分別在北京多個商場、餐廳、機場、電影院、酒店等地方用無菌袋進行了取樣,然後送到中國檢科院綜合檢測中心進行檢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標準》中對於洗手液的規定顯示,洗手液中的菌落總數應小於1000個。一周後,根據檢測報告顯示,多數都是超標的,比如北京東直門某商場中的細菌數量為每克1300個,而北京青年路某酒樓中的洗手液細菌數量為每克1900個。
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超標最嚴重的是首都國際機場的洗手液,細菌數量達到了每克60萬個,是國家標準的600倍!
這是什麼概念?可以說直接是在「用細菌洗手」了,這樣不僅手會越洗越臟,還可能感染一些細菌類疾病,曾有一男子就因切到手後用公共場所的洗手液洗過手,最後導致傷口出現潰爛,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感染了綠膿菌,嚴重的話還可能造成血液感染導致敗血症。
其實除了央視之外,像這種類似的調查還有很多:
2014年,通過新信息報對銀川的10座公共廁所的洗手液進行檢驗,有6個樣本細菌都嚴重超標。
2015年,通過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對北京站等地公廁中的洗手液進行檢測發現,部分洗手液的細菌總數最高達到了2300。
除此之外,國外也有類的檢測,2020年10月,通過韓國忠北保健科學大學的研究小組對清州市公共廁所的洗手液進行的檢測發現,有92%的洗手液中都含有病原菌,感染後很容易導致疾病。
為何這種公共場所的洗手液細菌會這麼多?
公共場所的洗手液之所以會這麼臟其實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使用劣質洗手液或者是摻水,有不少公共場所的廁所為了降低成本會選擇使用劣質的洗手液,或者在洗手液中摻水。摻水使水中微生物更容易繁殖,而劣質洗手液基本都是「三無產品」,裡面本身就含大腸菌群、綠膿桿菌等多種細菌。
二是重複使用一個洗手液分裝器,有些大的商場里的公共廁所中洗手液是採用下圖顯示的這種固定在牆上的那種按壓式的分裝器,這種只會更換裡面的洗手液,而分裝器都是重複使用的,細菌也就會不斷的累積。
公共廁所中的烘手機為何不能用?
好了,了解完洗手液,接下來我們來看烘手機,烘手機的原理其實和我們平時用的吹風機差不多,都是一邊進風、一邊出風。而根據2018年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的一項研究表示,公共廁所中的烘手機會把帶有細菌的空氣吸入之後再噴到剛洗乾淨的手上。
不僅如此,吹出來的細菌還會通過氣溶膠的方式擴散到整個環境中,再落到室內的設施中,結果可想而知。除此之外,還有研究人員對有烘手機和沒有烘手機的公共廁所進行對比後發現,使用烘手機的衛生間中的細菌數量要比沒有用烘手機的衛生間高出3倍。
看完之後你還敢用嗎?好了,今天就到這兒了,關注過客,聽過客說,我們下期見。#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