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聹」是什麼?

2022年08月27日22:56:03 健康 1956

「耵聹」何許物也?

「耵聹」這兩字都是「耳」旁,肯定有耳朵有關係。其實,「耵聹」就是俗話說的「耳屎」罷了。

但「耵聹」總給人一種更親近的感覺,「耳屎/耳垢」則讓你敬而遠之了。

可見,好的名字是多麼重要

「耵聹」是什麼? - 天天要聞

耳道結構

當然,耵聹還有別更陌生而又讓人莫名其妙的名字,比如「耳墨」「腦膏」「泥丸脂」之類。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下次掏耳朵的時候可以裝叉地說:「注意了,我要掏腦膏了!」沒文化的還以為您要自殺了呢,哈哈!

叮嚀」表示「囑咐,囑託」,大概也是靠近耳朵說話吧。這「耵聹」二字與「叮嚀」,字形相近,讀音相同,可能是流出一源吧。只是,這樣一來,「怎麼都別忘了/一聲平安的叮嚀」,這歌詞就有點無法直視了。

「耵聹」不是垃圾

耵聹由位於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油脂性物質,可以保護外耳道免受真菌和細菌的侵襲。

而且,耵聹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能嚇退各種小蟲子,防止它們鑽進外耳道。即使小蟲子鼻子不好使,耵聹的黏性也能粘住小蟲子,防止它們更深入「探險」。所以,古人說「耳屎貴如金」(不單單只是說顏色像黃金哦)。

「耵聹」是什麼? - 天天要聞

耵聹(耳屎)能保護我們的耳道(可能不包括圖中的情況)

你還別說,中醫有「耳塞」一味葯,其實就是「耵聹(耳垢)」,可以入葯的。醫書上明明寫著:

耳塞

【釋名】耳垢、腦膏、泥丸脂

【氣味】咸、苦,溫,有毒。

【主治】顛狂鬼神及嗜酒。(大明)蛇、蟲、蜈蚣螫者,塗之良。

以後,自己掏出的就要好好留著備用哦(開玩笑的,快拿開的,我不要這個)。

伊朗科學家與「耳垢殺蟲劑」

展思還讀到了一個叫「耳垢與殺蟲劑」的故事,大意是說,一位科學家想到了耳垢驅趕昆蟲,那麼我把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豈不是就可以發明出一種「無毒殺蟲劑」了。哈哈,聰明如我,這科學家想。後來,果然發明了這種「耳垢殺蟲劑」,建議商標註冊為「二狗殺蟲劑」。嗯,很好的一個故事,特別適合中學生寫作文。

「耵聹」是什麼? - 天天要聞

難產的「耳垢殺蟲劑」

但是,且慢,這故事好像有點貓膩。

首先,這個故事的版本就有幾個,這科學家一會兒是受到妻子說沒有無毒殺蟲劑的啟發,一會兒又是遇到同事說耳垢太多,還有的是他妻子用殺蟲劑葯死了寵物狗,不一而足。而且這科學家的名字也怪怪的,其他地方竟查無此人,只有他發明了耳垢殺蟲劑的故事。有的文章還煞有介事、言之鑿鑿地寫著「依拉迪·赫拉比是出生在伊朗的大發明家,他名下還有400多個發明專利」云云。為了顯得真實,真是用力過度啊。

「耵聹」是什麼? - 天天要聞

「耳垢殺蟲劑」

因此,展思不得不懷疑,所謂「耳垢殺蟲劑」的故事,和牛頓蘋果、華盛頓核桃樹的故事,都是有人編造的呢

「耵聹」是什麼? - 天天要聞

伊朗科學家依拉迪·赫拉比的「故事」

但這故事還是在流傳著,顯然也牽動著很多人的心……

「耵聹」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牽動人心的「耳垢殺蟲劑」

實在不行,先用著這個吧……

「耵聹」是什麼? - 天天要聞

「試試就逝世」

正是:

千份叮嚀話要聽,萬份耵聹是藥性。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打破抑鬱的枷鎖,祈願世間清平,願每顆心都被溫柔照亮 - 天天要聞

打破抑鬱的枷鎖,祈願世間清平,願每顆心都被溫柔照亮

當"網抑雲"成為深夜朋友圈的接頭暗號,當"我emo了"取代具體情緒表達,這屆年輕人用戲謔解構著精神困境。可當調侃成為情緒的遮羞布,我們是否正在錯失與真實自我對話的契機?那些未被言說的沉重,或許正悄然改寫著大腦的溝回。某個慵懶的周末,你精心布
無意中發現比節食還掉秤的方法:5天輕斷食,瘦12斤 - 天天要聞

無意中發現比節食還掉秤的方法:5天輕斷食,瘦12斤

上個月遇到一位客戶,40歲的林姐,平時工作忙得顧不上做飯,經常靠外賣應付。她試過節食,但每次餓到晚上睡不著,第二天反而更饞高油高鹽的食物。後來我建議她嘗試調整飲食節奏——5天輕斷食,不用挨餓,也不用頓頓水煮菜。
21天掉了10斤,從146到136斤,嚴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 天天要聞

21天掉了10斤,從146到136斤,嚴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上周張姐來諮詢時,手上還捏著半塊沒吃完的餅乾。她說試過節食、跳操、甚至買過代餐粉,但體重像卡在某個數字不動。我讓她先回答一個問題:「你吃早飯時嚼了多少下?」她愣住了。於是我給她分享了四個簡單到容易被忽略的生活習慣調整,讓她先堅持21天。
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兩者有區別,不建議混用 - 天天要聞

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兩者有區別,不建議混用

有位老年朋友問華子,他一直在服用替米沙坦治療高血壓,但最近常去的藥店斷貨了,店員推薦他用厄貝沙坦替代,說是兩者差不多,是否可以混用呢? 華子告訴他,不建議兩者混用。雖然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