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2022年07月16日06:23:02 健康 1451

手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器官。如果我們的雙手因為疼痛、麻木、發顫、不受控等原因而失能,不僅會對工作和生活造成不便,還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
絕大多數手部功能障礙都是可以治療的。只要能夠找到癥結所在,通過恰當的治療和積極的康復訓練,就能夠讓雙手活力再現。

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 天天要聞

疼痛、麻木等一切感覺均由神經系統負責感知、傳遞及識別。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如:大腦)和周圍神經(如:手部的正中神經、末梢神經)構成。周圍神經負責收集感覺,中樞神經負責辨別感覺。
人體所有的運動功能也都由神經系統控制,無論是心臟搏動、血管舒縮、腸胃蠕動,還是跑步、揮臂、彎屈手指,都由中樞神經下達指令,經周圍神經傳送至肌肉,再通過肌肉收縮完成具體的動作。
就手部的麻木、疼痛、發顫、不受控等感覺和運動功能異常而言,首當其衝的原因就在於神經系統。從臨床來看,最常見的三個原因如下所列。

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 天天要聞

常見原因之一:腕管綜合征
如下圖所示,腕管是腕部的一個由腕橫韌帶圍合的管腔,多條手指肌腱和正中神經由此穿過。由此穿行而過的正中神經非常重要,它對大拇指、食指、中指及半個無名指的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具有支配作用。腕管較為堅韌,內部空間狹小,如果出現手部頻繁勞作、腕骨骨折等誘因,腕管內的組織將會彼此摩擦並出現水腫,腕管內的正中神經必將遭受壓迫。

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 天天要聞

1、癥狀特點。最典型的癥狀是大拇指一側三個半手指的麻木、刺痛、功能受限、感覺異常,若用手指在腕橫韌帶處實施叩擊,可引發上述部位顯著的刺痛感。如果癥狀持續時間較長,還可能會出現大魚際肌(大拇指肚)萎縮和部分屈指肌萎縮。手指和手腕頻繁勞作的勞動者(例如:打字員、需要旋動開關的質檢員等)是腕管綜合征的高危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疼痛、麻木等異常感覺出現在臂部,則可能存在肘、肩、胸廓以及頸椎處的神經卡壓,應進行鑒別診斷。

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 天天要聞

2、應對方法。
(1)休息,重點是讓手指和手腕得到休息,必要時可通過支具進行手部制動。目的是消除腕管內的急性水腫。
(2)物理療法,冰敷可快速改善水腫,超聲波、電刺激、手法鬆動等有助於改善局部循環;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採用上述手段進行輔助治療。
(3)肌腱滑動和力量訓練。肌腱滑動其實就是全方位的手部活動,動作要慢,不宜過於頻率,主要目的是防止粘連、促進康復;具體方法可參考下圖:

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 天天要聞

力量訓練的目的是改善功能,防止肌肉萎縮,動作要慢,循序漸進,每天1次(1次若干組)即可。不過過度,否則可能會對正中神經造成不必要的壓迫。可藉助於橡皮筋等小工具實施訓練,具體方法如下圖所示:

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 天天要聞

(4)神經鬆動。所謂神經鬆動,是指神經組織相對於肢體的運動,包括神經組織的滑動、蠕動、扭動等。神經鬆動能夠有效拓展神經組織的活動空間,改善粘連和水腫。神經鬆動的主要方法就是讓肢體做一些「極限」動作。就正中神經而言,可以是這樣的:仰卧於床,患側肩內收、屈肘、屈腕、屈指,頭頸傾向患側,使整條神經放鬆、回縮;然後同時做出肩外展、伸肘、伸腕、伸指、頭頸側向對側的動作(都是一些與初始動作相反方向的動作),使正中神經在近端和末稍的帶動下緊繃、伸展,得到最大程度的活動;動作要慢,數次即可。

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 天天要聞

(5)外科手段。如果癥狀始終不能得到改善,或者改善後反覆發作,則可能存在腕管內的纖維化問題,可在外科醫生的建議下進行外科松解術。

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 天天要聞

常見原因之二:頸椎病
1、癥狀特點。支配手部感覺和動作的神經不只有上面介紹的正中神經,還有尺神經橈神經(正中神經主要支配橈側三指的掌面部分,其餘部位由尺神經和橈神經支配)。這三條神經都是由一組名叫「臂叢神經」的大神經分支而來,而臂叢神經又由頸、胸部位的神經根分支而來。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手部神經是頸部神經的分支,是其「下級單位」。當頸椎病變對頸部神經根造成損傷時,也可能會引發手部的感覺和運動功能異常。

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 天天要聞

頸椎病通常會引發更大範圍的感覺和運動功能異常:除了橈側三指以外,也可能是尺側二指;既可能是手掌面,也可能是手背面;既可能位於小臂,也可能影響肩部和上臂;既可能是同一部位的異常,也可能是多個部位組合式的癥狀。
如果是頸椎病引發的手部癥狀,當我們對腕管、肘管等神經易卡壓部位進行按壓時,並不會使手部癥狀加重。這是鑒別頸椎病與遠端神經卡壓的一個重要方法。

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 天天要聞

2、應對方法。
(1)頸椎病本身的治療。頸部是中樞神經重要的聚集區域,頸椎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其對大神經的壓迫和損傷。如果頸椎病造成手部的感覺和運動功能異常,首先應當針對頸椎病本身進行治療。頸椎病的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常用的治療手段包括:使用消腫藥物、牽引、介入、頸椎操、調整枕頭等,通常都會有效。
(2)手部功能訓練。除了頸椎病本身的治療以外,還有必要參考上面介紹的「肌腱滑動和力量訓練」對手部功能進行訓練,以防止手部功能退化、肌肉萎縮。

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 天天要聞

常見原因之三:中風
中風即「腦卒中」,是一種腦血管異常引發的腦部損傷,可分為腦出血腦梗死兩種類型,二者均可引發局部缺血和壞死。
腦是神經系統的「司令部」,腦部病變可引發任何身體異常,包括手部的感覺和運動功能異常。
1、癥狀特點。一般情況下,手部的感覺和運動功能異常只是諸多中風癥狀的一部分,相關的癥狀可能還包括癱瘓、思維和意識異常、語言功能異常、行走功能異常、整個上肢功能異常等。在極為巧合的情況下,也可能僅僅出現手部癥狀,但一般不會像腕管綜合征那樣僅僅引發橈側三指半的癥狀。當然,中風的精確診斷還是要依靠精密的腦部影像。

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 天天要聞

2、應對方法。
(1)針對中風進行積極治療。
(2)在手部功能尚可的情況下,儘可能地參考上面介紹的「肌腱滑動和力量訓練」對手部功能進行訓練,以防止手部功能退化、肌肉萎縮,直到中風獲得充分康復。
(3)如果手部功能嚴重缺失,應採用PNF訓練等方法進行更加積極的手部康復訓練,並採用電刺激等手段對手部的神經肌肉進行激活,最大程度地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縮。

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 天天要聞

手部麻木、疼痛的幾個常見原因及康復訓練方法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 天天要聞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糖尿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警告,彷彿是一個隱藏在生活中的潛伏者。它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樣突如其來,而是悄悄地侵入,在不經意間改變身體的平衡。26歲的張凡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三種癥狀悄然出現在他的生活中,讓他意識到糖尿病的早期信號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 天天要聞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近日,在四川樂雅高速符溪收費站外,一名司機與收費站員工因運輸的韭菜薹(俗稱韭菜花)是否應該收費的問題發生爭執。有網友提出,蒜薹和韭菜可免收通行費,韭菜薹為何卻被收費?高速路公司稱,韭菜薹或韭菜花不在《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中。對此,行業相關專家呼籲,隨著農產品種類的豐富和細化,《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也...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隨後,多所醫療機構立即叫停了LVA手術。多名醫生髮布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頻未刪除7月11日下午,記者注意到,在多個社交平台仍有一些網紅醫生尚未刪除發布在個人賬號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 天天要聞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任何一項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倫理審批和臨床研究驗證,在評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再開展。」7月11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群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人到中年,生活的壓力撲面而來:上有老、下有小,事業瓶頸、健康隱憂,有時,不是你不想放鬆,而是根本不知道怎麼放鬆。今天,想分享一個簡單但非常有效的方法:每天去擁抱一下大樹。別笑,這不是迷信,也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很多心理學家、健康專家都推薦的「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 天天要聞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7月11日,國家疾控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健康度夏 科學應對夏季高發傳染病與高溫等健康風險」主題,邀請相關專家回應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這樣看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潘力軍表示,近期國家疾控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旨在為公眾提供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