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最常見又能堅持下去的運動,非健走莫屬。走路想要達到理想的運動效果並不是隨便走走就行。如果中老年人能在走路時做到這些,健康絕對找上門。
百匯上引
頭頂的百會穴要像被繩子牽引一樣垂直向上頂,這樣才能避免頸肩過度前傾,同時調整正確的頸椎位置,避免長時間對椎管內神經、血管的壓迫而導致的頭暈、缺氧等狀態。
三點一線
所謂「三點」是指耳朵上峰位置點、肩峰位置點和股骨大轉子凸起點,「一線」則是這三個點在一條垂直線上。這樣才能避免駝背,胸腔打開,呼吸更加流暢,塑造良好的上身姿態,減少背部疲勞。
彎臂擺手
健走過程中要肘關節成90度夾角,彎臂擺手。擺動過程中手臂沿體側前後擺動,幅度稍大些才能更好地鍛煉上肢。直臂擺手在走的過程中離心力過高,用力過大會導致血液迴流不暢,進而出現手臂麻、脹的感覺,影響神經末梢,彎臂擺手則會避免這樣的問題。
軀幹轉動
對於有「將軍肚」和想減掉肚子上脂肪的人來說,軀幹扭轉尤為重要,在健走過程中,手臂擺動將帶動左右肩前後擺動,這樣就會讓腰腹很好地運動起來。
大步向前
健走的步幅是按照個人身高來決定,合理的步幅是身高乘以0.45~0.5。步幅過小會導致小腿肌肉緊張,容易出現酸疼的感覺;步幅過大,重心起伏太大,對膝關節的衝擊力更強,風險也大。
快步前行
在走的過程中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更好地提高心肺功能,達到健身減肥的效果。一般來說,要達到110~130步/分、2步/秒左右。也可以用心率法,即(170-年齡)次/分。
後落前蹬
在走的過程中,先讓腳後跟著地過渡到腳前掌再蹬身離地,這是一個完整的著力過程,避免腳前掌走路帶來的足底疼痛和小腿肌肉緊張問題。
集中完成
每天最好拿出固定的30~60分鐘,一口氣走下來,避免走走停停,這樣鍛煉效果才會更加明顯。
健走雖然強度中等,安全性較高,但也不是代表絕對安全,在健走過程中,要注意以下細節。
速度要適合
步速不要一上來就很快,要慢慢加快,逐漸適應。尤其中老年人往往有多種基礎病,身體狀態也不如年輕人,千萬不要與人攀比,以免引起血壓升高、摔倒等。
步幅別太大
步幅是根據身高來的,如果不顧實際身高,步幅走得很大,就會使重心不定,增加受傷風險。而且步幅越大,對地面的衝擊力越大,也不利於保護下肢關節。
補水要及時
健走時身體缺水更容易感覺疲勞,而且血液濃縮、循環血量大,血壓也會升高,還可能引起心血管病的發作。因此健走前最好喝200~300毫升水提前補一下,走的過程中如感口渴,也要喝幾口水,走完後看出汗情況也要再少補充一些。
飽腹不要走
吃完飯感覺十分飽脹時,不能健走,以免出現胃部不適。最好飯後消化一段時間,半小時後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