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礙即進食或飲水吞咽時咽下困難,它是常見的老年綜合征之一,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衰老、腦卒中、咽部和喉部腫瘤術後等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越來越多。
吞咽障礙主要是指食物從口腔進入到胃的過程中受阻而產生咽部、胸骨後或劍突後部位的梗阻停滯感覺。尤其是器質性疾病所致的吞咽障礙和生理性吞咽障礙,後者並無基礎病變,患者僅是覺得咽部、胸骨後有一團東西堵住那裡,吞不下去。
| 吞咽障礙的表現
吞咽困難發生在不同疾病中,會有不同癥狀,常見有以下幾方面:
一、腦梗患者出現吞咽困難,會表現為飲水嗆咳,進食流食時出現劇烈咳嗽,對食物、水,黏膜不敏感,一部分可能會誤咽到氣管中,引起吸入性肺炎、反覆發熱。
二、如果是神經肌肉疾病出現吞咽困難,可能同時伴有咀嚼困難,所以吃硬、乾的食物,吞咽會較困難,進食時間延長、進食費力、進食量減少、營養不良、脫水,都是常見的臨床表現。
三、如果是神經肌肉接頭疾病,如重症肌無力導致的吞咽困難,會出現典型的疲勞癥狀,比如剛開始時可以吃饅頭,咀嚼有力量,之後只能喝粥,出現這種波動性情況。
四、如果是吞咽困難,同時咬到面頰,或者言語不清、口角歪斜,在低頭時有流涎癥狀,提示有面神經受累。
| 吞咽障礙的訓練方法
一、器官訓練
1.腮部練習閉嘴,鼓腮,維持5秒,放鬆,再將空氣快速地在左右面頰內轉移,重複5-10次。
2.舌練習伸、縮、上下、左右擺動等練習,口腔內環行運動等,各持續5秒,重複5-10 次,如果條件不允許,可改用被動舌部牽伸活動。
3.唇部練習患者吸氣後發「wu」「yi」「a」等音,可縮唇吹氣球、吹氣泡等,通過發音訓練口唇肌肉,能夠增強聲門閉鎖功能以及呼吸控制。
4.下頜、面部及頰部運動嘴巴張至最大,維持5秒,然後放鬆;將下頜移至左/右邊,維持5秒,然後放鬆,重複10次或做誇張咀嚼動作,重複10次;開口說「呀」,動作要誇張,然後迅速合上,重複10次;閉嘴,鼓腮,維持5秒,放鬆;張開口,舌尖抬到門牙背面,貼硬齶向後卷,即做捲舌運動,持續5-10次。
二、喉上提運動
對於喉部可以上抬的患者,讓其空吞咽並保持上抬位置。吞咽時讓患者以舌部頂住硬齶、屏住呼吸,以此位置保持數秒。同時讓患者食指置於甲狀軟骨上方、中指置於環狀軟骨上,感受喉上抬。對於喉部上抬無力的患者,可以按摩其頸部、上推喉部,促進吞咽。
三、冷刺激
用壓舌板刺激舌根後部,每天早中晚分別用冷棉棒對咽後壁、齶弓、舌後根、軟齶部位進行刺激,以誘發吞咽反射,如果發生嗆咳、噁心,則停止刺激。冷刺激時,做吞咽動作。如流涎過多,可對患側頸部唾液腺行冷刺激,每天3次,每次10分鐘,至皮膚稍發紅。
四、攝食訓練攝食訓練
適用於意識清醒、病情穩定,能產生吞咽反射,少量誤咽也能通過隨意咳嗽咳出的患者,具體方法如下:
1.進食體位能坐位不要平卧,能在餐桌上進餐不在床邊;不能坐起的患者至少把床頭抬高30度以上,頭部前屈,餵食者位於健側。
2.餵食方法
(1)站在患者健側餵食,從1-4毫升開始,食團放在健側舌後部或健側頰部,成人每次進食量不宜超過300毫升,進食後30分鐘內不宜翻身、扣背、吸痰等。
(2)空吞咽:每次吞咽食物後,再做幾次空吞咽動作,讓食物全部咽下,然後再進行下一步餵食。
(3)交互吞咽:讓患者交替吞咽固體食物和流食,或每次吞咽後喂少許水(1-2毫升),這樣有利於激發吞咽反射並達到去除咽部滯留食物的目的,但注意避免嗆咳、誤吸等意外的發生。
(4)點頭樣吞咽:頸部後仰時會厭谷變窄,可擠出滯留食物,隨後低頭並做吞咽動作,反覆數次,可清除並咽下滯留的食物。
(5)側方吞咽:梨狀隱窩是另一處吞咽後容易滯留食物的部位,通過頦部指向左、右側的點頭樣吞咽動作,可去除並咽下滯留於兩側梨狀隱窩的食物。
3.食物的選擇根據患者飲食習慣及吞咽障礙嚴重程度,選擇易被患者接受的食物。咀嚼能力差的患者應少吃肉食或其他固體食物,多選擇易吞咽的食物,如菜泥、蛋羹、濃湯等。進食前後做好口腔及咽部的清潔護理,以減少肺部感染。
吞咽困難非常容易令人懊惱,但是該病恢復時間長,在進行康復訓練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只有堅持訓練才能夠有康復的希望。如果患者心情不好,就要學會及時放鬆,可以多聽聽音樂,看看電影,還可以和好朋友聊聊天,這將更利於吞咽困難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