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少吃達到減肥的妙藥-利拉魯肽如何繞過血腦屏障發揮作用?

2022年06月28日18:39:21 健康 1325

讓人少吃達到減肥的妙藥-利拉魯肽如何繞過血腦屏障發揮作用? - 天天要聞

撰文 | Qi


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是一種腸促胰島素激素,通過其受體GLP1R來誘導胰島素分泌,但體內DPP-4對GLP1的迅速降解限制了其在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T2D)的治療潛力。GLP1R激動劑——利拉魯肽(liraglutide)的氨基酸序列與GLP1有97%的相似性,所攜帶的額外的白蛋白結合脂肪酸側鏈可減少DPP-4對其的切割並延長其半衰期【1, 2】。利拉魯肽可減少食物攝入、增加脂肪酸氧化,並誘導體重減輕,已被批准作為患或未患T2D個體的抗肥胖治療【3】。大量研究表明利拉魯肽可以在微血管水平,或在腦室周圍器官(CVOs)如正中隆起(ME)或後極區(AP)穿過血腦屏障(BBB)抵達下丘腦內側基底部的靶細胞來調節能量代謝,但確切的運輸路線仍然未知【4, 5】


然而,手術切除AP並不能影響利拉魯肽的藥效。研究人員發現在ME中,一種成為「tanycytes」的高度特化的室管膜膠質細胞能夠充當「守門人」,將瘦素和生長素釋放肽等代謝信號轉運到腦脊液【4, 6】,考慮到這群細胞可以通過ME毛細血管的有孔內皮壁與血源性營養物質和激素直接接觸【7】,那麼是否也可以介導利拉魯肽進入下丘腦內側基底部,從而使其能夠調節能量穩態呢?


近日,來自法國EGID的Vincent Prevot團隊和Caroline Bonner團隊在Cell Metabolism雜誌上合作發表了一篇題為Tanycytes control hypothalamic liraglutide uptake and its anti-obesity actions 的文章,他們證明利拉魯肽能夠繞過血腦屏障,通過tanycytes穿梭到下丘腦中的靶細胞如果選擇性沉默tanycytes中的GLP1R或通過肉毒桿菌神經毒素表達抑制tanycytic轉胞吞作用,會阻礙利拉魯肽的轉運並阻斷其對食物攝入、體重減輕和脂肪酸氧化等抗肥胖作用。總之,描繪了利拉魯肽的運輸路線,強調了tanycytes作為代謝穩態關鍵「守門人」的地位。


讓人少吃達到減肥的妙藥-利拉魯肽如何繞過血腦屏障發揮作用? - 天天要聞


為了在進入大腦的過程中「捕獲」利拉魯肽以確定其運輸路線,研究人員通過頸靜脈內給葯並對它進行了熒游標記。有趣的是,在注射後60 s,利拉魯肽沒有穿過BBB的微血管內皮細胞,而是通過ME的有孔血管外滲,短暫的出現在下丘腦弓狀核腹正中(vmARH)的tanycytes和神經元胞體中。隨後,他們利用transwell系統中的原代培養物研究了tanycytes在利拉魯肽轉運中的作用,體外脈衝追蹤實驗顯示125I-利拉魯肽被tanycytes快速吸收,若去除放射性標記底物,其胞內濃度立即下降。


為了確定tanycytes的轉胞吞作用是否介導利拉魯肽誘導的下丘腦神經元激活,研究人員利用了能特異性抑制SNARE介導的胞吐作用的、表達肉毒桿菌毒素血清型B輕鏈(BoNT/B)的小鼠模型,將重組蛋白TAT-Cre注射到BoNTB-EGFPloxP-STOP-loxP小鼠的第三腦室來實現tanycytes中的BoNT/B表達【8】,簡稱為「iBot」小鼠。值得注意的是,與對照組相比,在靜脈注射利拉魯肽之後,並未能顯著誘導iBot小鼠下丘腦神經元中的cFos(神經元激活標誌物)表達,說明阻斷tanycytes中的囊泡運輸會減弱下丘腦中利拉魯肽介導的神經元激活,並證實利拉魯肽是通過tanycytes的轉胞吞作用進入下丘腦。


接下來,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索利拉魯肽在iBot小鼠中的抗肥胖作用。利拉魯肽能顯著降低對照組小鼠的食物攝入、促進與脂肪酸氧化增加相關的體重減輕和脂肪量減少,相反,在iBot小鼠中這些效應均被消除。為了確定tanycytes中的GLP1R表達是否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作用,研究人員利用shRNA沉默Glp1r表達,與iBot小鼠一樣,Glp1rTanycyteKD小鼠對利拉魯肽對食物攝入、體重減輕和脂肪酸氧化的影響具有抗性。


讓人少吃達到減肥的妙藥-利拉魯肽如何繞過血腦屏障發揮作用? - 天天要聞


迄今為止的研究雖然證明利拉魯肽對減肥的影響,但並未指明其進入大腦的確切途徑。這項工作表明,血源性利拉魯肽並非由不表達GLP1R的內皮細胞介導穿過BBB,而是通過tanycytes的轉胞吞作用直接作用於下丘腦中的靶神經元以調節能量穩態,強調了這群細胞的關鍵「橋樑」作用。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2.06.002


製版人:十一



參考文獻


1. Garber, A.J. (2011). Long-acting glucagon-like peptide 1 receptor agonists. Diabetes Care 34, S279–S284.

2. Kim, W., and Egan, J.M. (2008). The role of incretins in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diabetes treatment. Pharmacol. Rev. 60, 470–512.

3. Drucker, D.J., Habener, J.F., and Holst, J.J. (2017). Discovery, characterization, and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the glucagon-like peptides. J. Clin. Investig. 127, 4217–4227.

4. Prevot, V., Dehouck, B., Sharif, A., Ciofi, P., Giacobini, P., and Clasadonte, J. (2018). The versatile tanycyte: a hypothalamic integrator of reproduction and energy metabolism. Endocr. Rev. 39, 333–368.

5. Fortin, S.M., Lipsky, R.K., Lhamo, R., Chen, J., Kim, E., Borner, T., Schmidt, H.D., and Hayes, M.R. (2020). GABA neurons in the 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 express GLP-1 receptors and mediate anorectic effects of liraglutide in rats. Sci. Transl. Med. 12, eaay8071.

6. Garcia-Caceres, C., Balland, E., Prevot, V., Luquet, S., Woods, S.C., Koch, M., Horvath, T.L., Yi, C.X., Chowen, J.A., Verkhratsky, A., et al. (2019). Role of astrocytes, microglia, and tanycytes in brain control of systemic metabolism. Nat. Neurosci. 22, 7–14.

7. Langlet, F., Mullier, A., Bouret, S.G., Prevot, V., and Dehouck, B. (2013b). Tanycyte-like cells form a 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 in the circumventricular organs of the mouse brain. J. Comp. Neurol. 521, 3389–3405.

8. Slezak, M., Grosche, A., Niemiec, A., Tanimoto, N., Pannicke, T., Munch, T.A., Crocker, B., Isope, P., Hartig, W., Beck, S.C., et al. (2012). Relevance of exocytotic glutamate release from retinal glia. Neuron 74, 504–516.

轉載須知

【原創文章】BioArt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權均為BioArt所擁有。BioArt保留所有法定權利,違者必究。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三四級手術增長40.89%!南醫五院專家常駐破解山區就醫難 - 天天要聞

三四級手術增長40.89%!南醫五院專家常駐破解山區就醫難

無影燈下,腹腔鏡顯示屏清晰呈現患者右腎上腺區3.8厘米的腫物。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南醫五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清手持操作鉗,在毫米級空間內精準分離血管組織。隨著一枚完整切除的腫瘤被取出,困擾患者鄧先生(化名)十年的高血壓病根被
兩部門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 - 天天要聞

兩部門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

智通財經APP獲悉,今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加強醫療、醫保、醫藥三方信息互通與協同,做好醫保數據資源管理,推動醫保領域公共數據資源利用。在確保數據安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探索為創新葯研發提供必要的醫保數據服務。依託全...
熱議!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市監局回應!醫生:我們作為職工,被禁止停車,你就知足吧 - 天天要聞

熱議!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市監局回應!醫生:我們作為職工,被禁止停車,你就知足吧

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還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醫院停車場收費問題再次引發討論。近期,有網友向市場監督管理局反映了公立醫院停車場收費太貴的問題,患者反映稱,湖南長沙某附屬醫院停車場一天要收40元,根本沒有考慮住院的病人和家屬要承擔多麼高的停車成本,這是否涉嫌違規收費?醫院是公益性組...
一個動作預測你的長壽潛力!做不到的人要當心了! - 天天要聞

一個動作預測你的長壽潛力!做不到的人要當心了!

不靠手撐地,你能輕鬆從坐姿站起來嗎?這個看似簡單「坐下-起立」的動作,已被研究證實與死亡風險相關。AI生成圖一個動作預測未來能否長壽!2025年6月,《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通過簡單的「坐立試驗」評估身體機能,可預測中老年人的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坐立試驗」(SRT)是一項簡單的體能...
誘因不可忽視,高血壓或提高中風風險,做好日常管理很關鍵 - 天天要聞

誘因不可忽視,高血壓或提高中風風險,做好日常管理很關鍵

在每日如陀螺般高速運轉的忙碌生活里,我們被瑣事纏身,無暇他顧,以至於身體悄然發出的那些細微小信號,都被我們輕易地忽略掉了。你是否經常感到頭暈、疲勞,或者有時站起來感覺一陣不穩?很多時候,這些癥狀我們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畢竟生活壓力大、工作繁
男人總覺得 「那裡」 不給力,也許是你的腎才是真正的 「元兇」 - 天天要聞

男人總覺得 「那裡」 不給力,也許是你的腎才是真正的 「元兇」

一提到「那裡不給力」,不少男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壓力大了?年紀大了?」但你有沒有想過,真正的「幕後推手」,也許一直被你忽視了?別急著自責、焦慮,今天咱們就把這個話題掰開了講,看看「腎」到底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男人的「煩惱」,藏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