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我認為第三點很關鍵
有網友問,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敗的主要原因,這是英國劇作家、詩人莎士比亞的一句名言。
美國思想家文學家詩人愛默生也說過,自信心是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訣。
所以說,自信心對我們人的一生特別重要。
(一)自我效能感
在心理學中,我們一般將自信稱之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這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於20世紀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中提出的。意思是說,我們能否做好一件事,往往不取決於真正的能力,而是取決於對自己能力的評價。
我們如果缺乏自信心,內心裡就會產生嚴重的無能感,總擔心自己會失誤,總害怕別人會嘲笑自己笨蛋,總認為自己做不好任何事。所以,他們做任何事都會過度緊張,最後總是一事無成,從而再次驗證了自己過度擔心的正確。
我們知道,許多父母其實早已經意識到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卻有著各種各樣的觀點。而且,更重要的是,許多不科學的觀點,已經混淆了我們的認知,讓我們的內心裡更加困惑。
那麼,現在讓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與大家一起談談自信。
(二)自信與安全感的關係
自信最初源自幼兒的安全感。一個孩子,如果他與父母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他們之間能做到相互信任和依賴,那麼,孩子的自信心將持續增強。
人的內心總存在著互相對立、彼此矛盾的兩種力量,一是退縮和迴避,一是冒險。
嬰兒期的孩子,當他有足夠的安全感時,他會自主地掙脫父母的懷抱,向前爬,甚至試圖走路。當他摔倒或受挫時,他會立即跑回來,撲進父母親的懷抱。
所以,我們父母需要做的是,盡量滿足孩子的兩個需求:當孩子想回到你的懷抱時,我們要張開雙臂給予保護;當孩子想掙脫懷抱,試圖探索世界時,我們要在一旁仔細地觀察他們。
用趙小明老師的話來說,就是父母親要做好護法功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抱持的環境。
如果孩子能順利地度過這個階段,那麼他們的內心裡就會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自信和人際交往的關係
3歲以後,孩子們會脫離家庭,來到幼兒園,走進學校,步入人際社會。這時候,他們的自信心的來源,開始從最初的安全感轉變為人際關係。
如果孩子在與同伴、同學和老師或其他人的互動中,能得到其他人的關注和支持,那麼,孩子們就會樂於交往,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在內心底建立起強大的自信心。
相反,當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受挫,他們就會覺得和別人打交道,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從而感到特別沮喪和自卑,那麼,這些孩子就失去自信心,從而產生嚴重的自卑感。
(四)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知道,嬰幼兒期早年時的安全感和3歲後的人際交往經驗是決定一個人自信心的兩大因素。所以,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必要以這兩個因素作為切入點:
第一,給孩子提供一個足夠安全的環境。
這裡的足夠安全,並不是絕對安全,而是足夠。就如心理學家曾奇峰所說,一個足夠好的媽媽,是60分的媽媽。
所以,足夠安全的環境,一方面要讓孩子感受到足夠安全,媽媽在這裡要發揮護法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探索外界的環境,不斷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效能感。
第二,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環境。
網紅作家武志紅最喜歡提的一個詞就是「原生家庭」,他認為「家會傷人」,這一觀點被大眾視為真理。其實,武志紅只說對了一半。
「原生家庭」這一概念,並非出生正規的心理學教材,而是出自一些社會上的心理書籍。正規的心理學教材中只有「早年成長環境」這一概念,其不僅僅包括父母和家庭,還包括學校和社會環境。
所以,父母在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同時,也要為孩子的成長盡量營造一個良好人際關係的環境。
當孩子在學校和其他場所受挫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要第一個站出來,維護孩子的正常權益和需求。
當然,這時候,也需要我們的學校和社會有這個意識和擔當。
第三,注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能力。
心理學理論中有一句這樣的話,責任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強。一個人的責任和能力是呈正相關的。
一個人的責任越重,他的能力也就越強,當一個人的能力越強時,他的責任心也越大。同時,一個人的責任與擔當,是一個人自信心的兩個方面。
《易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裡的健和強,指的就是人的自信心,講的就是一個人的責任和擔當。
趙小明老師在講閹割理論時強調,一個人的成長,最害怕的就是對「缺失的缺失」。第一個「缺失」是動詞,第二個「缺失」是一個名詞,「缺失的缺失」指的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看到這裡,很多人一定會想,「缺失」怎麼會是成長的機會呢?
(五)對缺失的缺失
記得霧滿攔江老師講過,成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他在解釋這句話的時候,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總是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總說自己的老闆特別笨,公司里很亂,而老闆對自己的建議和意見總是充耳不聞。
霧老師對這個人提出的問題,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如果你的老闆不笨,那他一定是馬雲」。
這是什麼意思呢?
其意思是說,老闆都是一步一腳印做起來的,公司也是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會做錯很多事情,會錯失很多機會,會碰到很多的挫折。
但是,正因為有了這些困難、錯誤、機會和挫折,才讓老闆和公司積累了很多的成長的經歷,才有了最後的老闆和公司。
如果不經歷這些,那麼,要麼原地踏步和失敗,要麼,他就是馬雲。
所以,適時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適當給孩子提供犯錯、試錯的環境,才能慢慢地、真正地讓孩子成長,不斷增強孩子的責任心和能力,才能真正建立屬於他的自信心。
這裡是@桌子說心理,關於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你有沒有不同的意見或更好的看法,非常高興您的關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