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可以哭,但不能有壞情緒,孩子連哭的權利都沒有。
人的一生當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
如諸多的壓力、人際關係過敏、考試晉陞失敗、家庭矛盾、婚姻受挫、經濟拮据、失去親人等;
都會產生不良的情緒,如焦慮、抑鬱、緊張、恐懼、憤怒、嫉妒、脾氣暴躁等壞情緒。
每個人,應該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壞心情的困擾。
這些壞心情,有時可能來自外界的壞消息,有時可能來自內心的擔憂和焦慮,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
總是無孔不入,頑固地鑽入我們的腦海中,破壞我們的狀態,讓我們無心工作,陷入情緒的低潮之中。
就像在我們的心上投下一片陰影,讓一切都在瞬間彷彿失去色彩。
有時可能幾個小時就能自己調整、恢復過來,有時這種壞心情可能會持續好幾天,帶來連續數日的陰霾。
你每天都在感受情緒,但你知道情緒到底是什麼嗎?
情緒的核心是一種主觀體驗。
當人對某個事物或某個人產生了某種態度的時候,會有一種體驗。
比如,有些人或事會讓我們感到愉悅、高興;
有些人和事會引發我們的憤怒;
有些人和事會引發我們非常悲痛的體驗,這些都是主觀體驗。
情緒也包含了生理喚醒、外部表現、認知評價、行為傾向等諸多部分。
長期的負面情緒體驗對人會產生哪些影響?
長期的情緒惡劣。
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自我調節,「抑鬱寡歡」「悶悶不樂」會妨礙個體的正常心理功能;
如注意力、記憶、思考、抉擇的能力,同時導致社會功能的下降,如上學、上班、家務、社交能力削弱;
如果進一步惡化,嚴重的抑鬱情緒得不到有效的干預,容易釀成自殺的悲劇。
人天生就有一些能力,比如能感受到喜怒哀樂。
這種能力不用人教,也不用練習,自然就有了,而且這種能力會陪伴我們一生。
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我們感受喜怒哀樂的能力也會出現紊亂。
比如說,有個患者,車禍導致頭部受傷。
此後,有時候會莫名其妙的「哭泣」,有時候又莫名其妙的「傻笑」。
當問他為什麼「哭」或者「笑」的時候,他說自己也不知道。
沒有感到傷心,也沒有感到快樂,只是出現了「哭」或者「笑」的表情,但心裡並沒有什麼感覺。
什麼是抑鬱情緒:
「我好鬱悶呀」、「別理我,煩著呢」、「怎麼這件事情又沒做好,我很抑鬱~」現在抑鬱這類詞語變成了大家的口頭禪,遇事不開心,不想說話就說自己抑鬱了,快要得抑鬱症了。
郁情緒更像是一組情緒,包括悲傷、苦惱、沮喪,這是任何人都會遇到的,我們可以籠統地把這一組情緒統稱為「不開心」。
當人們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情況時,很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感成分。
幾乎所有人都可能在某個時候覺得情緒低落,這常常是因為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
研究表明大約60%~7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會經歷程度不同的抑鬱情緒。
抑鬱情緒是基於一定的客觀事物,事出有因,有一定時限性,通常是短期的,人們通過自我調適,充分發揮自我心理防衛功能,能恢復心理平穩,或當生活事件解決時自然緩解,對正常的生活、工作不造成明顯負面影響。
抑鬱症流行的背後有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商業因素,有我們現在對抑鬱症的理解的現象學層面因素,我們以一個更加科學的、審慎的、嚴謹的態度來看待抑鬱症。
從心理諮詢和治療角度來說,每一個抑鬱症發病都有不同的原因。
矯情是在爭取,抑鬱是在放棄
抑鬱與矯情在我看來:
矯情是在爭取,抑鬱是在放棄;
矯情是在向外釋放,抑鬱是向內攻擊;
抑鬱與矯情是隔著玻璃的兩面。
鬱症是一種真正的疾病:它像高血壓,胃病,皮膚病一樣都是疾病。
它所表現出來的是情緒的持續低落,缺乏動力,對過往喜歡的事情不再感到快樂,自卑,恐懼等癥狀。
遇到抑鬱的人,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們滿是沮喪的臉龐,卻從不允許自己悲傷。
比如,對他們來說,當遇到一件很喪很喪的事,第一反應是咬牙挺住,不允許自己哭。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哭出來是悲傷,哭不出來的往往是抑鬱了。
抑鬱是一種快感的缺失,其實,抑鬱不單只是快感缺失,在表達其他情緒方面同樣存在著缺失。
他們內心頹喪,這種情緒卻無法調節,無從表達。
很多抑鬱的人就是這樣。
他們的反應就像很多人在面臨,巨大傷痛時,往往會哭不出來。因為他們可能被眼前的巨大悲痛深深刺痛了、遠遠超出自己的反應閾限。
這種特殊的反應方式,在特定情境下表現出來是正常的,而其若是成為了抑鬱者的日常,則就是異常的了。
抑鬱症是一種消耗你生活的疾病,抹去所有其他的東西,掩蓋幸福,理智,動機,睡眠或吃飯的能力,甚至生活的意志。
抑鬱症的產生:
來自環境刺激因素,比如人際關係中的衝突、失戀、考試的失敗、親人的去世等等,只是導致抑鬱症的誘發因素,而不是抑鬱症的真正的病因。
面對同樣的心理創傷性事件,有些人可以在短暫哀傷後重新變得積極健康,而另一些人卻很長時間都處於抑鬱之中,這就證明外因只是抑鬱產生的非本質因素。
產生抑鬱症的真正的內因、或者說本質因素是一個人的人格特點。
從深層心理學上說,在抑鬱症患者的人格結構中,有一個嚴厲的懲罰者,這個懲罰者會時時監控他或者她的言行,一旦出現哪怕一點點過錯或者失誤,這個懲罰者就會以極其嚴厲的方式實施制裁和譴責。
抑鬱症患者的自責自罪、自我價值感地下、活力降低,都來自這樣的自我攻擊。
對抑鬱症患者而言,輕如鴻毛的精神負擔都會帶來難以承受的心理壓力。社交活動會有壓力,比如與不熟悉的人的聚會,他人的過度關注會有壓力,比如家人對婚姻狀況的關切,生活的突然變化會有壓力,比如從小養到大的寵物的離開。
這些壓力對於尋常人而言實在爾爾,抑鬱症患者實在沒有力氣來對抗這些哪怕極度輕微的負面情緒,從而會把他愈發推向精神困局的最深處。
不要逼他們去做任何事情,一個安穩的環境對抑鬱症患者非常重要。
有不少人把抑鬱症歸結於性格或心理上出現了問題,以為只有性格內向的人才會患上抑鬱症。
事實上,抑鬱症並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開朗的人也會得抑鬱症。
它與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功能紊亂有關,導致大腦總是會傳遞到一些不愉快的信息,不良事件只不過是誘因。
你看TA平時笑的很開心,怎麼會是抑鬱症?
微笑型抑鬱:
大話西遊中最後一個橋段:「你看那個人,笑得像條狗。」
這或許正是微笑抑鬱患者的寫照吧。
外表陽光燦爛,討人喜歡。
但在僵硬的微笑背後,他們疲憊地面對著壓抑的自我,失措地對抗著越演越烈的抑鬱情緒。
滿滿的悲傷如鯁在喉,卻無法言說,只能無助地在夜裡暗自哭泣,然後在每個白天,繼續笑著。
「抑鬱」和「微笑」似乎是八竿子打不到的事兒,習慣上很難把「抑鬱」和「微笑」聯繫在一起。
「微笑性抑鬱」表現為患者儘管內心深處感到極度痛苦、壓抑、憂愁和悲哀,外在表現卻若無其事,面帶「微笑」。
這種「微笑」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是出於「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禮節的需要」、「尊嚴和責任的需要」、「個人前途的需要」。
問題的實質是:他們能裝多久?
能一輩子都裝下去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他們的偽裝是暫時的,過度理智地把負面情緒積壓在心底,避免情緒的發泄,當壓制到一定程度時,感情便會出現反彈,不僅引起精神上的緊張焦慮,消耗大量心理能量,導致心理失衡,引發精神崩潰。
對於微笑型抑鬱症而言,外表的笑是假的,內心的抑鬱才是真的。
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要看到微笑型抑鬱症患者的心神是不安的。
內心的失和必然會表現在面部,雖然暫時未能表現出來,假象畢竟掩蓋不住真實。
面對我們的情緒:
沒有不好的情緒,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緒。
沒有可怕的情緒,只有缺乏了解的情緒。
情緒是真實的,允許存在,允許表達情緒,而不「情緒化」表達,去認識它,從哪裡來,要帶我們去哪裡,然後你會發現,沒有真正壞的情緒,只有對情緒「壞」的看法...
試著不要否定它,拒絕它,否則會像你不收的快遞,會一直通知你,讓你更心煩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諮詢師、塔羅牌占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命運如刀,讓我和你一起領教。
如需心理諮詢、塔羅牌占卜、商務合作,請私信。
轉載請註明作者,商業轉載及紙媒用稿,請私信留言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