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我雖然忝有「醫師」的名頭(前幾天還僥倖通過了中級資格考試),但是從我自醫學院畢業到現在為止,有無數人(包括我親爹親媽)都會質疑我一件事:你和正經醫生到底有啥區別?
究其原因,純粹是因為我的本科專業一直是在醫學領域裡面比較冷僻的學科——醫學心理學。在學科分類層面,2011年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並無這個學科分類;而在我選擇讀研專業時,我又選擇了「應用心理學」這個從屬於教育學學科門類的專業(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跨學科考研選手了,雖然我沒覺得有啥區別)。
如果你覺得這已經很繞的話,後面還有更繞的——由於知識上的相似性以及我個人的興趣方向,在醫師註冊的時候,我選擇了「精神衛生專業」作為我的執業範圍;而在衛生中級資格考試的時候,我同樣也選擇了「精神病學(340)」作為我的考試科目。
也許有人會問,你不是學心理的嗎?為什麼不選心理科呢?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為什麼不選呢?因為沒有這個選項。
也許還會有人問,你說得不對,我記得衛生資格考試裡面有心理治療師,你為什麼不考治療師呢?這個問題問得也很好,我為什麼不考呢?因為心理治療師屬於技師,而精神科主治屬於醫師。而在我們這個行業里,「精神科醫師」才是佔據生態位頂點的那一撮人;比如,我可以去考心理治療師,但並不是每一位心理治療師(甚至可以說大多數)都能去考精神科主治。
而無論是心理學還是醫學,亦或是二者之間的交叉——變態心理學或精神病學,於我而言都是一種職業,我對它們的偏好僅僅是出於一位從業人員對一門能展現自己價值並從中尋找到意義感的樸素情感。至於我真正樂意為其傾注畢生精力和心血的愛好,從這個賬號的名字就能看出來——毫無疑問,是歷史。
我無意重複李世民、培根或者其他著名人物的那些有關歷史的早已膾炙人口的讚譽,就我而言,我能從讀史書中汲取知識,獲得快樂,甚至還能為我帶來利益,這就夠了。至於把它變成自己的職業,我之前想過,後來覺得還是算了。因為無論是多好的事情,如果把它變成自己的謀生工具,那就變味了;或者說,會降低我的「內驅力」。實際上,正是因為寫歷史故事給我帶來的收益越來越少,再加上我自己的事情越來越多,我才在2020年後漸漸停止了創作。
而在我已經放下歷史創作之筆近三年後,我讀到了一本(準確地說是一套)令無數人驚艷傾倒、同時也很快讓我手不釋卷的書;而在這本書里,我的職業和興趣以一種非常超越我認知的方式結合到了一起——這就是《基地》系列和貫穿其中的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
作為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基地》系列確實是一部影響了許多人(甚至包括不少NASA的科學家)在內的鴻篇巨著;而其中最重要的線索之一——心理史學,則是由一位天才的數學家——哈里-謝頓提出並由其本人和繼承者們不斷完善的。
阿西莫夫筆下的心理史學,雖然帶有「心理學」和「史學」,其實本質上卻和我們當前所發展出的這兩門學科相去甚遠。在書中,謝頓對歷史的了解並不多,對心理學的理解可能更少,他所憑藉的,其實是通過建立一個整體性的數學模型,來對彼時的「銀河帝國」,或者說全人類的發展作出預測。如果要用現在的話來套的話,其實就是「大數據」。只不過,心理史學所使用的大數據,可能比當今我們這個世界所能產生的數據總和還要大得多。
就我目前所掌握的心理學和歷史知識來看,前者的發展已經涉及了很多統計模型,甚至幾乎已經成為了心理學研究的必要條件,但是像謝頓計劃或者心理史學這種規模的模型似乎還無法建立,且更談不上預測某個群體甚至是整個人類在未來數百上千年的發展軌跡;而就我淺薄的歷史學知識來看,似乎其在統計學上下的功夫還沒有心理學多,更遑論利用大數據模型來作預測了。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覺得《基地》里的心理史學是不靠譜的;相反,我反而覺得我們目前沒有發展出類似的學問,僅僅是因為我們的知識進步和算力水平還沒達到那樣的水準。因為,心理史學的底層是整體觀的,即試圖通過人類社會整體的運動規律來預測其未來的走向。在心理史學的模型里,個體行為儘管可能在某些關鍵節點產生關鍵影響,卻並不能徹底扭轉發展的方向(比如被後世反覆鞭屍的「騾」);而心理史學的預測結果,也並不能預測單獨某個個體的未來走向(還是騾,就被小說里的後來者們拿來作為辯論心理史學是否仍然有效的關鍵人物)。這麼說起來,令人不得不有一種感覺,身為猶太人的阿西莫夫儘管三歲就從蘇聯移民美國,其思想或多或少還是受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影響。
因此,作為一名堅定的唯物論者,我對人類會在某一天發展出類似於心理史學的學科這一點是堅信不疑的(不過不太可能叫這個名字,因為當前已經有一門學問就叫心理史學了)。而就我本人而言,儘管在近十年前我就已經告別了數學課堂、對求極限甚至三角函數都已經忘得一乾二淨,因而已經失去了沿著謝頓的路發展出心理史學的機會;我卻依然希望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將心理學或者史學傳播出去,以期啟發更多的人,也許裡面真的會有一個像謝頓一樣的個體,能撬動歷史的支點,從而衍生出一些有趣的學問。
比如,寫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