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罪》,最後一節,最後終於播完
故事很精彩。沒有煲幾集,很快就佔據了播量第一名。
每一節都有看點,不停的吸引人,要你繼續看下去。
這個裡面的主角趙鵬超,看起來很精明。但是到最後就是一個悲劇,他用語言逼迫自己的生母,用手槍自殺了。
他的行為,他為什麼要那樣行為呢?他自己來解釋就是他的母親,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為了做官 ,跟他的父親離婚了,於是在他小時候,造成了心裡的陰影。
這就是說小時候的經歷,外在的環境決定了他以後生活學習工作的趣向。
根據現代的哲學的理論:意識是客觀事物在大腦的反應。
初步看起來就是這樣的。
按照心理學的觀察,心理的問題 ,影響了人的身心行為。
如果小時候有心理學來來進行診斷矯正,就有干預的效果。
按照傳統的智慧來觀,種下了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但是這還是一個初步的觀。
按照傳統的來說,可以抓住問題的本質:這個大腦的反應,也就是意識,是可以轉念轉識而成智用。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大腦的反應。
這個大腦是怎麼反應的?
你這個大腦小的時候,形成了心理的問題,就有了這樣的經驗,以後你的學習工作成長,就會按照這個模式來反映。
比如說你某一個事物,你心中有了強烈的感受。你就會跟著這個感覺走,你一直忘不了這個感覺。
這個感覺一直指導你處理現前的種種的問題事物。
在這個過程當中覺得有意思有趣味,但是到了最後,一個事物開始總有一個結局,面對這個結果,他自己終於意識到,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局面?
原來就是小時候的母親對他的影響。
這樣的人生,沒有真實的好的果報,這就是傳統文化中講的虛幻、虛妄。
看看這個主角最後他與母親的對話,就是不停的講,自己不停的來剖析自己的行為,圍繞我來詮釋。
母親的行為對他的影響,我怎麼樣怎麼樣?
這就是處處有一個我。
這個我其實他就是感覺系統,有了感覺,有了認識,產生了思想。
傳統的文化中怎麼認為?受不異空,受即是空。
因為他不能來觀察是空,不能來轉念,不能開啟內在的智慧光明。遇事就是一個罪惡的悲劇的人生歷程的展現。
紫色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