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兒童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雖然這個名字聽起來非常夢幻好聽,但是對於孩子來說,自閉症卻像是噩夢般的存在。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大多數人平時都忙於工作,即使有了孩子之後,為了多賺一點錢也會一直奔波,留給孩子的時間往往比較少,往往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據不完全統計,如今中國自閉症發病率高達0.7%,不要小看這個數字,現在我國差不多有1,400萬自閉症患者,而其中兒童自閉症數量就高達250萬甚至更多。
自閉症又稱為孤獨症,是目前高發病率的兒童發育性疾病之一,也是嚴重影響兒童發育並持續終生的疾病。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語言和性格行為,一旦發現問題及早治療,確保孩子健康成長。
本文就什麼是孤獨症?有哪些癥狀?可能的原因?父母又該如何早期發現?幾個方面進行介紹
1.什麼是孤獨症?
孤獨症全名叫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種有生物學基礎的神經發育異常,表現為持續存在的社會交往及互動障礙,以及受限、重複的行為、興趣和活動模式。
2.孤獨症表現為哪些癥狀
(1)在2歲以內出現典型特徵
在該年齡組,ASD通常出現在照料者或初級保健醫護人員發現言語/語言發育遲緩時。少數時候也可能發現沒有眼神交流和社交興趣有限。未通過ASD篩查測試(如改良版嬰幼兒孤獨症篩查量表)也可能提示ASD。
(2)社交技能在早期正常發育後出現停滯。
1/4-1/3的ASD兒童能夠達到早期語言里程碑,但在15-24月齡時會出現語言、交流和/或社交技能倒退或停滯。這種技能倒退可能逐漸出現,也可能突然出現,還可能出現在發育延遲或非典型發育之後。
(3)社交興趣缺乏、言語/語言技能缺失或延遲、明顯抗拒變化、興趣狹窄是大齡幼兒和學齡前患兒的常見特徵。
(4)表型不太嚴重的兒童最早可在幼兒園時期或之後發病。患兒可能表現為行為紊亂(如破壞性行為、過度關注自身愛好而難以遵從指令),或表現為共病的癥狀(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焦慮)。可能需要更仔細地回顧兒童的整體發育狀況,才會發現社交和語言發育異常。
3.孤獨症的病因是什麼?
(1)遺傳因素 —ASD是由改變大腦發育(尤其是腦神經聯結)的遺傳因素引起,從而影響社交交流能力的發育,並導致興趣狹窄和重複行為。遺傳因素對ASD的發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這得到了以下幾點的支持:性別分布不均(男性中的患病率是女性的3-4倍)、同胞患病率增加、單卵雙胎的同病率高,以及ASD風險隨親緣性的增加而增加。
(2)神經生物學因素 — ASD患者的神經影像學檢查、電生理學檢查和屍檢分析表明,腦部異常(尤其是非典型腦神經連接)在ASD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對於懷疑ASD的患者,一般需進行頭顱磁共振進行評估。
(3)父母年齡 — 父母生育時年齡較大(包括父母雙方)會增加後代發生ASD的風險。不同研究比較了不同的年齡範圍,但通常母親年齡範圍為≥30至35歲對比<30歲,父親年齡為≥40歲對比<30歲。父母年齡較大與後代ASD風險增加之間的關係可能與新出現的自發突變和/或遺傳印跡的改變有關。
(4)環境因素和圍產期因素 — 環境因素包括接觸毒物、致畸物、圍產期損傷和產前感染。其導致的ASD病例很少,但可能造成「二次打擊」,從而改變既有的ASD遺傳易感因素。
4.父母該如何早期發現
(1)早期指示因素 — ASD的早期徵象往往在18月齡前出現,並常常引起父母擔憂。父母最初可能對孩子的言語和語言發育延遲或頻繁發脾氣感到擔憂。不同年齡的表現包括:
①<6月齡–注視減少;這種差異肉眼無法識別,因此父母往往不易發現。
②6-12月齡–呼名反應、凝視面孔、社交性微笑和向他人發聲的行為減少,並傾向於專註於環境中的特定物體。
③12-24月齡–與他人交流經歷、興趣或關注的頻率下降;重複性行為;表達性和感受性語言延遲;目光接觸、呼名反應、假裝遊戲、模仿以及非語言(如手勢)和語言交流方面存在問題。
(2)早期警示信號 — 重要的ASD早期癥狀和徵象包括:
1) 父母擔心社交技能存在缺陷
2) 父母擔心語言技能或行為存在缺陷
3) 父母擔心頻繁發脾氣或不能耐受變化
4) 語言和社交/交流技能延遲
5) 12月齡時仍然沒有呼名反應
6) 14月齡時還無法用手指向或做手勢表達感興趣的事物(如,指向飛過的飛機)
7) 18月齡時還缺乏假裝遊戲(如「餵養」玩偶)
8) 避免目光接觸或喜歡獨處
9) 無法理解他人的感受或談論自己的感受
10) 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單詞或短語(回聲性言語)
11) 對問題給出不相關的答案
12) 因微小的變化而心煩意亂
13) 有某些強烈的興趣
14) 拍手、搖晃身體或轉圈
15) 對事物的聲音、氣味或味道有異常反應
早期識別是改善孤獨癥結局的重要步驟,其有助於:①提前制定教育計劃;②家庭支持;③提供適當的醫療保健及相關疾病的治療;④遺傳諮詢(尤其是當兒童患有與ASD相關的疾病時,如結節性硬化病);⑤根據兒童和家庭的具體優勢、缺點和需求進行個體化的早期強化干預。
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出現一些早期的預警信號,一定要及時到附近的兒童醫院,完善相關檢查進行科學的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