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對於抑鬱症的了解還是從某某名人因抑鬱症酗酒,偷竊、增肥不得不退圈,甚至是自殺的報道中才知道原來有一種心理疾病叫做抑鬱症。
總覺得抑鬱症離我們普通人很遙遠,好像身邊患抑鬱症的人也不是特別多,自己也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人會得抑鬱症呢。
確實,沒有抑鬱症的人對於抑鬱症患者的痛苦是很難感同身受的!
很多人可能也跟我一樣,對於抑鬱症患者內心理解就是生活或工作壓力大了,遇到什麼事情心情不好了,一直不開心,漸漸就抑鬱了,或者單純就是這個人「心態不好」、「脆弱」、「矯情」、「太敏感」等等。
對抑鬱症的防治,很多人也覺得也沒那麼複雜,根本不用吃藥,找點事情做,多做運動、旅旅遊不就行了。
其實抑鬱症不僅只是表現在心理狀態出現問題,還會引起各種軀體性疾病,它會逐步侵入大腦,改變大腦的一些機制,讓很多人即使得了抑鬱症也不知道,還以為只是一般的身體疾病。這也使得抑鬱症的防治和識別率極低,僅有20%。
而其中又僅有不到10%的抑鬱症患者能配合藥物,主動接受心理治療,加上抑鬱症的治療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容易反覆發作,所以能控制好病情並且能完全治癒的就更少了。
所以了解一些抑鬱症相關的知識,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很有幫助的!
《今天也要開心呀》也是一本有關抑鬱症的書,但和大多數心理類讀物不一樣的是,這是一本漫畫書。作者是西班牙一位很有才華的漫畫家梅里特謝爾.杜蘭,也曾是一位抑鬱症患者。她用漫畫的方式記錄了自己抑鬱康復者的自愈之旅,也可以說記錄了她的一場蛻變。
知名的心理專家張沛超、李侖、侯玉珍都為這本書做了序。
作者通過漫畫的方式,給我們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從孩童時期就一點點陷入抑鬱,然後又是怎樣在焦慮、憤怒等各種負面情緒中受傷甚至患上了各種軀體性疾病,最後積極地面對,嘗試了各種方法,終於走出了抑鬱,成了一個充實,積極樂觀的女孩。
本書的每一幅漫畫都配有簡單的文字,對於一些心理學的專業名詞也給出了解釋和說明。漫畫的形式也讓抑鬱症這個話題顯得不那麼沉重,給人更多想像和思考的空間,讓我們更能理解抑鬱症患者的痛苦,共情於他們無法言說的孤獨感和無力感,而不是簡單粗暴地隨意去評價他人。
1、其實每個人都有療愈自我的潛能,這種能力不僅能幫助我們自己,也能幫助身邊的人。
所以在閱讀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分別看漫畫或只讀文字,也可以將兩者結合來看,不同的閱讀體驗會有帶來不同的啟發,彷彿內心那個充滿潛能的小宇宙被慢慢地激活。
在我們見證作者自我重建的旅程中,我們自己也完成了一次心理上的蛻變升級,提升了自己修復內心創傷的能力。
2、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座殘酷的「小地獄」!
抑鬱症的治療需要找到源頭,當然每個人的源頭是不一樣的。
對於作者來說,抑鬱症的隱憂從孩童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小的時候,父母經常爭吵,作者認為父母爭吵的原因是因為她,而自己又無法理解是怎麼讓父母爭吵起來,於是逐漸陷入恐懼、而恐懼也導致了憤怒的情緒。
青春期,受影響情緒的激素的影響,作者開始用沉默來保護自己,結果卻讓自己被孤立。有多渴望孤獨,就有多渴望陪伴,這種矛盾的心理讓作者覺得世界的一切都是侵略。
作者會越來越不自信,情緒容易失控,愛情之路註定也無法順利,內心的心結越結越多,越是自卑,焦慮,否定自己。
這種內心的混亂持續到成年,負面情緒猶如內心的「毒素」越積越多,自卑、自尊降低,甚至開始有破壞和侵略的行為,比如要咬指甲來發泄自己的情緒,也會對最親密的人發脾氣。
作者不得不創造「另一個我」來保護自己,「現實的我」和「真實的我」激烈的衝突,彼此防禦,自我扭曲。
於是作者開始意識到自己有了心理問題,並也嘗試通過投入工作來排解負面情緒,但又陷入對自我的強迫,挑戰自我又不斷否定自我,固著在原地。
而徘徊不前的人就越容易啟動自己內心的那個「小地獄」!
3、我是「劊子手」也是「受害者」!
從作者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發現作者天生會比較高敏感,脆弱,所以也會更容易懷疑自我,否定自我。
但其實很多的負面情緒都源自自己不合理的想像,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孩童的時期不值得父母愛,因此父母會因為自己爭吵,青春期的時候覺得自己不值得不同伴愛、被異性喜歡,所以被同伴孤立,也得不到愛情。
於是作者創造了「另一個我」來保護自己,但是這「另一個我」也讓「真正的我」被孤立!於是作者的自我認同越來越混亂,開始厭惡自己、審判自己、卻也讓自己更加無助,陷入惡性循環,產生更多的「毒素」,身體也出現了問題。
4、至暗之處,方覺光明可貴!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作者講述了自己生病了後的種種,這也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了抑鬱症的發病機制和運作方式。
作者開始無法感受真實的自己,情緒失控,自覺失靈,無從反抗,酒精成癮,免疫系統也出現了問題,「真正的我」開始煙消雲散,陷入至暗之處。
作者成了一個抑鬱症患者,「毒素髮酵了」!恐懼蔓延,切斷了自己的敏感神經,無盡的焦慮和憤怒,發泄攻擊跟自己親密的人。
雖然也嘗試著改變,但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都嚴重不適,人生陷入至暗時刻!
於是作者開始主動求助!
5、更好地成為自己!
涵涵姐趙涵在《涵解》這本書中寫到你不必成為更好的自己,但是可以更好地成為自己!所以我們不必和別人比較,只需要不斷升級自己。
如果生病了,那就勇敢地承認自己就是病了,擺脫驕傲,即使精神世界已經是一片廢墟也要勇敢面對。
作者通過對童年的追溯找到了抑鬱的源頭——理想自我和真實自我的鬥爭!
而抑鬱的運作方式,就是讓人作繭自縛,原地踏步,消耗自我,直到無力抗爭,任由抑鬱吞噬,陷入至暗之處,按下了人生的暫停鍵。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激活自己,重建自我!
抑鬱的本質就是自己大腦,情緒,和身體的秩序混亂,無法和諧統一起來,整體發揮作用。
所以,對於抑鬱症的治療應該是要關注到這三個層面的,需要有對症的藥物治療,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方式,良好的人際交往,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要協同起來發揮作用。
作者在本書的第三部分中就講述了自己積極治療抑鬱症的過程,也介紹了很多有效的方法!
6、今天也要開心呀!
一開始看書名沒有多大的感覺,心想,這不是一句廢話嗎。但是看完了整本書後,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感受。
心理專家張沛超曾說過「憤怒與悲傷源自過去,焦慮與恐懼指向未來,喜悅是我們唯一與當下聯結的情緒」!
所以我意識到,這句話最重要的關注點並不是開心,而是今天。把握今天,把握當下,才能不糾結已經發生的事情,不糾結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
心理專家侯玉珍老師也說過「當悲傷開始流動時,抑鬱也將慢慢離你而去。」
每個人都會經歷悲傷的情緒,我們不懼怕悲傷,但不能讓悲傷停留,這隻會糾結過去,而悲傷會嚴重損耗我們的大腦。
7、不是要與黑暗硬碰硬!
作為一個成功戰勝抑鬱症的過來人,作者將這對經歷視為人生的饋贈。
作者用漫畫這種更輕鬆,更有想像空間的方式,將自己經歷的痛苦以及對抑鬱的反思,治癒的過程,生動地表達了出來,不失趣味性和知識性!
黑暗並不可怕,恐懼黑暗只會讓自己被黑暗主宰和支配!把黑暗視作我們積蓄力量,修復自我的機會,洞察其中的陷阱,然後一一瓦解!
這本書適合我們每個人讀一讀,它讓我們更能理解抑鬱症患者的痛苦,也讓我們自己更懂自己的脆弱和悲傷,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激活自己的潛能,讓自己來一次升級!
今天也要開心呀!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每一個「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