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專業是什麼?我該如何填報?

2022年06月30日00:59:17 心理 1012



心理學是研究什麼的?


心理學是個研究人心、人情、人慾的學科。你翻開任何心理學導論教科書就會看見感覺、知覺、人格、情緒等等內容,但是這些內容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則較為難講。我想,一般來說,心理學也包括整個心理學課大致包含這樣幾個部分:(1)元內容:關於心理學的歷史、方法、倫理和一般性思維方式;(2)認知,即人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的,這部分內容近幾十年在實踐上慢慢與神經科學交融;(3)發展,即人心是如何發展成熟,並貫穿生命全程的;(4)社會,即受到環境影響的個人是如何具體行為的;(5)健康,即心理非常態抑或是變態的發生機制及應對方式如何。這裡包括諸多抽象問題,如腦的運作;也包括諸多實際問題,如你為何會愛上他人。不出意外,打散開來,你應當會在課程中了解到這些內容:感官之歡愉、知覺之美麗、意識之謎團、記憶之深刻、學習之法則、思維之道理、理性之光輝、情感之生動、關係之親密、動機之追求、人格之穩定、情境之力量。

那麼心理學是什麼呢?它就是發展、認知、社會和治療的結合體嗎?當然不能這樣回答這個問題。不少教科書將心理學定義為「對心理過程和行為的科學研究」或者是「人類心理發生髮展變化規律的科學」,這又相當於根本沒有定義。因為化學也可能是「對化學過程和元素的科學研究」或者是「化學現象發生髮展變化規律的科學」。這是相對來說的無意義定義,我們思考這樣一個現象,比如你本來不知道一個箱子有多重,但是你老師讓你把它從一樓樓搬到三樓去,你也沒覺得很吃力。但是二樓有個秤,到了之後你把箱子放到秤上一看,原來它有40斤,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你的想像,再往上爬一樓你覺得怎麼也搬不上去了。我們可能都有這種體會,在這個例子里,人的力量沒有變化,箱子的重量也沒有變化,唯一發生變化的就是你是如何看待這個箱子的。不知道重量的時候,你可能覺得還好,而一旦了解了重量,你覺得重時,那就再也搬不動了。這便是心理學,外部有一個物理世界,而物理世界不是直接作用於人的,人要加工它。換句話說,同樣的物理環境,在不同的人看來可能是不同的,一塊錢給你們可能真的就是一文不值,而對於一個餓了幾天的乞丐它是救命之葯。心理學並不關心外部世界,關心的是我們如何看待外部世界。你可以先這樣狹隘地理解,看待外部世界的方式,就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你可能發現了,我是在用物理學類比心理學。廣義來說,物理學探求的是什麼呢?當然是外部問題;而心理學則探究的是內部問題了。這裡的內外實際上你可以理解為人的內外。粗略來說,一切無涉人的問題是物理學問題;涉及人的問題都是心理學問題。當然,這也不絕對,其實純物理學也可能涉及心理學問題,比如電子雙縫干涉實驗。事實上,無人能夠回答清楚什麼是心理學的問題,大多數學科也都是在沒有精確學科界定下先開始進行研究。如果非要簡單點下個定義,它應該是對是人心如何運作問題的回答。但是人心過於抽象,思考、欲求、情感、意志、看法、信念、動機這都是人心。它們如何運作實際上變成了盲人摸象。剛剛我似乎用物理學和心理學區分了所有學科,而實際上,我表達的可能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區別。話說回來,生物學也涉及人,但是它並非心理學卻又與心理十分相關。所以內外可能還不是人的內外,更像是思想的內外,或者更玄幻一點說,是靈魂的內外。這不是開玩笑,心理學的英文就是「Psychology」,「Psych」便是靈魂,心理學這個單詞表達的其實是對靈魂的闡述。非要細緻地、不帶神秘色彩地說,我想更不壞一點的區分可能是主觀與客觀規律的區分,心理學涉及主觀,心理現象與人有關,但是又是與人相關非常主觀的那一部分。每個人的主觀集合起來應該也有規律,這些規律大而化之是客觀的,那麼我認為,心理學就是主觀之客觀,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主觀的部分和過程,而心理學則是對這些主觀的客觀規律的尋找,從主觀中找尋客觀,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心理學的實質。


心理學的學科性質

實際上涉及人的問題便很有可能是社會科學,心理學的學科性質是很奇怪的,有人將其稱為社會科學,有人將其稱為自然科學,有人將其稱為交叉學科或者橋樑學科,我想這裡主要進行區分的是學科在大類上應該如何進行劃分。心理學可以是自然科學,也可以是社會科學,這並非由學科性質決定,而是由學科所面對的學科問題而決定的。心理學自學科伊始便帶有交叉學科氣質,其思想起源於哲學和人文學科,方法取自於自然科學,而其研究問題則面向社會科學。學科內部也經常分化為偏向生物的自然科學取向與偏向社會的社會科學取向,兩邊互不了解的情況日益嚴重。

習近平2016年5月《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表示:「要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如哲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民族學、新聞學、人口學、宗教學、心理學等,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的學科體系」。也就是說,心理學至少是社會科學或者是對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實際上,作為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心理學經常性為社會學、政治學、民族學、傳播學、經濟學、管理學、語言學、教育學等學科提供大量理論與方法支持。從信息科學對當今學術界所有文獻互引研究的情況來看,心理學甚至與物理、化學、數學、地球科學、社會科學和醫學一起並列成為七大獨立支柱學科(Boyack, Klavans, & Börner, 2005)。另有研究也發現,心理學與心理疾病問題同經濟學一道構成了整個社會科學的核心,甚至還超過了經濟學的地位,即使將心理學的認知神經科學放到自然科學中,這一地位也不遑多讓(Rosvall & Bergstrom, 2008)。因此心理學一定是學科軸心,而心理學科也一定在現代大學中佔據軸心地位。舉例來說,傳播學有公認的四大奠基人分別是勒溫、拉斯韋爾、拉扎斯菲爾德和霍夫蘭。仔細看看,其實勒溫你們已經在我的家譜上看到了,他是實驗社會心理學創始人,後為麻省理工學院心理學教授;而哈羅德·拉斯韋爾(Harold Lasswell)是早期政治心理學家,曾於柏林大學學習精神分析,後成為傳播學學科創始人;保羅·拉扎斯菲爾德(Paul Lazarsfeld)曾任維也納大學心理學教師、是實證社會心理學家,後為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而卡爾·霍夫蘭(Carl Hovland)直接就是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後為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現在傳播學裡還很常使用心理學的早期理論和實證方法。再如管理學,實際上歐美大學中管理學通常是研究生才去讀的學科,而很少有本科生,而大學的管理學系教師中大略有三成心理學背景、三成社會學背景以及三成管理學背景的教授。如果你去看管理理論的經典教材《管理學中偉大思想》,其中共26篇管理學理論,這26個理論的創始人中有正好13位學者獲得的是心理學博士學位(基本是社會心理學)。

一定程度上,哲學社會諸領域的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離不開心理學學科的發展。同時,心理學研究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作為對人本身的系統科學研究,心理學不僅促進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也在時代背景下關切當代中國的偉大實踐。面對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心理學無論是在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社會心理服務治理體系實踐中,還是在國民心理健康提升和疫後心理康復與疏導上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也包括社會科學)在過去數十年間,對心理學的資助增長率冠絕所有學科。我今年在參加新生見面會時,我系學生問我,學心理學能不能當院士。很可惜,沒有直接從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心理學系教授直接評為院士的先例。如王堅院士曾為杭州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但其獲評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由於在企業界的工作;陳霖院士主要工作與心理學有關,但其本身並非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員,而是生物物理所的員;其他如陸林院士等也均不屬於完整的心理學家,要說心理學家可以稱為院士有牽強附會之嫌。當然中科院心理學研究所潘菽教授曾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院士之前身。美國科學院實際上院士中就有心理和認知科學這一分支,許多心理學家都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許多社會心理學家還在政治和社會科學分支中。

我國重視理工,因為晚近國家需要建設、需要實績無可厚非,但我國的年輕學生已經不再是「學好數理化」的幾十年前學生了,理工科在大學生中可能也得讓位於經管相關專業。大多數的狀元無論是否適合都選擇經濟和管理相關專業,心理學從頭至尾一直都作為一個小學科存在。以美國教育部兩年前的統計,美國本科生中人數排名第一的專業是商學、第二位健康相關專業、第三位社會科學和歷史、第四便是心理學、之後是生物、工程、傳播等。而美國授予的博士學位中,排名依次是健康、法學、教育、工程、生物、心理、物理等。實際上,並非我將心理學單列出來,美國的專業排名中,心理學就是單列的學科門類。在中國教育部的學位目錄中,心理學只是教育學門類中的一個一級學科(0402)而已。這樣的配置已然將一個大學課狹窄化,造成心理學發展受限,在我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請中,心理學只有一個在生命科學部下的小口進行申報,而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甚至沒有心理學的申報口。這種情況的造成有相當深層的歷史原因,今後要依靠諸位共同呼籲和努力,比較好的是社會對心理學的期望和需求越來越高了,這也將帶動學科發展。

如果你看看世界前沿的科學問題,比如《科學》雜誌創刊125周年遴選的125個科學問題,實際上許多都涉及心理學。曾經一度非常火爆的「認知科學」被認為是未來最為重要的學科,其含涉哲學、語言學、人工智慧人類學、神經科學和心理學,而實際上進入本世紀以來,認知科學幾乎消亡,取而代之的就是心理學這唯一一門學科。曾有認知科學家斷言,到2038年,心理學將完全取代認知科學而存在(Gentner, 2010)。而實際上,不用到十幾年後,現在這種狀況已經完成了。兩年前的研究發現,無論是學生的課程設置還是認知科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心理學已經在所有學科中佔據了六成以上的分量(Núñez, Allen, Gao, Rigoli, Relaford-Doyle, & Semenuks, 2019)。某種程度上,認知科學已然消亡,取而代之的就是心理學。上世紀末,美國科學家對這個世界表達的期望中就包含心理學:「在下個世紀,或者在大約5代人的時期之內,一些突破會出現在納米技術(消弭了自然的和人造的分子系統之間的界限)、信息科學(導向更加自主的、智能的機器)、生物科學和生命科學(通過基因學和蛋白質學來延長人類生命)、認知和神經科學(創造出人工神經網路並破譯人類認知)和社會科學(理解文化信息,駕馭集體智商)領域,這些突破被用於加快技術進步的步伐,並可能會再一次改變我們的物種,其深遠的意義可以媲美數十萬代人以前人類首次學會口頭語言知識」(NBIC宣言)。而心理學必然成為最後的科學,借用叔本華的話「人類的心理意識就與自然一樣,我們只能看到表面的東西,而看不到內在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心理意識是人類最終要探索的問題」。這種最後科學的希望實證社會學家孔德(Auguste Comte)早已看到,他以為是社會學,而實際上以現在的觀念來看,這就是社會心理學:「人類最後的科學應該是研究在社會環境下帶有生物性特徵的人的行為」。


學習心理學能幹什麼?

學心理學能幹什麼呢?事實上如前所述,心理學如果粗略分的話,認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發展心理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臨床與諮詢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主要分支。北美著名大學的心理學系確實都幾乎由這幾個分支或者方向組成,你可以沒事的時候去瀏覽一下如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著名大學的心理學系信息,便會略知一二。需要說明的是,在美國的心理學系建制體系中,教育心理學一般屬於教育學系而並非是心理學的主要關注內容,而社會心理學一般都在心理學系,而並非是社會學系所關注之方向,這兩點與我國截然相反。當然心理學可以與大部分其他學科進行交叉從而形成子學科,但我想認知、發展、社會和臨床這四個子學科已然構成了心理學的根基。

心理學還有不少應用場景。主要來說是這樣三個,廣義諮詢場景、企業場景和教育場景。在廣義的諮詢場景中你可以進行心理輔導,這可能在學校、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也可以在特殊場景如監獄、運動隊、軍隊中,當然你也可以自由執業。企業場景中,你可以進行用戶研究,探索用戶體驗,精準把握用戶需求,投放廣告進行營銷;也可以進行從事人力資源管理,進行人才測評、人崗匹配、企業諮詢、薪酬設計等工作。在教育場景中,你將會作為心理老師,實時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提升學生的成績和幸福感。以我自己為例,我讀大學時,同班同學33人,現有大學教職者2人;心理學專業共計100餘人,現從事科研工作者6人。其他工作包括中小學教師、監獄公務員、企業人力資源部、政府公務員、自由職業等。我讀研究生時,同屆學生121人,現為高校教師者約10人。其他工作包括中小學教師、高校輔導員、高校行政、監獄公務員、互聯網公司用戶體驗、公司人力資源、自己諮詢師執業等。我讀博士時,同屆學生6人,均為高校教師。這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心理學學生的就業去向。

當然我想,心理學的學生應該有更高的追求和想法。因為心理學除了在生活中應用,它還是「屠龍之術」,特朗普因為通過劍橋分析的兩位心理學家在社交媒體上精準推送和實時把握選民心態而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最終當上美國總統。奧巴馬執政時也曾經有幾十位心理學和行為科學智囊來幫助其進行決策,事實上奧巴馬作為美國總統頒布的最後一道總統令是在白宮建立一個行為科學部門用心理學更好地服務人民。世界上的英聯邦國家如英國、澳大利亞等均有政府組織的心理學決策機構對政府政策進行「助推」(nudge),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諸位應該已經看見英國政府的心理學助推小組成員於約翰遜旁露面。用霍布斯在《利維坦》開篇的話來說,「因為個人的素質和各人所受的教育千差萬別,所以被以偽裝、欺騙、假造和謬論掩蓋並混淆得象現在這樣難於被人了解的人心的心智,只有探究人心的人才能了解」。服務國家和大眾,是心理學家應有之義,因為我們是探究人心的人。這一點,孫中山早在其建國方略的開篇已然提到:「夫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國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現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心之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萬事之本源也。滿清之顛覆者,此心成之也;民國之建設者,此心敗之也」。這才是心理學人的理想,共勉。

說一點我關於學習心理學的建議。第一,心懷敬畏:請相信心理學是最後的問題,是人類的極致探索,是人文與科學的交融,它不僅是生活實踐,也是遠景高尚的追求。第二,掌握理論:心理學可以從哲學和早期社會學中獲得靈感,也可以將根植現代心理學中距理論直接應用於社會科學其他學科。第三,學會方法:心理學的優勢在於其有社會科學中最為嚴格的研究方法訓練,這是心理學成為社會科學最上遊學科的基本。第四,進行研究:心理學學生應該儘早開始實證研究而非思辨,可以思辨,但那是你成名之後的事情。進行研究的另一好處是在研究過程中理解理論和方法,比單純背誦好得多,理解也深刻得多。


關於高考心理學的志願填報


現在的考生都是00後了,2019年北京師範大學考試與評價中心聯合多個教育機構發布了《00後高考志願興趣報告》,共有77.2萬高考考生參與了高考志願測評,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362個市、縣,報告呈現了00後高考考生選擇大學專業的興趣傾向、特點及影響因素。其中00後最感興趣的理工專業中「心理學」排名第一,遙遙領先。


心理學專業是什麼?我該如何填報? - 天天要聞

如果不只看理科專業,所有專業一起比較的話,中國軟科今年發布的十大熱門專業中,心理學依然穩居前十、理學專業熱門第一。


心理學專業是什麼?我該如何填報? - 天天要聞


一般來說,心理學專業在大學裡是理科招生或者是文理兼收的,但是我所在的武漢大學是只在文科招生的。如果你要問心理學報考哪個學校比較好,我肯定推薦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因為這是中國心理學的重鎮。這裡有個問題是,一般各種排名中師範大學的心理學要普遍好於綜合性大學,那麼應該選擇呢?我還是推薦如果是相同的分數,應該去更好的學校,先選擇大學而非先選擇專業。

人做事情不理性,有時候越是重大決策就越不理性,買個衣服可以在網上挑幾天,但是買個房子有可能只是拍了下腦袋,填志願也一樣。前段時間我朋友的孩子才上初中,說就想考北大,我說為什麼不是清華呢,她說她看了本書,就說北大好。你看,這個事情就這麼簡單,沒去過北大清華,也不知道到底這兩者好在何處,如何比較,在沒有信息的情況下,我們就容易形成簡單的態度,然後變成穩固的偏見。作為武大心理系的老師,我想說說為什麼你可以來武漢大學讀心理學。這個問題其實分為兩個漸進的問題,第一是為什麼你要來武大繼而是為什麼要在武大讀心理學;第二是為什麼你要讀心理學繼而是為什麼要來武大讀心理學。說服有兩種,一種是外周路徑,就是想膚淺地影響你的判斷,比如找校花校草校友名流代言,你一看就覺得好。第二種是中心路徑,那就是說理。要走外周路徑的同學我是解決不了的,我想試試中心路徑。

首先我們看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你要來武大繼而是為什麼要在武大讀心理學。這明顯是為了讀武大,然後在武大里選一個專業。對於這類同學我其實說多了沒有必要,這首先涉及到武大和其他同檔次學校的比較問題。有人說,中國只有前二的學校,其他的學校都差不多。這個要這樣看,我想北大清華確實是最前面的高校,上海交大中科大復旦浙大這類高校總體來說差不多算是第二梯隊吧,武大、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這在普通人的眼中估計是差不多的檔次吧,當然,武漢人會覺得武大最好,南京人會覺得南大更好,廣東人會覺得中大更好,這都無可厚非。我是武漢人,在武漢人眼裡,可能是名字的原因,對武漢大學還是要比華中科技大學的感情更好。這樣分類很粗略,因為根本沒有考慮專業的問題,綜合性大學排名佔優勢,但是細緻的專業不一定。實際上很多文科專業,人大、北師大這樣的非綜合性大學還會更好。我還碰見武大的學生跟我說,當年的分數線就夠上北師大了,結果在武大讀心理學。是的,實事求是的說,這種情況是選錯了,你就應該去北師大讀心理學。為什麼要上武大就不用說了,本來就是因為高考分數,最高分的考生也去了清華北大,上了清華的分數線,還哭著喊著要讀武大的,應該也沒有吧。我們就考了這個分數嘛,武大和上面那幾個學校比一比,或許某些方面你覺得會好,或者你早就形成了簡單的喜好偏見。我不知道這些偏見是怎麼形成的,但是無外乎是一些簡單的原因,家裡誰說武大好,知道的明星誰是武大畢業的,了解了一下武大的某個老師特別網紅,去武大看過一次櫻花,父母疫情期間支援過武漢以及是就是湖北人打算在武漢等等。其實這些都沒有那麼理性。上了武大,你應該上武大好的專業,比如哲學、圖書館檔案、馬理論這樣的專業。我在武大哲學院工作,我確實覺得武大哲學專業很好,大師雲集,我都很羨慕。去大學選擇專業,學校固然很重要,但是專業排名也是很重要的。不過在學生的選擇中,專業實力不重要,專業和專業之間還有本質區別,比如覺得某個專業就業前景會更好等等。比如很多狀元選擇經管專業,也不論自己適不適合。這個意義上來說,心理學其實算是吸引人的專業。

來上武大為什麼要學心理學呢?我想這是因為你可能對心理學有一個簡單而基本的興趣,也可能是因為你喜歡其他的學科而不可得,比如哲學、比如生物,挑了一個近似的學科。如果你就想讀哲學生物學,那我勸你來心理學,我覺得這也過分了。其實我只是想說一下,如果你對心理學還有一點興趣,而且其他好的學科去不了,剩下的也不喜歡,那麼心理學也不差,武大心理系還是可以的。學科排名很多是靠文章堆起來的,對本科生來說,摸得著的教學能學到東西才是真的。我們就這麼個體量,文章也多不起來,當然也沒必要,因為我們還是著重特色在發展。但是我們都有很認真在教學了,也很認真地聽取學生的建議來修改各種培養方案。我覺得培養的學生是不差的,按照我們本科送出去的其他名校的老師反饋,武大的學生都很不錯。今年我們報了心理學博士一級學科,湖北省其實現在有的也就是華師。在湖北甚至與湖北接壤的周邊幾省,讀心理學的本科,我想武大還是應該有很大吸引力的,能學到東西。

這就涉及到第二個問題了,為什麼你要讀心理學繼而是為什麼要來武大讀心理學。很多同學會疑惑,我對心理學感興趣,非要讀心理學為什麼不直接讀個師範大學的心理學,他們學科排名還高一些,何苦要多幾十分上武大?那這裡我還是覺得無論怎麼降溫,985大學始終比其他學校在就業市場和未來發展上有優勢。我自己本科連211都不是,一路走來其中苦楚我非常清楚,一般意義上,大學招老師會看,招學生會看,公司招人會看,說句不好聽的話,你走在武漢街上,賣熱乾麵的大媽都會更加待見一些啊。這也不用多說了,如果對心理學感興趣,北大北師大當然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分數上不了北大北師大,但是上其他師範院校又遠遠超出,那麼我覺得武漢大學心理學是個不錯的選擇。學校好而心理學不差。

我想列舉一下武漢大學心理學科學近年發展:

心理學專業(071101),學制4年,授理學學位,武漢大學2005年設立,屬哲學學院心理學系,專業總學分140,總學時2520,實踐教學環節佔7%,本專業教授給本科生授課率100%。現有在讀本科生近150人,碩博士研究生近70人。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學系現有專職教師20名,其中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1名,楚天學子2名,武漢英才1名,均畢業於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副教授及以上佔比74%。截止2021年,已獲5項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7個國家級課程或教材、1個實驗教學中心、17個實習實訓基地、11項教學改革項目,教師10餘人次獲校級或省級教學競賽獎、9人次獲省部級以上稱號。現已建成實驗室 16 間,總面積 321 平米,20萬元以上的設備共 6 台,固定資產總值 572 萬元。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學系學生數十人次獲省部級以上獎勵與稱號。武漢大學心理學系的畢業生活躍在黨政、軍隊、企業界和學術界等社會不同領域,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0%以上。畢業生在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世界著名高校繼續求學,或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深造。已有本科畢業生後在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著名高校任教。

武漢大學心理學系堅持科學心理學訓練,繼承人文心理學傳統,開創了以文化心理學為主、多個心理學研究方向共同發展的學科模式。文化心理研究團隊創新探討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心理學基本理論,並積極服務於人民生活,在國內具有很高的影響力。道德心理研究團隊探索了中國人道德心理特點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道德心理問題,已成為國內道德心理學的研究重鎮,具有國際影響。健康心理研究團隊把身心健康放到社會環境尤其是職場中進行多維度探索,在維護個體身心健康和公共健康方面做出了重要學術貢獻。積極心理學研究團隊結合青少年人格發展將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應用於生活,並把人格、社會、生理和文化聯繫起來,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大中小學付諸實踐。

疫情期間進行了多項工作和政策建議受到湖北省領導批示。近期心理學系教師的講座被人民日報、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日報、光明網、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報等百家媒體集中報道,老師也有多人獲武漢大學十佳教師或查全性獎教金。

武漢大學心理學學科建設歷程:

• 心理學專業本科生招生(2005年)

• 心理學碩士一級學科(2011年獲批)

• 心理學本科專業獲湖北省一流專業(2021年)

• 心理學博士一級學科(2021年已通過學校自主審核評審)

• 心理學專業軟科排名全國15,評級B+(2021年)

• 心理學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2022年)

• 心理學/精神病學武漢大學進入ESI全球前1%(2022年)

• 心理學專業軟科排名全國12,評級B+(2022年)


我問了我自己帶的博士、碩士、本科同學,為什麼要來讀武大心理學,總結一下:

第一,校園真的漂亮,我自己呆過幾個大學,武大是最漂亮的學校,在一個公園一樣的校園生活和在一個像中學一樣的校園生活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心理系老師真的用心,老師對學生很關愛,帶著學生手把手做科研,老師溫暖且可及這是重要的。

第三,武大氛圍真的自由,這是很多同學忽視的重要事情,對比工科學校的刻板管理和教條,武大可以讓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四,武大心理系真的有文化。和任何其他心理系都不同,武大心理系在哲學院,堅持人文心理學和科學心理學並舉,在這兒你甚至可以學到更人文的哲學,這是其他心理系可能都不具備的。

第五,武大真的是個不錯的跳板,如果武大是你分數能上的最好的學校,那麼心理學至少是個不錯的跳往更好地方的跳板。

第六,武漢大學的學生走在武漢街頭真的有自信。

第七,看櫻花不要錢,終身免費。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