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裡放開的有點太突然,沒有一點先兆。前一天還在群里勸大家不要在街上走動,都呆家裡。本以為過年前後再放開,沒想到幸福來得太突然。
既然放開了,就要準備好葯。很多人早就囤了,我今天去全沒了。我去了幾個藥店,連續去了幾天,結果還不是一樣,兩字「沒藥」。有錢也難買布洛芬,而且藥店的其它葯都在提價。朋友圈天天有人賣N95口罩,感冒藥。口罩一天一個價,沒病的人大量囤葯,需要用藥的人卻買不到葯。
一個家庭備些常用藥是對的,但沒必要達到「囤」的級別。同事女兒著涼發燒,家裡藥箱退燒藥用完了,跑遍縣城十來家藥店,真沒買到退燒藥。葯架上稀稀拉拉兩三種感冒藥,全是不對症的。買不到葯就跑去醫院,醫生說什麼葯都沒有了,兒科醫生護士都陽了,回去物理降溫吧。有那麼一刻,我對這個生活感到深深的失望。此時心裡的感覺不知怎麼形容,有點自責,有點無奈,有點憤,有點怨。
打開手機,看到朋友圈有人在問:家有孕婦,誰家有退燒藥,能不能求購一片?萬分感謝。
連發燒的人都買不到葯,沒搶到葯的如何不急?這是讓大家硬扛嗎?
主要是你囤一兩盒就夠用了,為啥一買就是幾十盒?很多人一進藥店,看到感冒發燒有關的就買,還一買好幾盒。葯就讓它放到藥店,有需要了再去購買,讓真正需要的人都能得到。這樣不會浪費又能不會哄抬價格,這就這麼簡單的道理,但人性的自私永遠做不到這種。
放開是正確的,只是退燒藥要以戰略物資管理,並提前預備好藥物。一是避免有人居心不良大量囤積葯,而真正需要的人沒有,造成社會恐慌。二是藥物充足了,放開就有保障了。
網友李豐華說:真搞不明白那些大量囤葯的,就算陽了,一般一周就轉陰了。發燒最長的也不過兩三天,退燒藥也頂多吃個三四片,也不知道要囤那麼多葯幹嘛?有的人家裡囤十瓶八瓶,是準備當糖豆吃了,還是準備著天天陽?
以前管控的時候,大家能放心的出去逛逛,買菜想去哪個市場就去哪個市場。放開後,哪都不敢去了,更別說旅遊了和堂食了。買菜不敢,理髮不敢,逛街不敢。以前街上人少,現在街上都沒幾個人了。
雖然都說陽了也沒事,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我覺得能避免就避免,晚一天是一天吧。葯在一個星期之前就買不到了,大人不吃可以挺一下,老人孩子發燒不吃藥能行?我身邊好幾個朋友都辭職了,他們擔心傳染給孩子。
現在不是怕陽,目前來看防不勝防,早晚得陽的概率很大。現在害怕去醫院看不上病還交叉感染,在家又買不到對症的藥物。貴是一方面,主要是拿著錢,不嫌貴也買不到。沒病的買一大堆葯,市場不缺葯才怪,跟2003年囤鹽一樣的。
想想現在老百姓的日子,那物質條件比以前那是好太多了,可還是經常要「搶」東西。搶鹽,搶菜,搶口罩,現在搶葯。吃的,喝的,用的,總是沒有安全感,都怕遇到緊張的時候無依無靠。仔細想想,心裡不知啥滋味。
如果病了再買葯,葯是夠用的。事實情況是,沒病的把葯買走了等病來,有病的就買不到了,你說發燒的人能不急嗎?
聲明:原創文章,請尊重原作者,勿抄襲到其它平台。關注作者,天天收到直擊心靈的文章。#在頭條看見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