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朝代都有一段傳奇的歷史,而建立這個朝代的王者更享有傳奇的傳頌,努爾哈赤建立了大清帝國,而這個建立清朝的男人身上也背負著傳奇的色彩。
俗話說,中華文明的傳承離也總是借著一些耳熟能詳的故事來口口相傳,雖然故事總是難辨真假,但從這些傳奇的故事上總能看到中華文明豐富的內涵。
烏鴉與狗
現代社會,狗被認為是人們忠誠的朋友,但在古代的時候卻沒有現代對狗這麼清晰明確的定位認知,我們可以從一些經典的國罵中依稀辨認出來,狗在古代也並不是什麼好詞。
對於唯利是圖的牆頭草我們會說「你真是個狗腿子」,如一些現在也會用到的詞「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狐朋狗友「等等。
這些詞語流傳了幾百年甚至更久。從此也可見,狗在古代的地位並不高,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西。狗的地位卻是很高的。
這背後的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西方國家的生產生活大多依靠游牧打獵,而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則是生長在地勢廣闊的平原上的,並不需要依靠打獵維持生活。
正因為如此,狗在歷朝歷代的地位都不是很高,但在這麼多朝代中,卻有一個朝代格外特殊,他們對待狗十分與眾不同,不準吃狗肉製作狗皮,甚至認為狗有神性。
這個朝代就是清朝,在清朝,百姓是不允許吃狗肉,殺狗,更不允許穿戴狗的皮毛所製作的衣服,這一切都與清朝的建立者努爾哈赤有關。
而烏鴉自古以來也被認為象徵著霉運,如果烏鴉來臨說明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對烏鴉的評價,我們似乎也習慣用「天下烏鴉一般黑」,來形容一些事物本就如此黑暗。
但同樣的在清朝,烏鴉也有所改觀,烏鴉不再象徵著霉運而是代表著吉祥,甚至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動物。
若說狗和烏鴉為何都到了清朝發生了變化,卻是都與一個人有關,那便是努爾哈赤,大清王朝的建造者。
努爾哈赤
十九歲的努爾哈赤站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他揮舞著皮鞭坐在身下的馬匹,不時凝望著天邊漸飛漸遠的鳥雁。
他的心底滿是惆悵,父親續弦迎娶的女人。他並不喜歡,這個名為繼母的女人對他並不好,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刻薄。
當他回到自己屋子裡的時候,繼母對他惡語相向甚至嘲諷他永遠都不會有出息,而努爾哈赤沒說什麼,只是坐在一旁看書,他喜歡看史書,因此他會漢語和蒙古語言。
只是當他聽到繼母對他生母的謾罵時,他忍不住了,「是時候該離開了」,他撫摸著他心愛的馬匹,愛馬響亮地打了一個噴嚏,似乎在回應著他。
在他的心裡還存留著一個夢想,他想要建功立業,他想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王朝,當然這一切他也從來沒有跟任何人說過。
但眼看著滿目狼藉的家庭,這裡已經不再有他的棲身之所了,他知道,在這裡哪怕他死了,也不會有人為他流下一滴眼淚。
少年就這樣心懷著理想離開了。走的時候,他將最喜愛的三國演義放在懷裡,他喜歡戰爭,喜歡政治,也彷彿他天生就是為政治和戰爭而活的。
他一路向東走著,在這裡他遇見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人,那個人就是李成梁,而在這裡他的才能也真正地展現了出來。
李成梁是一個漢人,但卻意外地對他很好,也十分賞識他的才華,但努爾哈赤卻隱隱感到不安,他知道李成梁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
正所謂天妒英才,努爾哈赤在這裡並沒有停留多久,因為當時的皇帝聽見了觀星師說北方有天子降臨的徵兆,便給李成梁下了聖旨。
而努爾哈赤又是外族人自然引起了當時很多官員的注意,李成梁也不再信任努爾哈赤,他要殺掉這個可可疑的人。
努爾哈赤別無他法,只能再一次流浪了,也正是在逃命的過程中,烏鴉和黃狗這兩種動物十分有神性地幫助了努爾哈赤,讓他躲過了一次又一次追殺。
也正因為如此,烏鴉和黃狗在這一時期被史官記載的十分具有神性。努爾哈赤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國後,當他回想起這一件事更加感慨萬分。
此時的他不再是當年那個流浪的少年了,他是掌握權力的皇太極,因此他便頒布了律令,不準任何人殺害烏鴉與狗。
妙趣中華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總是廣為流傳的,他們有的生於民間,有的誕生於皇室,而在封建王朝的年代,帝王如何應對文化也往往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由滿族人建立的,而他們的前身也正是游牧民族,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對於狗有著天生的好感。
因此當滿族人建立了清王朝之後,狗的地位也自然而然地提升了起來,而當清王朝的建立者又與狗有著親密的聯繫的時候,這也為日後狗的地位提升建立了基礎。
清王朝是所有朝代中中央集權最為集中的一個朝代,所有的權利都集中到了皇帝的手中,這自然也反映到了當時的文化中。
別看這只是小小的對待狗與烏鴉的區別,反映到政治上卻是可以看出皇帝事無巨細的對國家的掌控。
這自然與現代百家齊放,各家文化互相爭奇鬥豔不同,但這也為那個朝代增添了神秘色彩。
從小小的不吃狗,對狗的尊崇與對烏鴉的極端尊敬,自然可以看出,那個王朝君權推崇到了極點,以及不容玷污的特點,哪怕這些傳說聽起來是有些荒誕不經的。
總結:
努爾哈赤作為清王朝的締造者,是那個時代無一例外的皇帝。他所擁有的權利也給他帶來了文化的導向性,當他認定狗與烏鴉對皇室有利的時候,哪怕再荒誕也不會有人笑。
但也正是這種文化的不確定性也往往伴隨著神秘的特點,中華文化崇尚自然,反映到自然萬物中,似乎都有所影響,這也暗示了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