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改革——中國封建史上權臣改革家的謝幕時代

2022年07月04日08:02:02 資訊 1955

序言

張居正明朝著名政治家,也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歷史長河中繼戰國商鞅、吳起、唐朝房玄齡姚崇宋朝王安石,最後一位以文官朝臣身份推動社會改革的改革家。

張居正在1572年至1582年擔任內閣首席輔政大臣,在這十年間他大力推動政治經濟改革,扭轉了明朝社會頹勢,明朝度過了最後的黃金十年。

同時內閣權力達到頂峰,張居正以首輔身份代行皇權,然而權力的膨脹也讓他最終被反噬,在他死後,守舊派勢力發動瘋狂反撲,不僅改革全部被廢止,他本人被削奪一切榮譽爵位,並被抄家。

張居正改革——中國封建史上權臣改革家的謝幕時代 - 天天要聞

隨著張居正的隕落,此後的明清歷史再無強臣政治,屬於士大夫政治的時代徹底結束。

張居正的崛起——從天才少年到內閣首輔

公元1525年,鄭居正出生於湖北荊州的一個秀才家裡,據說張居正從幼年時就聰明過人,很小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

1536年,十一歲的張居正參加童試,其機敏靈俐深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憐愛,第二年張居正參加鄉試,時任湖廣巡撫顧璘擔心他少年得志,經不起風浪,故意阻撓讓他落榜,以此多加磨礪,促成大器。

1540年,張居正順利通過鄉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顧璘對他十分賞識,解下犀帶贈予他並說:

「希望你樹立遠大的抱負,做伊尹、顏淵,不要只做一個少年成名的舉人。」

1547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中進士,正式入朝為官,而顧璘沒有看錯人,張居正能夠成器,與接受的挫折教育息息相關。

張居正入朝後拜到內閣重臣徐階的門下,在徐階的引導下,張居正努力鑽研經典國事,為他日後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張居正改革——中國封建史上權臣改革家的謝幕時代 - 天天要聞

當時的內閣中,夏言嚴嵩為了爭奪首輔職位,進行著激烈的政治鬥爭,在嚴嵩進讒攻擊下,夏言被嘉靖斬首,嚴嵩成為內閣首輔。

嚴嵩主政後,大肆貪污受賄,賣官鬻爵,朝政在他手中日趨敗壞,血性正直的張居正在勸諫嘉靖無果後,張居正於1554年請病假離京到故鄉江陵。

在休假三年中,他不僅遊覽了許多名勝古迹和名山大川,而且他發現流民遍地、盜賊四起等一系列社會矛盾和貧富差距問題,他在《荊州府題名記》中說:

「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并。」

在遊歷結束後,他對當時的明朝社會有了新的認識,併產生匡扶社稷的責任意識。

面對只顧修仙問道的嘉靖、擅權貪腐的嚴嵩和那些庸庸碌碌的官僚,張居正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大明頹勢。

1557年,張居正回翰林院供職,為了能夠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生存下去,他開始模仿老師徐階內抱不群,外欲渾跡的手段,以相機而動。

後來張居正擔任國子監司業,並被徐階推薦到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在裕邸期間,張居正積累了良好的政治資源,打開了人脈,為他將來的發展做了鋪墊。

張居正改革——中國封建史上權臣改革家的謝幕時代 - 天天要聞

1566年嘉靖去世後,朱載垕繼位,張居正憑藉東宮舊臣的關係,於次年被提拔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正式進入內閣,參與朝政。

同年四月,又改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他終於在十年的較量中「直上盡頭竿」,成為大明政府核心大員。

然而好景不長,他的政治生涯迎來了第一個考驗,1568年他的老師徐階和同為太子黨的高拱發生矛盾,互相攻訐。

朱載垕偏向高拱,致使老邁的徐階不得不致仕退休,高拱成為內閣首輔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內閣大權,而張居正則是內閣次輔。

在他看來,高拱不僅是老師徐階的仇敵,更是自己更上一步的絆腳石,不過此時的張居正經濟十幾年的宦海沉浮,早已成為城府極深的老官僚,他必須等待時機。

1572年,朱載垕駕崩,年僅十歲的朱翊鈞繼位,即萬曆,張居正作為朱翊鈞的老師,深得其母李太后的信任。

張居正改革——中國封建史上權臣改革家的謝幕時代 - 天天要聞

而且張居正為人謙遜,與司禮監秉筆太監馮寶建立良好關係。

與之相對應的是高拱為人高傲跋扈,經常口無遮攔,藐視萬曆,以至於觸動李太后敏感的神經,對馮寶也不甚尊重。

張居正利用此機會與馮寶建立政治聯盟,並指示馮保向李太后進讒言,誣告高拱有不臣之心,李太后立刻下令以「專政擅權」之罪罷免高拱趕回原籍。

而張居在這一年取代其擔任首輔,進中極殿大學士,至此張居正取得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政治地位,並正式推動改革,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張居正改革——帝國頹勢的「強心針」,大明最後的黃金十年

張居正的改革主要圍繞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進行。政治上,張居正改革目標是明朝官場長期以來的人浮於事、懶政不作為現象。

嘉靖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員庸庸碌碌,怠政無為,政府幾乎處於停擺狀態,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而官員們卻只顧貪圖享樂。

張居正認為主要原因是「吏治不清」,於是他以加強官吏考核為手段整頓吏治。掌管內閣後,1573年,張居正實行「考成法」,以「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

張居正改革——中國封建史上權臣改革家的謝幕時代 - 天天要聞

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內閣控制六科,從內閣到六科,從六科都到衙門,層層考試,規定地方官員每年需完成的財政稅收任務。對於未完成目標的,給予降級或革職,並淘汰懲治了一大批不作為的官員。

同時他信賞罰,持法嚴,對於違法權貴絕不姑息。當時黔國公沐朝弼屢次犯法,應當逮捕,但朝廷卻因其背景不敢問罪,張居正決定敲山震虎。

先是改立沐朝弼的兒子襲爵,然後飛馬前去捆綁沐朝弼並將其押解到京師,張居正將他幽禁在南京。

張居正的鐵腕執法,讓朝廷風氣煥然一新,史書記載:

「百官惕息,一切不敢飾非,朝廷號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各級部門的辦事效率大大提高,改變了以往「上之督之者雖諄諄,而下之聽之者恆藐藐」的拖拉現象。

張居正改革——中國封建史上權臣改革家的謝幕時代 - 天天要聞

經濟上,張居正實行一條鞭法,也是其改革的重點,明中期以來,土地兼并現象日趨嚴重,皇族、王公、勛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權,從農民手中占奪大量土地。

而農民則淪為流民或佃農,在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的殘酷剝削下,租田農民生活極苦,當時有歌謠:

「一畝官田七斗收,先將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來好白頭」和「為田追租未足怪,盡將官田作民賣,富家得田民納租,年年舊租結新債。」

巨大的貧富差距使社會階級矛盾日益突出,同時土地兼并加劇使全國納稅的土地有一半為大地主隱佔,拒不繳稅,嚴重地影響了國家收入。

另外朝廷控制的田畝、人丁日益短縮,財源耗竭,形成嚴重的財政危機。

1578年張居正對全國進行土地丈量,清查地主隱瞞的土地,增加土地2.8億畝,沉重打擊既得利益集團。

1581年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把各地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務征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同時將部分丁役負擔攤入田畝,這也是清朝雍正時期攤丁入畝的來源。

一條鞭法調解了大地主與農民之間負擔畸輕畸重的問題,打擊了大地主大貴族的壟斷勢力,增加了朝廷賦稅收入。

1577年,全國錢糧收入銀兩達435萬餘兩,比隆慶時期增長74%。

到張居正執政末期,國庫積銀達六七百萬兩之多,儲備的糧食多達1300多萬石,足夠支用十年,與嘉靖時期國庫存糧不夠一的情況,有了很大進步。

張居正改革——中國封建史上權臣改革家的謝幕時代 - 天天要聞

一條鞭法在中國賦役制度史上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也是重要的社會變革事件,不僅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緩解了經濟危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也給予走下坡路的明王朝一線曙光。

同時張居正啟用潘季訓治理黃河,興修水利,用一年半時間,修築黃河到淮河的堤壩,有效地抑制了黃河泛濫,使漕運暢通,同時還使多年的棄地復變為良田。

軍事上,蒙古、女真時常入寇邊塞,明朝在北方地區面臨極大軍事壓力,張居正實行「外示羈縻、內修守備」的邊防新政。

「內修守備」是指加強北邊防務,提高軍事抗衡能力,任用抗倭名將戚繼光鎮守薊門防禦蒙古,李成梁鎮守遼東抵禦女真,操練兵馬,提升軍隊戰鬥力。

同時修築長城防禦體系,又在長城上加修「敵台」三千多座,加強北方的防備。

「外示羈糜」是在「內修守備」的前提下,力爭改善漢蒙關係,並積極加強友好往來,在此期間雙方議定開放多處互市市場,在西北沿線形成茶葉、馬匹的貿易市場。

張居正改革——中國封建史上權臣改革家的謝幕時代 - 天天要聞

經過長時間努力,張居正的邊防新政取得巨大成功,從此「戎馬無南牧之儆,邊氓無殺戮之殘」,長城沿線出現了「六十年來,塞上物阜民安,商賈輻輳,無異於中原」的興旺景象。

總而言之,張居正改革扭轉了嘉靖、隆慶以來政治腐敗、邊防鬆弛和民窮財竭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中央集權,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但是,改革觸動了大地主大貴族的根本利益,這為張居正後來的悲劇埋下伏筆。

人亡政息,世間再無張居正

張居正當政十年,所攬之權正是萬曆的大權,可以說張居正的當權便是萬曆的失位。

在權力上,張居正和萬曆成為對立面,張居正的效忠國事,獨握大權,在萬曆的心裡便是一種蔑視主上的表現。

張居正改革——中國封建史上權臣改革家的謝幕時代 - 天天要聞

1579年,萬曆向戶部索求十萬金,以備光祿寺御膳之用,但張居正據理力爭,要求萬曆節省「一切無益之費」。

結果,不僅免除了這十萬兩銀子的開支,連宮中的上元節燈火、花燈費也免除了,而且張居正以帝師的身份,將萬曆在晚上的課程改到了白天,以節省燈火費用。

一旦發現萬曆有懶惰貪玩的跡象,不僅嚴加訓斥,還向李太后報告,十年里,萬曆在張居正這個內閣首輔面前沒有一點皇帝的威嚴。

萬曆年幼時還好,長大後對這位師傅產生了嚴重的叛逆心理,認為自己的皇權受到冒犯。

另外,張居正本人一點都不正,在當政十年中,為了維持權威,維護文官集團的官場關係,收受賄賂,接受下屬錢財是常有的事,就連戚繼光這樣的名將每到年節也要對張居正進行打點。

張居正死後被抄家,《明神宗實錄》記載:

「江陵原住宅內,金二千四百餘兩,銀十萬七千七百餘兩,金器三千七百一十餘兩,金首飾九百餘兩,銀器五千二百餘兩,銀首飾一萬餘兩,玉帶一十六條,蟒衣、綢緞、紗羅、珍珠、瑪瑙、寶石、玳瑁尚未清點。」

按照金銀換算的話,張居正家中共有銀兩十七萬兩之多,珍珠寶石不包括在內,張居正一邊勸諫訓斥皇帝節儉,一邊自己過著奢侈享受的生活,當然張居正在嚴嵩等大貪官面前還是小巫見大巫。

張居正的另一個污點是生活排場,張居正用聖人言行要求萬曆,自己卻妻妾成群,生活奢侈,更誇張的是張居正的私人轎子要有32人抬。

張居正改革——中國封建史上權臣改革家的謝幕時代 - 天天要聞

轎內地毯面積就超過50平方米,裡面不僅可以休息,還有辦公、如廁空間,外加兩個僕人。

在他父親去世後,張居正從京城回家鄉奔喪,一路不僅有龐大的衛隊護送,所到之處不僅各地督撫親自跪迎,就連駐地親王也前往迎接,張居正自己還遙控京師,以至於張居正過於專權,幾于震主。

張居正的專權也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極大政治風險,在他活著的時候沒有人敢作對,然而張居正一死,局勢瞬間逆轉。

1582年太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張居正積勞成疾而病逝,萬曆為之輟朝。

不過僅在他逝世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萬曆命其致仕,潘晟乃張居正生前所薦,他的下台,表明張居正的失寵。

張居正改革——中國封建史上權臣改革家的謝幕時代 - 天天要聞

聞到皇帝的政治風向後,言官把矛頭指向張居正,列其罪狀,萬曆下令抄家,削奪所有爵位封號,張居正本人也險遭開棺鞭屍。

張家上下七十餘口人被官軍包圍,餓死家中,張居正所用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戚繼光也遭罷免。

雖然後來萬曆在輿論的壓力下中止進一步的迫害,但在保守勢力的反撲下,其改革措施幾乎全被廢除,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

在他身後迄於明亡的六十多年中,各種社會矛盾急劇發展,一發不可收拾,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力挽狂瀾,古老的帝國大廈終於被歷史的巨浪衝擊得分崩離析。

小結

張居正專權十年,雖然身上有很多污點,但他仍然是繼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革新之後直至近代前夜影響最為深遠、最為成功的改革家,尤其是其一舉扭轉積重難返的財政危機,綜合來看,張居正作為一名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是實至名歸的。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