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系列直播走進玉溪聆聽聶耳故事,感受國歌精神

2021年05月11日23:38:23 資訊 1486

雲視網訊(記者 江雨微 楊銳 李響文)每當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響起,那激昂的旋律、雄壯的歌聲,總是使人精神振奮,鬥志昂揚,鼓舞著我們奮發,激勵著我們前進。這首歌的曲作者就是玉溪之子——人民音樂家聶耳。5月11日,《鏡頭裡的故事·雲嶺紅色地標巡禮》大型主題系列直播暨黨史學習教育直播之玉溪篇走進玉溪市紅塔區聶耳故居。本次直播精心打造網上「雲課堂」,帶網友「雲遊」聶耳故居,了解聶耳和國歌的故事,牢記先輩使命,傳承國歌精神,讓「網路+」為黨史學習教育提質增效。

「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系列直播走進玉溪聆聽聶耳故事,感受國歌精神 - 天天要聞

截至目前,「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直播全網總閱讀量3407萬,微博話題閱讀量3242.6萬。其中,本次直播各平台觀看量過145萬,單場直播全網閱讀量1407萬。30餘家省內外權威媒體和機構進行話題互動,省內外60餘家媒體參與直播。

「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系列直播走進玉溪聆聽聶耳故事,感受國歌精神 - 天天要聞

早上10點,雲視網直播團隊走進位於玉溪市紅塔區北門街3號的聶耳故居。這座一樓一底土木結構的瓦房,是聶耳童年生活過的地方。瓦房佔地面積96平方米,樸素典雅,具有玉溪民間建築風格。通過直播鏡頭,網友可以看到,如今的聶耳故居已經修繕一新,不僅保持了原有的風貌,後院還擴成了一個小型的花園。據了解,每天早晚,還有熱愛音樂的市民在此彈唱。走進聶耳故居,花園、閣樓、廚房、中藥鋪、展覽室等一一呈現在眼前。中藥櫃、舊木床、木桌、木椅子等依然可用,一切用具幾乎都保持著一個世紀前的模樣,歷史記憶與生活場景鮮活呈現,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展覽室里還展出了聶耳的日記本、畢業證、作品手稿、音樂作品集,聶耳學習和演出用過的小提琴、笛子、三弦和吉它,還有許多聶耳生前的照片,它們都在訴說著人民音樂家聶耳光輝的一生。如今,聶耳故居也成為了雲南一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天來這裡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老一輩共產黨員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在這片土地上薪火相傳。

「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系列直播走進玉溪聆聽聶耳故事,感受國歌精神 - 天天要聞

直播中,講解員石雯介紹,聶耳故居是聶耳的曾祖父於清代末年所建,傳至祖父聶天禧後又傳至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光緒末年,聶鴻儀離開玉溪到昆明租房行醫。聶耳4歲那年,父親病故,聶耳的母親難捨故土,常帶聶耳回鄉探親訪友,每次回來都住在這幢老宅院里。聶耳每次來玉溪,很喜歡去鄰居和親戚家玩,他們常帶他去廟會裡聽洞經、看花燈,去郊外爬山,去護城河游泳。聶耳對音樂的愛好是受母親影響,聶耳母親吟唱的玉溪民謠、花燈,刻在了聶耳的腦海。故鄉的民謠、花燈是聶耳音樂的乳汁。

「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系列直播走進玉溪聆聽聶耳故事,感受國歌精神 - 天天要聞

聶耳的母親彭寂寬曾說,生聶耳的是我,培養聶耳的是共產黨。在聶耳短暫的一生中,正式從事音樂工作的時間僅五年左右,但他卻給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音樂財富和精神財富。據統計,聶耳共創作了36首歌曲、6首器樂曲;寫了12篇評論文章,劇本、小說、報道等29篇;還有數萬字的日記、書信等珍貴的文字資料。在聶耳創作的40多首音樂作品中,有10多首都蘊涵著玉溪民間音樂曲調的元素。聶耳所開創的中國革命新興音樂的道路、音樂和人民群眾密切結合的光榮傳統,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永遠繼承和發揚。

為了紀念人民音樂家聶耳,玉溪市修繕了聶耳故居,修建了聶耳公園、聶耳音樂廣場、聶耳文化廣場,成立了聶耳基金會。2005年,玉溪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將每年的7月17日定為「聶耳紀念日」,讓聶耳故鄉的人民世世代代緬懷聶耳,弘揚聶耳精神。

「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系列直播走進玉溪聆聽聶耳故事,感受國歌精神 - 天天要聞

《鏡頭裡的故事·雲嶺紅色地標巡禮》大型主題系列直播活動暨黨史學習教育直播由中共雲南省委網信辦主辦,中共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支持,雲視網、樂雲網承辦。在中共雲南省委網信辦指導下,雲南網、雲橋網、昆明信息港、春城壹網、樂雲網、雲南信息港、雲南法治網、緬甸吉祥網、雲南信息港、玉溪網等我省主要網路媒體參與了本次融媒體傳播,各家網站運用網站、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將黨史學習教育搬到直播平台,方便網民隨時隨地「雲參觀」、「雲學習」,同時,雲南各地縣級融媒體中心也積极參与了活動宣傳。

此外,本場直播也得到了新華網、央視新聞、中國網++、優酷、視界北京、今日頭條、觸電新聞、新浪新聞、樂直播、微贊直播、百度APP、搜狐城市、都市2直播、YouTube、YY直播、KK直播等多家媒體聯動直播。

「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系列直播走進玉溪聆聽聶耳故事,感受國歌精神 - 天天要聞

「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系列直播走進玉溪聆聽聶耳故事,感受國歌精神 - 天天要聞

「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系列直播走進玉溪聆聽聶耳故事,感受國歌精神 - 天天要聞

截至目前,本場直播觀看量過145萬,單場直播閱讀量1407萬,總閱讀量3407萬。其中,「雲嶺紅色地標巡禮」微博話題閱讀量3242.6萬,@雲南日報、@雲南網、@北京電視台、@雲南信息報、@昆明信息港、@昆明日報掌上春城、@保山日報、@都市現場、@中國網政視頻等媒體,以及中共雲南省委政法委員會@雲南政法、昆明市防震減災局@昆明防震、昆明市五華區委區政府@昆明五華髮布、@昆明市五華區總工會官微、開遠市融媒體中心官方微博@美麗開遠、昆明市西山區政府官方微博@昆明市西山區發布等媒體和機構積极參与話題互動討論。

此外,為滿足廣大雲南電視用戶在家觀看精品視頻內容的需要,雲視網積極籌劃在大屏端進行展播,雲南移動IPTV(互聯網電視)首頁首屏將按序推出《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系列直播。

看完直播,中共玉溪市委網信辦的沈倩楠感慨,每次唱響《義勇軍進行曲》,我的心情都是澎拜的,伴隨著慷慨激昂的國歌,我既心疼那段民族遭受苦難的歲月,又為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切力量,最終獲得民族解放、勝利的結果感到無比激動和自豪!今天,《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系列直播活動走進聶耳故居,讓我有幸再次重溫國歌作曲者聶耳的故事,感受聶耳精神的號召。作為玉溪人,我總是被聶耳的家國情懷深深感動著,也被聶耳精神鼓舞著,不斷前進!

「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系列直播走進玉溪聆聽聶耳故事,感受國歌精神 - 天天要聞

直播結束後,玉溪市民毛易虹說:「記得第一次走進聶耳故居,還是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那時候只知道聶耳是國歌的作曲者,是一個值得我們尊敬的人。今天看了這場直播,一些熟悉的場景也勾起了我的回憶。二十年間,家裡的生活越過越好,我也從一個只知應該尊敬聶耳的小孩,長成了一個知道為何要尊敬聶耳的青年。聶耳用自己所長,譜寫了一篇篇華麗而深刻的樂章,他的一生很短暫,卻是那麼有意義,他就像一束光,用他的精神照耀著我們向著正確的道路不斷前進。願每一次《義勇軍進行曲》響起的時候,我們內心的澎湃和激昂都化作奮勇向前的動力,不斷拼搏,昂揚向上!」

「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系列直播走進玉溪聆聽聶耳故事,感受國歌精神 - 天天要聞

玉溪市民張敏鳳表示,《雲嶺紅色地標巡禮》系列直播走進玉溪市聶耳故居,讓我第一次通過鏡頭看到偉大音樂家聶耳居住過的地方,一幕幕一幀幀勾勒出的歷史感,雖然隔著屏幕卻似恰在眼前。鏡頭裡珍貴的歷史資料讓我進一步了解了人民音樂家聶耳偉大、光輝、燦爛的人生經歷,感受到了革命青年拼搏進取、超越自我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崇敬更甚,敬仰更深!我也再一次理解了「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句話的深刻內涵。

5月14日早上10:00-10:30,《鏡頭裡的故事·雲嶺紅色地標巡禮》大型主題系列直播之保山篇將走進騰衝艾思奇紀念館,敬請關注!

顧問:陳祖英(中共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主播:楊銳、張偉鳳(玉溪融媒體中心)

攝像:李響文、彭明輝、朱文津

導播:孫安然

技術:狄廷璁、李珺、施佳偉、蔣傑、李文恆、李惠禹

統籌:嚴平

數據統計:袁榆景(實習)

直播搭建:韋福娟、張蝶(實習)

美編:陳治屹、傅韶暉

責編:江雨微

主編:趙小強

終審:尹凡、盧鋼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