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2021年09月27日15:40:07 電影 1479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一提起功夫電影,很多人馬上會想到八九十年代那些經典的香港功夫片,比如李連杰、成龍、甄子丹主演的電影。

大家還會想到一些香港和內地合拍的經典功夫片,如《少林寺》《木棉袈裟》《黃河大俠》《少林俗家弟子》《大上海1937》等等。

有沒有一部純內地拍攝的經典功夫片呢?當然有,那就是《武林志》。

影片《武林志》是內地電影史上第一部完全獨立拍攝的武打片,根據《中國電影年鑒》記載:該片在當年創下4.26億觀影人次的票房紀錄。

可以說,這部武打片在當年引發的轟動,和《少林寺》是有一拼的。在豆瓣被評6.9分,比《木棉袈裟》的評分都高。

《武林志》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其開創了一種功夫電影類型模式——擂台宗師片,後來的電影《霍元甲》、《葉問》系列電影全是這個路數。

像《葉問2》的人物安排和劇情走向,和《武林志》幾乎一模一樣。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葉問》劇照

而且《武林志》洋溢著濃濃的愛國情懷,讓人激情澎湃。

武俠小說宗師金庸看過《武林志》後非常喜歡,後來邀請該片導演張華勛參與《書劍恩仇錄》的拍攝。

可惜張華勛當時由於受到不同方面的壓力,不敢再接觸武打題材,儘管金庸三次打電話相邀,均被張華勛拒絕。

導演張華勛堅持不學港台功夫片的風格

1980年,著名導演張華勛(其兒子張楊也是著名導演)拍攝了中國首部武打片《神秘的大佛》,由劉曉慶主演。結果發行了近三百個拷貝,上座率很高。儘管這部電影今天看來動作設計非常爛。

張華勛認識到,中國觀眾是熱愛中華武術的。1982年《少林寺》的大火,讓張華勛深受觸動。他決定拍攝《武林志》。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為了拍攝《武林志》,張華勛先後訪問了幾十位武術家、武術教練和運動員,三次參加全國武術大賽,到滄州、衡水、石家莊、天津等地深入生活,廣泛徵求意見。

通過對近代史上霍元甲、王子平武等武術家愛國事迹的梳理,主創人員確定了影片主題思想是通過集中概括武林志士的鬥爭和命運來反映近代中國的社會生活,表現中國人民反帝鬥爭的精神。

在籌拍過程中,劇組主創人員面臨著影片是拍成藝術片還是拍成功夫片的選擇。有的演員主張學習港台功夫片,誰功夫好、打得好就多給誰鏡頭。張華勛沒有採納這樣的意見。

張華勛認為,80年代初港台功夫片強調娛樂性,缺少嚴肅性。他認為要拍武術題材絕不能抄襲港台的路子,「不能為打而打、搞武術技巧的賣弄。」

演出陣容強大,主演全是武術行家

看過《武林志》的觀眾都能感覺到,影片武打動作樸實無華,但拳拳到肉,一招一式都頗見功夫。

事實上,《武林志》的主要演員大都是當時國內的武術名家。而且導演在選擇演員時強調,除了功夫好,氣質也必須符合角色要求。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男一號東方旭的扮演者李俊峰,出生於1938年,是一位武術大師。

1974年,李俊峰和吳彬等人組建了北京武術隊,在各種武術賽事中奪得超100枚金牌。

可見李俊峰在當時的武術界名聲極大,「功夫皇帝」李連杰正是李俊峰的得意弟子。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李連杰是李俊峰的弟子

李俊峰還在電影《巴林盜賊》《俠女十三妹》《俠女除暴》中出演過角色,並任武打設計和武打指導。他今年已83歲,身體依然健朗。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扮演東方旭妻子郜蓮芝的演員,叫戈春艷。1959年出生於北京。「武英級」運動員,中國武術七段。

戈春艷與李連杰同為第一批北京武術隊運動員,當時也是李俊峰的學生。她是八卦掌第五代門人,陳式太極拳第十九代傳人,混元太極拳第二代傳人。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戈春艷13歲才開始學習武術,其實有點晚了,但她訓練非常刻苦。三年後,她就成了北京隊的主力隊員,參加全國武術比賽。在1984年全國武術比賽,她曾一人獨得五枚金牌。八卦掌曾連續五次獲得全國武術比賽冠軍。

戈春艷在拍《武林志》時才24歲,還沒有談過戀愛,卻要扮演妻子和母親,所以排練時,無論夫妻關係還是母女關係都放不開來演。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導演張華勛就讓扮演東方玉蓉的小演員和她同吃同住,培養感情。後來就演得越來越好了。

拍完《武林志》後,戈春艷一舉成名,並在《大刀王五》《中華武術》等影片中擔任女主角。1994年,她定居新加坡。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戈春艷在新加坡武館

影片中的何大海,是神州武術館的館主。他粗獷豪邁,喜歡逞霸逼人。扮演者李德玉是中國螳螂拳名家,中國第一代散打教練先驅,中國刑警學院散打教官。

當時李德主是瀋陽市武協理事,張華勛在西安參加全國武術大會期間,在體育場上看練功時發現了他。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李德玉還參演過電影《還劍奇情》、電視劇《木魚石的傳說》(武打設計),在省市武術界享了三四十年的搏擊霸主地位。

2018年12月,李德玉逝世,享年76歲。

《武林志》中的神掌李,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表面上是個江湖郎中,實則是一個飽經滄桑的武林志士。

神掌李出場雖不多,但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扮演者是京劇武生演員張雲溪,當時張老師已經64歲了。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當時張華勛應邀參加首都武術工作者座談會,張雲溪在會上講京劇武功與傳統武術的不解之緣,並進行了即興表演。

張華勛被張雲溪的講解吸引住了,心中暗想:「這不就是我們要找的神掌李嗎?」就這樣,張雲溪扮演了神掌李。

扮演俄國大力士的艾海提其實是一位足球教練,不會武術,但張華勛考慮到他有運動員的體格基礎,氣質形象都合適,便選擇他扮演俄國大力士。

葛優的父親葛存壯經常在電影中飾演反派,在《武林志》中他飾演的梁守仁壞得讓人牙根直癢,不愧為老戲骨。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武打動作採用傳統實戰技擊真功夫,捨棄花架子

動作設計是《武林志》的一大特色,影片全部採用傳統實戰技擊真功夫,與同時代的很多香港武打片里的虛招子全然不同。有專家認為,迄今尚沒有一部影片能在技擊真實與動作美感的結合上超過該片。

本片的武術指導——門惠豐,是國際級武術裁判員,中國武術九段。他是東嶽太極派創始人,被中國武術協會評為「十大武術教授」之首,在武術界享有崇高聲譽。

真正打過架的人都明白,在武館裡學的那些有漂亮名號的「套路」,在實戰中基本用不上,反而那些一點不起眼的「把式」,若能熟練使上一招半式,卻能起到大用。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為了著重呈現近代武術家抵抗列強、揚我國威的嚴肅主題,《武林志》中的動作設計都以簡單實用和沉穩幹練為主。特別是對八卦掌的全方位展示非常專業、認真,令觀眾讚嘆不已

中國拳術有家傳的傳統,因此影片設計了東方旭一家跟神掌李學武的場面,並從走步、穿樁、練掌到技擊,表現了八卦掌的基本要領,給觀眾留下較完整的印象。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另一位武術家「何大海」,創作組又選用劈掛、戳腳、翻子等拳術來刻畫他氣勢豪邁、勇猛剛強的性格。

對於大力士達得洛夫,除了表現他會拳擊之外,導演張華勛還讓他來一點中國武術動作、法國踢腿術以及空手道,以揭示他見多識廣、驕橫暴戾、目空一切的個性。在他練拳一場戲中,觀眾們可以看出來。

在主要場面一一擂台的技擊特點上,本片著重表現了八卦掌,並突出了一個「狠」字。

張華勛明白,拳擊同中國武術較量,沒有什麼套路可言,基本上是散手交鋒。所以他要求拳拳到位,真擊猛打,剔除花架子的東西,把「狠」字體現出來。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同時又要求動作的招式要清楚,技擊的層次要分明,不能亂打一通。如東方旭最後還擊一段,分為截拳、截腿、擊面門等小段落,用螞蟻啃骨頭的辦法來對付這個「龐然大物」。

最後走九宮步,穿梭擺扣,與前面的練功相呼應,用八卦掌將大力士擊到擂台之下,取得勝利。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看過影片的觀眾都記得,當時導演從四個不同的方向拍攝東方旭擊倒大力士時的八卦掌造型動作、突出東方旭的高超功夫和和凜然氣概,給觀眾留下很深印象。

這種紮實、專業的武打動作,讓那些看慣了香港花哨功夫套路的觀眾和行家眼前一亮,難怪受到金庸大加讚賞。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葉問》劇情「抄襲」《武林志》?

《武林志》開了一個武打類型片的先河,即中國武術家摒棄內鬥,為了民族氣節一致對外,大戰外國大力士和黑惡勢力。此模式被後來很多電影所沿襲,像李連杰的《霍元甲》、甄子丹的《葉問》系列,無不是這種模式。

最明顯的是《葉問》,《葉問》的故事從《武林志》里的天津移到了廣東佛山,電影剛開始時北腿打敗了南拳變成了南拳打敗了北腿,葉問替換了東方旭,來踢館的北方拳師沙膽源替換了何大海,日本軍館三浦代替了俄國大力士……

於是甚至有觀眾說,《葉問》的故事創意和情節安排是抄襲《武林志》的。

筆者看來,抄襲談不上,最多是借鑒、模仿而已。畢竟這種類型的片子,大家最後覺得,似乎只能這麼拍。沒有別的更好的套路。

《武林志》:金庸最喜愛的內地功夫片,《葉問》的劇情全是模仿它 - 天天要聞

但《武林志》中展示的那種舊社會江湖氛圍、武館狀態等非常有味道,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是很多香港武打片比不上的。

除了《武林志》,上世紀80年代還出現了《少林寺弟子》《武當》《大刀王武》《俠女十三妹》等多部純內地武打片,但觀賞性、影響力及藝術魅力均不如《武林志》。

電影分類資訊推薦

美術微課視頻怎麼做?教你輕鬆製作動畫視頻 | 萬彩動畫大師 - 天天要聞

美術微課視頻怎麼做?教你輕鬆製作動畫視頻 | 萬彩動畫大師

美術微課視頻怎麼做?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課已經成為教學生動的重要方式之一,就算是美術老師也要開始製作微課,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素養,今天就來教大家怎麼製作一個生動的美術微課視頻。軟體:萬彩動畫大師,能幫助你輕鬆製作出各種精彩的動畫視頻,做動畫就像做PPT一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