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擬建世界最大的超級核潛艇:相當於兩艘美國航母,用途出人意料

當今世界最大的潛艇,是俄羅斯941型「阿庫拉」級(北約稱為「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水下排水量超過4萬噸。然而,面對俄羅斯潛艇工程師最新的設計方案,「颱風」級可能會相形見絀。

日前,俄羅斯孔雀石中央船舶設計局推出了一款名為「朝聖者」級的核潛艇設計方案。這款核潛艇體型的巨大是空前的,甚至可能是絕後的。這款核潛艇的用途卻出人意料——它將作為「水下油輪」,在北極航線上運輸液化天然氣(LNG),而且可以在冰面下航行。

空前絕後的超大型核潛艇

面對世界天然氣市場需求的旺盛,以及俄羅斯北極油田的出口需要,位於聖彼得堡的孔雀石設計局提出了「朝聖者」級核潛艇設計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這款大型「水下油輪」(或者叫「水下LNG運輸船」),每次可運載17-18萬噸液化天然氣。

這款核潛艇的總長為360米,寬70米,尺寸將遠遠超過「颱風」級,後者的總長為175米,寬為23米,分別為「朝聖者」級的1/2和1/3,艇身高度則相差不大。因此,「朝聖者」級的體積和噸位至少將是「颱風」級的6倍以上,估計水下排水量要在20萬噸以上。相比之下,「颱風」級核潛艇的排水量是3-4萬噸,美國「福特」級航母是11萬噸。也就是說,這艘超級核潛艇噸位最小也相當於兩艘美國航母。

為了驅動這個巨型的艇身,「朝聖者」級將至少安裝三個以上的核反應堆,每個反應堆的功率為30兆瓦。相比之下,這個級別的功率並不誇張。「颱風」級核潛艇擁有兩個190兆瓦的核反應堆,水下速度高達27節。

因此,「朝聖者」級作為民用核潛艇,並不追求過高的速度。即使如此,「朝聖者」級也能長時間保持17節速度,比普通LNG船僅慢1-2節左右。而且,這種核潛艇不需要擁有軍用核潛艇那麼多作戰人員,艇員的編製只需要25-28人。

此外,「朝聖者」級的LNG運載量也非常有競爭力。目前,世界主流的超大型LNG船多數為17萬立方米,相當於7萬多噸。「朝聖者」級的運載量幾乎是多數超大型LGN船的兩倍以上。

「水下LNG運輸船」改變遊戲規則?

孔雀石中央船舶設計局是世界著名的潛艇設計單位,在歷史上研製過一大批著名核潛艇,包括671型攻擊核潛艇(北約稱「維克托」級)、705型攻擊核潛艇(北約稱「阿爾法」級)、945型攻擊核潛艇(北約稱「塞拉」級),以及最新的885型攻擊核潛艇(北約稱「亞森」級)。去年發生事故的「洛沙里克」號袖珍核潛艇,也是孔雀石設計局的傑作。俄羅斯下一代攻擊核潛艇545型「萊卡」級(北約稱「哈士奇」級)也將由該設計局負責研製。

如果俄羅斯成功建造「朝聖者」級,那麼它將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潛水油輪」,但是「在水下運輸石油產品」的想法並不新鮮。歷史上曾經有很多種方案,但都未獲得任何結果。

20世紀50年代,美國曾經設想過一種民用潛水油船,作為阿拉斯加海底石油管道的替代品。日本也提出過類似的想法,並在1995年申請了「潛艇在冰蓋下運輸液態二氧化碳」的專利。大約在同一時間,俄羅斯也申請一種「水下油輪」的專利,專門在冰封的北極航線上運行。

這種超大型的潛水油輪或潛水LNG船,一旦實現後,很可能會打破現有的石油運輸體系。這種核潛艇不僅能夠避免海盜騷擾,而且具備躲避「石油禁運」執行手段的能力。

不過,LNG船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安全性。由於液化天然氣易燃易爆,LNG船有「海上氫彈」的稱號。所以,「朝聖者」級將核動力與液化天然氣這兩種危險隱患結合在一起後,如何解決安全性將是最大的設計難題。

因此,這種打破傳統概念的核潛艇,未來如何實現,是一種很值得期待的事情。(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