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起效果,美國陷入「稀土危機」,特朗普下令美軍大煉稀土

近年來,稀土作為「工業味精」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作為高端武器裝備和高科技產品的關鍵原材料,稀土資源已成為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一環。

然而,在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背景下,美國對這一資源的需求與自身生產能力間的巨大落差,使其稀土供應鏈的脆弱性暴露無遺。

路透社2025年3月11日報道稱,兩名政府高級官員透露,美國總統特朗普計劃在五角大樓軍事基地建造金屬精鍊設施,以作為提高美國國內關鍵礦產產量和與中國在全球關鍵礦產市場競爭的一部分。

這一舉措不僅反映了美國的「稀土飢餓」,更揭示了全球資源博弈的新趨勢。

美國為何陷入「稀土飢餓」?

稀土是一組包括釹、鏑、鋱等17種元素的金屬材料,在現代工業中雖用量極少,但卻能顯著提升材料或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正因如此,稀土成為高端工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儘管稀土在地殼中的分布並不稀有,但開採與提純過程卻極為複雜且昂貴。早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美國便逐步退出稀土生產市場,轉而從國際市場獲取資源,尤其是從中國進口。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截止2022年,中國稀土資源儲量為4400萬噸,全球佔比約35.0%,排名第一,並且產量佔全球近68%,遠超其他國家。

美國是世界第三大稀土消費國,雖然擁有豐富的稀土礦產資源,但其儲量僅佔全球的1.8%,且國內開採加工能力極為有限,因而對稀土進口的依賴度極高。

隨著美國對外戰略的調整,這種對外稀土依賴儼然成為一項存續性威脅。

2011年,中國宣布加強稀土出口管理,把稀土作為戰略資源,開始實施收儲計劃。

在此牽引下,美國的稀土供應鏈進一步承壓。

尤其是在高端武器製造方面,目前稀土短缺已經導致美國f-35戰鬥機等軍工項目的生產出現嚴重滯後。與美國簽訂了戰機採購協議的國家也受到波及,如日本訂購的f-35b至今未到貨。

「獨食」冶煉能否解困?

面對稀土供應鏈的嚴重危機,美國不得不採取非常規手段應對。

五角大樓以軍事基地的冶煉設施直接參与稀土生產,這種「獨食」模式試圖通過軍事化手段確保關鍵戰略資源的安全供應。與普通商業化冶煉不同,軍事基地提供的高純度稀土更能滿足軍工企業的特殊需求。

然而,這一模式只是權宜之計,其可行性和可持續性都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美國的稀土冶煉能力相較於中國依然薄弱。《金融時報》曾援引國際能源署的數據(iea)指出,中國約佔全球稀土開採產量的60%,而加工和精鍊量則佔據近90%。

其次,即便五角大樓的設施能夠短期緩解軍工領域的稀土短缺,但從整體需求來看,美國每年的稀土消耗量依然依賴國際市場來滿足。此外,稀土冶煉高昂的環保成本也是一大難題。此次五角大樓的直接參与是否能夠有效平衡環境保護與資源生產之間的矛盾,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國際稀土爭奪戰愈演愈烈

美國的稀土短缺不僅是其國內問題,也是全球稀土資源爭奪戰的重要體現。

國際能源署報告稱,不斷擴張的能源行業推動了全球對關鍵礦物的需求。

在國際競爭上,中國憑藉資源優勢、完整的產業鏈和先進的技術,在稀土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

而美國則試圖通過多渠道獲取稀土資源,包括加強與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稀土儲量豐富國家的合作。

近年來,美國還嘗試在格陵蘭島、烏克蘭等地尋求稀土資源。然而,這些計劃仍面臨技術不足、環境保護壓力以及當地政府政策不確定等多重障礙。例如,格陵蘭島的稀土開發項目因為當地政府的環保政策而一再受阻。

在資源爭奪的另一端,澳大利亞作為稀土生產大國,與美國加強了戰略合作,並推動建立「去中國化」的稀土供應鏈。

但即便如此,稀土供應鏈的複雜性決定了美國難以在短期內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美國稀土困局的出路何在?

解決稀土短缺問題,美國需要從多個層面入手。首先,加強國內稀土產業的自主開發是重中之重。美國政府應加大對國內稀土項目的投資,並簡化環保審批流程,以提高國內生產能力。其次,國際合作依然是重要方向。美國不僅需要與傳統稀土產地國家合作,還應探索更加多元化的進口渠道。

同時,推動技術創新也是解決稀土困局的重要手段,例如研究稀土替代材料或減少稀土使用的新技術。如果能夠降低稀土在高科技和軍工領域的依賴程度,未來稀土供應鏈的脆弱性將明顯降低。從長遠來看,美國需要構建更為穩定的供應鏈體系,通過國內生產、國際合作和技術創新實現稀土資源的戰略安全。

然而,這場圍繞稀土資源展開的國際博弈才剛剛開始。

作為全球稀土市場的主導者,中國在未來仍將佔據重要地位,而美國也應該看清全球多極化發展,各國攜手合作才是共贏之道。

美式霸權終將在現實中被證明是錯誤的。

參考資料

環球網:外媒爆:特朗普計劃在五角大樓軍事基地造金屬精鍊設施,以提高美國內關鍵礦產產量

中國科學報:美國稀土業現狀:因中國供應1989年後逐步停采

太平洋學報:大國戰略競爭背景下美國稀土產業鏈的重建及其影響

觀察者網:行業專家紛紛質疑美烏礦產協議,強調中國在稀土冶煉領域的主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