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前秘書長:援烏可拖住俄、穩住歐洲,美國能集中精力對付中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11日報道,北約前秘書長安諾斯·福格·拉斯穆森在接受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採訪時就當前的烏克蘭局勢發表了看法。在拉斯穆森看來,整個歐洲只有確保烏克蘭的安全,才是解決俄羅斯問題的最好辦法。以解決俄羅斯問題為前提,美國就可以擁有更多的精力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而最近一段時間,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援助趨於穩定,歐洲早已經做好了長期援助烏克蘭並徹底擊敗俄羅斯的準備。這就意味著俄烏衝突將會持續,美國也會在之後將戰略重心徹底轉移到中國身上。

俄羅斯對烏克蘭特別行動的前期,西方國家並不看好烏克蘭,美國甚至建議澤連斯基前往美國建立流亡政府。只不過俄羅斯軍隊的軍事行動並沒有達到外界的預期,這就導致西方國家最終決定對烏克蘭進行援助,打一場針對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烏克蘭軍隊的整體裝備技術水平遠遠不如俄羅斯,但是因為西方國家的大力援助,以及對俄羅斯的全方位制裁,導致烏克蘭軍隊的裝備技術水平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得到了提升。而俄羅斯雖然擁有相對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但是也因為西方國家的制裁遇到了生產困難。此消彼長之下,烏克蘭軍隊與俄羅斯軍隊之間的裝備水平差距越來越小,這也是俄軍目前在戰場上推進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美國來說,藉助整個歐洲的力量在烏克蘭進行一場針對於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幾乎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因為美國目前面臨著相當嚴重的衰退危機,所以美國需要將所有有能力挑戰自身的國家全部「擊敗」,就像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對日本所做的那樣。而俄羅斯雖然也有著自身發展的問題,但俄羅斯終究是一個幅員遼闊的有核國家,這對於美國這個立志於吸血全球的霸主來說自然是一個不可控因素。更何況現如今的美國面臨著來自中國的挑戰,俄羅斯的存在分散了美國大量的精力。

因此美國希望通過犧牲歐洲和烏克蘭的方式徹底解決俄羅斯,以確保自身有足夠的精力來應對中國的挑戰。這就意味著美國不僅會進一步加強對歐洲的控制,也意味著美國會動用一切手段來破壞俄羅斯和歐洲之間和解的可能性。「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爆炸,就意味著歐洲和俄羅斯之間已經失去了能源這唯一一個可以迴旋的餘地。

美國正是俄烏衝突的始作俑者。冷戰的結束並沒有讓美國停止對俄羅斯的圍堵,冷戰的結束反而成為了美國圍堵俄羅斯的新契機。在美國的一手操控下,大量原屬於蘇聯的東歐加盟國紛紛加入了北約,這導致俄羅斯失去了在歐洲方向的大量戰略空間。而在北約東擴的期間內,美國也利用自身在全球輿論上的絕對主導權不斷醜化俄羅斯,並將「反俄」凝聚成了整個西方最一致的共識。加上美國在經濟、政治以及軍事上對於歐洲的控制,整個歐洲都捆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之上。

俄烏衝突的發生給整個西方國家都帶來了嚴重的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世界各國都急於恢復經濟的情況下,能源危機已經極大地影響了歐洲的經濟發展。由於整個西方對於俄羅斯的能源產業的制裁,導致目前歐洲已經面臨了相當嚴重的能源缺口。德國等許多國家的居民用電、用氣價格大幅度上升,歐洲居民不得不囤積大量木柴以應對寒冷的冬季。除了大規模應用核電的法國以外,其餘歐盟國家幾乎都面臨著冬季用電的困難。

但是對整個歐洲來說,能源危機對工業領域的影響是最為深遠的。同樣以德國為例,默克爾在擔任德國總理時,憑藉著與俄友好的政策獲得了大量來自俄羅斯的低價能源,這才有了德國工業在21世紀的蓬勃發展。而「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實際上就是默克爾留給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重要政治遺產。不過美國憑藉著自身對歐洲的控制,以及「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爆炸,歐洲的工業面臨著遠比民用領域更加嚴重的用電危機。而電力消耗與工業產值直接相關。

由於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加上德國等歐洲國家因為環保問題關閉火電廠等非清潔能源,目前德國和英國等國家的電價已經暴漲10倍。在電力價格大漲的情況下,大量歐洲工業企業的生產成本同樣也是大幅度上升。美國因為頁岩氣頁岩油的開採成為了能源凈出口國,這就意味著美國就可以憑藉著自身能源價格和電力價格低廉的優勢不斷收割歐洲的工業和資本。從這個情況來看,歐洲才是整個俄烏衝突的最大受害者。不過即便如此,歐洲卻依然願意幫助烏克蘭將這場衝突繼續下去,這足以看出美國對歐洲的控制之強,自身戰略之明確。

總的來說,隨著「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爆炸以及克里米亞大橋爆炸事件的發生,俄烏衝突已經在朝著不可控的方向賓士而去。歐洲早已經在這場衝突中騎虎難下,即使現階段大量的歐洲企業和資本被美國收割,整個歐洲在面對美國時也不敢說一個「不」字。因此在未來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內,歐洲將會繼續給烏克蘭援助來消耗俄羅斯,美國自然就可以騰出手來全力針對中國。無論中美之間關係如何,歐洲在俄烏衝突後終究逃不過衰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