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英之後,法國也打算將航母開進亞太。
說句實話,法國海軍拿什麼實力來威脅中國?
信號已經發出,直奔中國
根據此前環球時報的報道,法國將於2021年5月同美日兩國在日本境內的一個無人小島展開一場海陸聯合軍演。
法國參加此次演習傳遞了一個重要信號。
那就是法軍想要向世界展示自由航行,提升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同時也意味著法日兩國已經達成了軍事合作。
為此,法國海軍參謀長表示,"這次(軍演)的信息是發給中國的。"
這是沖著中國來的。
日媒表示,這場演習的重點在於"自然災害情況下如何展開救援工作",但很明顯,這只是一個借口。
無論是炮艦還是導彈都表示這不是一場"人道主義救援",而是一場實打實的軍事演練。
但是法國海軍真的有那個實力來威脅中國?
這才是我們要關心的問題。
法國的實力
為此,中國的態度很明顯就是——"已讀不回",甚至可以說根本不將這種小角色放在眼裡。
來看看法國的實力究竟如何?
不可否認的是,法國在航空戰機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例如航空發動機、戰機的彈射座椅和艦載指揮系統都非常強悍,中國現在的武器也多多少少的留有當年法國工業技術的影子。
這些年,法國也沒少往中國輸出先進的技術,就比如中國和法國透博梅卡公司聯合研製的渦軸-16發動機,功率可達1200-1500kw,非常適用於武直-19和直-20這類的直升機。
要說起來,法國的航發技術的確非常先進,中國的"太行"發動機也是大量參考了法國CFM-56民用發動機的技術才研製出來的。
不過,隨著中國技術的進步,即使殲-20使用國產"太行"發動機也可以同"陣風"戰機一較高下,差距就體現出來了。
很明顯,法國的整體軍事工業開始大幅落後於中國。
由於蘇聯的解體加上自身軍工需求的緩解,法國從上世紀積攢出來的先進技術在冷戰後便開始荒廢。相關的軍工企業為了生存,也開始轉行。
可以說,如今的法國工業一直在"啃老本"。
至於其他方面,例如海軍,則完全失去了發展動力。由於技術不精,雖然戴高樂號航母被稱為"核動力"航母,但其"核動力"是從核潛艇技術發展來的,完全是小馬拉大車——跑不動。
鑒於中國海軍近些年不斷地"下餃子",新下水軍艦的噸位甚至超過了一個法國海軍的總噸位。如此懸殊的發展差距,讓法國根本不具備同中國相對比的資格和實力。
警惕跨過"紅線"的敵人
為什麼法國要參與此次的美日聯合軍演呢?
有人猜測,這多半還是和美國的亞太政策有關。
此前,英國已經表態,將會派"伊麗莎白女王"號到亞太進行巡航。
不僅如此,美國正在邀請更多的"盟友"參與到對中國的"封鎖"中。
在美國的呼籲下,還有一個國家也加入了巡航。
日本媒體此前宣布,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在接受訪問時公開表示,為了加強美日澳等國的合作,德國計劃將於近期派遣一艘護衛艦到亞太地區執行巡邏任務。
儘管這位國防部長並沒有就此展開更多的表態,但日媒普遍認為德國已經開始站隊,並將此視為德國加入"遏華聯盟"的重要信號。
英法已經趟了這攤渾水,現在又來了一個德國。
德國國內尤其是德媒的態度,是業內熟知的"反華"情緒高漲。
所以,有相關軍事專家認為,這是德國想要加入"對華封鎖網"的明確表態。
9月德國政府公布了新的亞太外交政策,即"印度-太平洋-準則"。可以看出,未來德國希望與該地區的某些國家展開深入的合作,例如東盟、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國。
德國對於歐洲之外的軍事行動向來謹慎,此次是其首次介入中國敏感海域的相關問題,實屬罕見。
德國離印太地區較遠,照理說派遣軍艦來此巡航完全就是浪費時間和金錢,恐怕德國是另有一番打算,比如討好美國,贏得下一屆政府的好感。
所以,其實也可以看出現在德國其實對於外部局勢有一種不確定性並為此感到不安,所以想要"秀一秀肌肉",凸顯一下自己在軍事上的存在感。
但說實話,德國的軍事實力可能還不如法國呢,好歹法國還能"啃一啃"老本。
不過作為老牌列強國家和歐洲巨頭,德國此次站隊也算是表明了其官方態度。
此外,卡倫·鮑爾還表示,北約組織也需要在印太地區發揮"積極作用",而在明年1月美國政府重組後,德國同樣又需要強化與拜登政府之間的合作。
德國對於中國的威脅,相信中國還是不太能看的上的。
不過,歐美國家齊聚亞太這可不是什麼好事,需要格外注意。
總之,要做好最壞的打算,警惕這些企圖"越過紅線"的敵人,並給予他們致命的打擊!
圖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