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開幕。
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目前我國5G核心專利數量和AI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量均為世界第一。
而且,自2020年起全球的5G網路將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技術。除了在5G領域我國成績斐然之外,今年剛收官的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的表現也相當出色。
筆者了解到,自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開通以來,衛星核心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全球範圍定位精度優於10m。
值得注意的是,北斗三號不僅在技術方面比肩美國GPS,在產業應用和社會效益上,北斗三號也彰顯出了中國科技的魅力。
據筆者了解,北斗系統已經全面服務於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等行業,廣泛進入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近700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已經安裝並使用北斗系統,占運營車輛的96%。在農業領域,有近4.5萬台套農機自動駕駛系統應用到北斗導航,可節約50%的用工成本。
而在救災減災方面,北斗更是參與了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為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建設提供了精準標繪。
此外,北斗系統作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供應商之一,還達成了許多國際合作。
俄羅斯、美國都同我國就此方面達成了相關協議和共識;而緬甸漁業部青睞於北斗的位置信息和軌跡服務,早在2019年就從我國購買了1000台北斗船載終端設備。
IT之家消息,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同全球範圍內137個國家簽署了合作協議。
由此可見,無論從種種數據還是從合作對象上來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服務國人的同時,正以嶄新的姿態走向世界舞台。
無數北斗人20多年的排兵布陣、艱苦研發,才造就了如今得到世界認可的中國衛星導航系統。
在「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斗精神的引領下,下一代北斗人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國家乃至全人類做出更大貢獻。
文/諦林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