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雖然納卡衝突已經結束了,但是亞美尼亞卻在這個過程中承受了巨大的損失。亞美尼亞在哈薩克地區、阿格達姆地區和克爾巴佳區丟失了將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約60%的納卡領土被亞塞拜然和俄羅斯瓜分。戰敗以後,亞美尼亞自然要開始尋找替罪羊來背鍋。
有人認為,亞美尼亞之所以會在這場戰爭中落得個慘敗的下場,其實主要與亞美尼亞高層有很大關係。因為亞美尼亞政府在近年來的態度明顯從親俄轉向親美,正因如此才會發生今天這種局面。亞美尼亞信奉基督教,其國內也有許多移民到美國的公民,而基督教在共和黨執政的美國又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流紐帶。但問題就在於,對於亞美尼亞來說俄羅斯就在它的旁邊,而且亞美尼亞境內還駐紮有俄軍,選擇親美勢必會對亞美尼亞與俄羅斯的關係造成影響。
顯然,親俄才是亞美尼亞的正確選擇。在戰敗後,亞美尼亞民眾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政府身上。如果不能在此時找到失敗的原因並進行問罪,那麼政府的公信力將會蕩然無存。隨後,亞美尼亞軍方就成為了主要被問責的對象,而其中負責購買軍備的國防部官員在這時就被揪出問題了。
今年三月,亞美尼亞國防部同印度簽訂了一筆軍購大單,其中包括有四套「施瓦提」炮兵定位雷達。據了解,這筆軍購共花費了亞美尼亞4000萬美元,同時它也是印度對外出口的第一筆大訂單,印度媒體還在當時為此吹噓了很長時間,甚至說這款雷達在競爭中擊敗了美國、俄羅斯和波蘭等許多國家。
但是不管印度媒體怎樣吹噓,武器究竟能不能打到了戰場上才能見分曉。在納卡衝突中,這四套雷達不僅打了亞美尼亞國防部的臉,還狠狠打了印度的嘴。這批雷達在今年九月到貨以後很快就被部署到納卡地區,結果證明它們與印度軍火公司介紹的功能完全不匹配,放到戰場上根本不能用。顯然,亞美尼亞這次明顯是被印度坑了,這筆價值4000萬美元的開支完全可以說是買回了一堆廢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