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傘兵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兵種,他們通過運輸機滲透到敵人後方,牽制敵人的精力,從而為大部隊的進攻提供便利,作用非常重要。
傘兵最開始的武器與步兵相同,都是最常見的步槍,但很快各國就發現了問題,當時的運輸機空間狹窄,而栓動步槍的長度普遍都在一米以上,在狹窄的機艙里難以施展,所以一些國家開始研發專門的傘兵武器,比如FG42步槍。
FG42步槍誕生於德國,它算是二戰過程中最有名的傘兵武器了,不僅做工精良,而且設計優秀,有單發、全自動兩種射擊模式,讓傘兵們可以根據實戰需求進行調整。
槍機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配合旋轉式閉鎖,既實現了自動射擊,又保證了射擊精度。不僅如此,FG42的擊發裝置非常有意思,當快慢機指向單發時,槍膛進入閉膛模式,射擊精度高、射程遠;而當快慢指向全自動,槍膛又轉為開膛模式,可以有效派出一部分火藥燃氣,增強槍管冷卻的效率,從而更持久到開火。
FG42的供彈口與拋殼口正好相反,子彈由機匣左側的供彈口進入槍膛,完成射擊之後直接從右側的拋殼口拋出,節省了槍機行程,降低機械複雜程度,從而避免故障率過高。
FG42的槍托底部設計成了直型,而不是符合肩膀樣式的斜型,據說這麼設計是為了與側裝彈匣形成平衡,使得步槍的重心始終與槍膛的中心線重合,從而避免槍械重量失衡導致的槍口上跳嚴重等問題。
全長975毫米,空重4.5公斤,這在二戰一水步槍里已經算是短小輕便的存在了,不管是在狹窄的機艙里,亦或是在植被叢生的叢林里,都不會對傘兵形成太多負擔。
理論射速可達900發/分鐘,槍口初速755米/秒,有效射程600米,德國軍械局還為FG42配備了兩腳架和槍口制退器,配合設計出色的槍機,保證這款武器的射擊精度。
當然,FG42也有缺點,說到底它是一款為傘兵設計的武器,所以德國只設計了一款20發彈容量的彈匣,所以FG42空有高射速、遠射程,卻被彈匣給限制了戰鬥力。
如果不是戰事吃緊,德國沒時間為其設計彈鼓的話,FG42完全能當輕機槍來使用。
比如還有材質昂貴、工藝要求高這兩個問題,FG42加入了不少貴金屬材質,而且還動用了銑削、冷鍛等工藝,製造殊為不易,所以直到德國投降為止,真正交付的FG42步槍也才7000支。
經過70多年,如今能夠完好保存下來的FG42更為罕見,RM蘇富比拍賣行給其開出的估值已達20-25萬美元(約141-176萬人民幣),這已經不是一支武器了,而是一件歷史悠久、工藝精良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