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射程不夠,年輕中尉卻要泄燃料,錢學森眼前一亮:你叫什麼?

2025年07月03日22:42:07 軍事 1442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路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開場那天,西北的戈壁灘上風颳得人睜不開眼,地面溫度燙得鞋底發軟,天上是刺眼的太陽,地上是一枚沉默的導彈。

那是咱們國家第一枚自主搞出來的中近程導彈,大傢伙兒都盯著它,眼裡全是期待。

可誰也沒想到,眼看就要發射了,問題出來了——射程不夠,打不到靶子。

現場一堆專家圍著數據發愁,說白了,大家的意見也都差不多:火力不夠就加推進劑唄。

聽起來也沒錯,不就跟電動車沒電了多裝幾節電池一樣么?可問題是,導彈的「肚子」就那麼點大,早裝滿了,根本塞不進去。

大家正頭疼著,一個看起來不太起眼的年輕軍官站起來了,說話聲音不大,卻一句話把現場氣氛給拽住了:「不如把一部分燃料放出去,導彈輕了,就飛得遠了。

導彈射程不夠,年輕中尉卻要泄燃料,錢學森眼前一亮:你叫什麼? - 天天要聞

這話一出口,屋裡一片沉默。

泄燃料?這不是逆著常識來嗎?不少人臉色當場就變了,有的直接擺手,有的乾脆搖頭冷笑。

有人冷冷地來了一句:「本來就飛不遠,還敢往外倒油?

可那年輕人不慌不忙,接著講了。

他說推進劑溫度一高密度就變小,發動機推力就要變。

他自己算過一遍,泄掉600公斤左右的燃料,反倒能飛得更遠。

導彈射程不夠,年輕中尉卻要泄燃料,錢學森眼前一亮:你叫什麼? - 天天要聞

他說得不急不躁,連公式都順著說出來了,沒人能當場駁回他。

這時候,錢學森在場。

他聽完後,眼神一亮,立刻問了一句:「你叫什麼名字?」那人站直了回答:「王永志。」

錢老當即讓人去請總設計師過來,拍板定下:「就按他的說法試一次。

結果出來了,三發導彈,次次命中,現場一片沸騰。

王永志這名字,從那天起在圈子裡傳開了。

導彈射程不夠,年輕中尉卻要泄燃料,錢學森眼前一亮:你叫什麼? - 天天要聞

可這事兒只是個開始。

幾年後,1970年代初,咱們國家要搞洲際導彈試射。

導彈組裝完了,按理說得全彈試車,可唯一的試驗台被別的型號占著。

眼看項目卡殼,王永志又站出來,說:不試全彈,就試關鍵部段——二級推進系統。

這話一出,又是一大波反對聲。

試都沒試全,就敢發射?風險誰擔?但王永志堅持得很死,說得也有理,說這一級是關鍵,出了問題全彈也白搭。

錢學森又一次站出來撐他:試吧。

試車通過了,時間整整提前了快一年。

可等導彈準備用車運發射場的時候,上頭又有人跳出來阻止,說這導彈試得太多了,再運過去出點問題就全砸鍋了。

誰也不敢擔這個責。

最後是周恩來定了調子,准運。

可就在發射前幾天,錢老忽然從北京寫了一封信來,說火箭質量不夠穩,實在不行就別打。

王永志拿到信後沉默了。

他沒馬上決定,而是拉著技術組連續開了幾天的會,把每一步都復盤了一遍。

最後他說:「可以打。

導彈已經立起來了,正準備加註燃料,這時候氣象部門又來報,說冷空氣馬上壓境,未來三天雲層低壓,不適合發射。

指揮部一聽這話,立馬喊停。

可王永志冷靜分析後說:「等不了,照發。

火箭升空的那一刻,指揮室里鴉雀無聲。

幾分鐘後,技術員喊出命中數據,整屋子的人都站了起來。

那次成功之後,王永志徹底被推到了最前線。1978年,他被任命為洲際導彈總設計師,成了國家戰略工程的領軍人物。

後來國家決定搞載人航天工程,錢老又一次點名王永志:「他年輕時候就敢走別人不敢走的路。

之後的幾十年,王永志帶著團隊一仗接一仗地打,從導彈到火箭,從火箭到飛船。

他不是那種喜歡拋頭露面的人,但只要是技術問題,他永遠沖在第一線。

測試、複核、方案調整,樣樣都親自盯著。

有一次,一個型號快要發射了,現場技術員說系統指標有點偏差,但在容差範圍內。

王永志沒說話,自己爬上去了,爬到總控系統的上艙,拿著工具一點點對。

他說:「什麼叫容差範圍?人上天的事,不能賭。

2024年6月,王永志院士離世,92歲。

消息傳出來,科技界、軍工系統都沉默了很久。

有人說他是火箭總設計師,有人說他是戰略導彈之父。

可他的同事只說了一句:「他從不賭,他只信數據。

參考資料:

《錢學森傳》 中國航天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官網王永志院士事迹材料

《中國航天發展紀實》 解放軍出版社

《共和國脊樑:王永志傳》 科學出版社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並非時政社會類新聞報道,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見死不救,澤連斯基麻煩大了,俄羅斯要讓烏克蘭淪為陸國 - 天天要聞

美國見死不救,澤連斯基麻煩大了,俄羅斯要讓烏克蘭淪為陸國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快要走到窮途末路了,不久前受邀出席北約峰會,罕見受到北約國家的冷落。之前那些圍著他轉的人,現在都將他視為「瘟神」。因此,澤連斯基被拒絕參加北約理事會議,旨在討論烏克蘭問題的專題會議被取消,讓他在荷蘭海牙的北約峰會上顯得有點
泰山壓頂,瞬間完蛋!台軍一條龍實戰演練看似熱鬧實則無用 - 天天要聞

泰山壓頂,瞬間完蛋!台軍一條龍實戰演練看似熱鬧實則無用

文︱柳扶風美國及台灣當局再盲也清楚,它們的武力是擋不住解放軍雷霆萬鈞、排山倒海的打擊。大陸的海空力量,已可穿越第一島鏈、進入第二島鏈和美軍較量,美軍在台海戰事中馳援台灣已成泡影。數十年來,美軍在第一島鏈區域排兵布陣「保衛台灣」,已無實質意義
山東艦編隊為何選擇在香港向公眾開放?專家解讀 - 天天要聞

山東艦編隊為何選擇在香港向公眾開放?專家解讀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及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航母編隊,攜多型艦載戰鬥機、直升機和陸戰隊員,已經在今天上午抵達香港特別行政區。此次山東艦編隊為何選擇在香港向公眾開放?軍事問題專家 張軍社:這樣的安排釋放
聯合國專家呼籲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 - 天天要聞

聯合國專家呼籲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

當地時間3日,聯合國專家向人權理事會提交的最新報告指控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構成「種族滅絕」,並呼籲國際社會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切斷經貿聯繫。聯合國巴勒斯坦被佔領土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 阿爾巴內塞:被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正經歷末日般的災難,加沙地帶的民眾仍承受著難以想像的痛苦。以色列正在實施最殘酷的...
法新社鏡頭下暗色系的拍攝風格,本想著塑造「壓迫感」 - 天天要聞

法新社鏡頭下暗色系的拍攝風格,本想著塑造「壓迫感」

法新社鏡頭下暗色系的拍攝風格,本想塑造「壓迫感」,卻意外展現出別具一格的中國海軍實力。 不得不承認,法新社在新聞拍攝領域頗具專業水準,總能拍出大片質感。這次拍攝所運用的濾鏡賦予畫面金屬質感,那種壓迫感十足的畫面風格令人眼前一亮。
王若愚:我軍兩艘航母首次對外開放,為何都設在香港? - 天天要聞

王若愚:我軍兩艘航母首次對外開放,為何都設在香港?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若愚】7月3日至7日,由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和湛江艦、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海軍艦艇編隊將訪問香港。其中,7月5日至6日,山東艦在西面2號錨地面向香港市民開放,派票2000張;湛江艦、運城艦在昂船洲軍港開放,派票8000張。每次放票幾乎是「秒光」,至7月2日,所有門票均已約滿,這...
央視武器曝光!專打電力不傷人,台海戰略迎來新王牌? - 天天要聞

央視武器曝光!專打電力不傷人,台海戰略迎來新王牌?

燈滅了、手機黑了、地鐵停了,整座城市突然陷入死寂——但街道上的人群卻毫髮無傷。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央視剛剛曝光的新型導電纖維彈的真實威力!一枚490公斤的導彈升空,90枚子彈藥在目標上空炸開,漫天飄落的不是彈片,而是比頭髮絲細百倍的碳纖維絲
北約制裁大鎚砸下,俄軍工產能反爆2.5倍,隱形戰機量產破局 - 天天要聞

北約制裁大鎚砸下,俄軍工產能反爆2.5倍,隱形戰機量產破局

北約的制裁大鎚砸了三年,俄羅斯軍工不僅沒趴下,反而開足馬力搞出逆天增長!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撂下狠話:俄軍已為未來十年和北約可能的軍事衝突做足準備。更絕的是——俄軍工廠機器24小時不停轉,坦克產能翻6倍,無人機日收3500架,連核導彈都加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