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俄羅斯對印度真是沒的說,又送給印度一份「厚禮」,1艘核潛艇即將交付,6艘常規潛艇緊隨其後。
核潛艇交付:印度洋的戰略博弈
俄羅斯對印度的 「硬核操作」 再次刷新了國際軍貿市場的認知。根據印度 「查克拉新聞」 的最新消息,俄印兩國已經敲定協議,計劃在 2028 年之前向印度海軍移交一艘租借的 「阿庫拉」 級攻擊核潛艇。
這可不是普通的裝備交易,而是一場關乎印度洋霸權的戰略布局。早在 2019 年,印度就以 30 億美元的價格簽下了這份十年期的租借合同,原本計劃 2025 年就能拿到潛艇,但由於 「物流和技術問題」,交付時間被迫推遲到 2028 年。
不過俄羅斯顯然不想讓印度吃虧,直接給這艘核潛艇配備了射程高達 1500-2000 公里的 3M14K 「克拉布」 巡航導彈,這可比之前承諾的 500 公里射程的 3M54K 導彈強太多了。
這意味著印度海軍終於擁有了夢寐以求的水下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在印度洋晃蕩的時候,甚至能直接對中國、巴基斯坦等國的領土發動攻擊。
其實印度對俄羅斯核潛艇的依賴早有歷史淵源。早在 2012 年,印度就租借了俄羅斯的 「查克拉 - 2」 號核潛艇,租期十年,直到 2022 年才歸還。
印度海軍對這種 「花小錢辦大事」 的模式非常滿意,畢竟自己研發核潛艇成本太高,還不如租借來得划算。
而且有了核潛艇的加持,印度在印度洋的水下作戰能力直接上了一個台階,尤其是面對中國海軍日益頻繁的活動,印度終於有了點底氣。
基洛級潛艇升級:海上狼群的重生
除了核潛艇,俄羅斯還給印度準備了一份 「開胃菜」——6 艘升級版的 「基洛」 級常規潛艇。
雖然這些潛艇是二手貨,但俄羅斯承諾會進行 「徹底翻新和現代化升級」,同樣配備 1500 公里射程的遠程巡航導彈。這對於印度海軍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目前印度海軍擁有 17 艘潛艇,包括 1 艘自研的 「殲敵者」 號導彈核潛艇、5 艘法制 「鮋魚」 級常規潛艇、4 艘德國 209 級常規潛艇,以及 7 艘俄制 「基洛」 級常規潛艇。
不過這些 「基洛」 級潛艇大多已經服役了 20-30 年,事故頻發。比如 2013 年,印度海軍的 「辛杜拉克沙克」 號潛艇在碼頭誤射導彈,直接把自己炸沉了,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印度原本希望通過與法國合作的 P75 項目來更新潛艇艦隊,但法方不僅漫天要價,還對技術轉移十分吝嗇,導致項目進展緩慢。在這種情況下,購買俄羅斯的二手 「基洛」 級潛艇就成了最現實的選擇。
印度海軍對 「基洛」 級潛艇的操作經驗豐富,交付後能迅速形成戰鬥力,而且還能以此為基礎,對現有的 7 艘 「基洛」 級潛艇進行升級,提升整體作戰能力。
俄印軍事合作:歷史與現實的交織
俄印之間的軍事合作堪稱 「老鐵關係」。從蘇聯時期開始,印度就是俄制武器的最大買家,70% 的裝備都來自俄羅斯。
這種合作不僅限於武器採購,還包括技術轉讓和聯合生產。印度海軍的蘇 - 30MKI 戰鬥機就是俄印聯合研製的,而 「布拉莫斯」 導彈更是兩國合作的典範。
不過近年來,印度開始在美俄之間玩起了 「平衡術」。印度繼續從俄羅斯購買 S-400 防空系統等先進武器;又積极參与美國主導的 「印太戰略」,購買 F-35 戰機和 MQ-9B 無人機。
這種 「左右逢源」 的策略讓印度在美俄之間遊刃有餘,既能獲得俄羅斯的低價能源,又能拿到美國的尖端技術。
俄烏衝突爆發後,印度更是抓住機會,以低於國際油價 30% 的價格大量進口俄羅斯原油,日均進口量從 3 萬桶激增至 200 萬桶。
這種能源捆綁不僅緩解了印度的通脹壓力,還讓印度通過轉售歐洲賺取了差價。而俄羅斯則通過印度突破了西方的制裁,繼續維持其軍工複合體的運轉。
地緣政治影響:美俄印的三角平衡
印度在美俄之間的 「騎牆藝術」 讓其成為地緣博弈的最大贏家。對於俄羅斯來說,印度是其在印度洋的重要支點,既能牽制北約東擴,又能對沖中國 「一帶一路」 的影響力。
而美國則將印度視為 「印太戰略」 的關鍵一環,試圖通過軍售和技術合作將印度納入其遏制中國的陣營。不過印度並不想完全倒向任何一方。
在購買俄羅斯 S-400 防空系統時,印度頂住了美國的壓力;在參與 四方安全對話時,又拒絕加入奧庫斯聯盟。這種戰略自主的政策讓印度在美俄之間保持了相對獨立的地位,既能獲取技術,又不徹底站隊。
對於中國來說,印度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無疑增加了在印度洋的戰略壓力。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活動一直受到印度的密切關注,而印度通過租借核潛艇和升級常規潛艇,正在構建一支更強大的水下力量。
不過中國也有自己的應對策略,與巴基斯坦合作開發瓜達爾港,以及在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建設港口設施,逐步擴大在印度洋的影響力。
結語
俄羅斯向印度交付核潛艇和常規潛艇不僅僅是一筆簡單的軍售交易,而是一場涉及地緣政治、軍事戰略和經濟利益的複雜博弈。印度通過 「左右逢源」 的策略,在美俄之間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而俄羅斯和美國則各自打著自己的算盤,試圖通過印度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這場博弈的結果將不僅影響印度洋的力量平衡,還將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信息來源:
【觀察】北約峰會之際擁抱普京,莫迪再上演美俄平衡術---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