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2主戰坦克的側視圖,安裝了指揮塔,後部有12.7毫米高射機槍。在車體後部有用於增載入油量的附加油箱,可以快速地拋掉。側面有側裙板,可以抵禦帶有破甲彈頭的反坦克導彈。
1977年11月,在紅場(莫斯科)舉行的閱兵式上,T-72主戰坦克首次出現在公眾面前,儘管現在已知它已於1971年投入生產。1978年4月,美國的報告稱,T-64和T-72的生產速度為每年約2400輛,到1987年將總共生產3萬輛。從那時起,人們認為T-64的生產實際上已經停止,現在的生產集中在T-72上,預計T-80的生產將在不久的將來開始。T-72的生產也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進行,印度也生產了一批。據悉,到1983年,T-72已在以下國家服役。阿爾及利亞、保加利亞、古巴、捷克斯洛伐克、東德、匈牙利、印度、利比亞、波蘭、羅馬尼亞、敘利亞,當然還有蘇聯。1982年夏天,T-72首次被敘利亞用於作戰,打擊黎巴嫩南部的以色列裝甲部隊。
T-72的布局是常規的,駕駛室在前部,炮塔在中部,發動機和變速器在後部。雖然炮塔被認為是傳統的鑄鋼裝甲結構,但車體可能採用了某種類型的複合裝甲。車長坐在右邊,炮手坐在左邊,前者有一個可以360°水平旋轉的指揮塔,上面安裝了一挺12.7毫米的防空機槍。
乘員已減少到3人,因為安裝在車體下部的自動裝彈機使第四個人得以省略。該裝彈機類似於一個轉盤,彈丸在下半部分,而可燃葯筒在上半部分。一些報告指出,自動裝彈機在服役中證明並不可靠,故障率挺高。共攜帶40發125毫米彈藥,典型的裝藥包括12枚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22枚榴彈和6枚破甲彈。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初速為每秒1615米,在10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300毫米的裝甲;尾翼穩定破甲彈的初速為每秒900米,在類似的距離上可以擊穿475毫米的裝甲。一挺7.62毫米PKT機槍與主炮同軸安裝。
火控系統包括一個安裝在炮塔頂部、指揮塔前的光學測距儀;最近生產的車輛有一個激光測距儀。
懸架為扭桿式,有6個負重輪,前部為引導輪,後部為驅動輪,有3個托帶輪,最後一個只支撐履帶內側。坦克作戰時,在履帶前部兩側各安裝4個可摺疊裙板,並向前彈出,對破甲彈的攻擊,特別是反坦克導彈的攻擊有一定的防護作用。
與所有俄羅斯坦克一樣,遠程油箱可以安裝在車體後部;在T-72使用遠程油箱時,這些油箱將其公路作戰距離從480公里增加到700公里。標準設備包括NBC系統、紅外夜視設備和用於浮渡的通氣管。T-72的車頭下安裝有一個推土機鏟,可用於清除障礙物或構築火力陣地。
雖然T-72在火力方面比以前的俄羅斯坦克設計有很大的改進,可能裝甲防護方面也有很大的改進,但從實際作戰的行動來看,並不認為它比英國的 "挑戰者 "或西德的 "豹2 "設計優越;不過,它的得分之處在於,當時它已經大量服役,而 "挑戰者 "才剛剛進入服役,只有幾百輛 "豹2 "在服役。
技術參數
乘員:3
重量:41噸
發動機:V-12柴油發動機,功率為780馬力(582千瓦)
尺寸:長(至炮口)9.24米;長(車體)6.95米;寬(無裙板)3.6米;高(至炮塔頂)2.37米
性能:最大公路速度60公里/小時;最大續航里程480公里;涉水深1.4米;爬坡度60%;過垂直障礙高0.915米;越壕寬2.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