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功業垂干古
—記宋時輪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功績
穆俊傑
宋時輪是我軍的傑出將領。我到他身邊任秘書的時候,他已是80有餘的老人。他曾多次對我講:「人的一生中,有成功,也有失誤。正確看待一個人的歷史,不僅要看他『過五關斬六將』的功績,還要看『走麥城』的教訓,這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態度。
持這種態度去認識歷史人物,評論他的功過是非,才是公正的。我去世以後,如果有人在研究歷史時涉及到我,我希望也能持這種態度。」遵照老首長生前的願望,我在學習抗美援朝戰史過程中,持上述態度,對他在這場戰爭中的功績和失誤進行了再研究。現記述如下,作為對老首長的紀念。
戰爭史上的新奇蹟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帝國主義乘機對這個主權國家進行武裝干涉,進而把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同時派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直接威脅我國安全。9月初,隨著朝鮮戰局的急劇變化,中央軍委命令正在準備執行解放台灣任務的第九兵團停止渡海作戰訓練,準備作為東北邊防軍的二線部隊,轉移到山東充州、泰安地區待命。受命後,宋時輪司令員迅速率領所部3個軍,離開上海,乘列車北上,進駐山東省曲阜及其附近地區,進行整訓。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以後,10月下旬,宋時輪司令員奉命到京,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等中央首長親自接見了他,命他迅速率領部隊繼續北上,到東北結集待命。接著,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朱德代表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專程由京趕赴曲阜,給第九兵團團以上幹部作出國作戰動員。中央首長的到來,對部隊鼓舞極大。動員中,朱副主席著重講了抗美援朝的重大意義、必勝條件,要求兵團上下發揚光榮傳統,團結戰鬥,圓滿完成作戰任務。他說:美帝國主義不顧我國政府的嚴正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我國東北邊境,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對此,我們絕不能置之不理。為了保家衛國,支援友邦,中央決定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協助朝鮮人民反抗侵略。我們的戰爭是正義的,有世界和平民主陣營的支持,一定能取得勝利。根據當前朝鮮戰局的發展情況,軍委決定解除你們的攻台訓練任務,派你們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你們肩負著光榮而偉大的使命。第九兵團的第二十、第二十六、第二十七軍是第三野戰軍的主力部隊,在華東戰場上打過許多硬仗、漂亮仗。這次入朝參戰,在宋(司令員)、陶(副司令員)二位指揮下,一定會打出雄風來的。動員後,兵團上下迅速掀起了新的求戰熱潮。10月31日,宋時輪接到毛澤東主席的電報,命令第九兵團從11月1日開始繼續北進,然後迅速入朝;先開一個軍,其餘兩個軍接著出動,不要間斷;到達戰區後,受志願軍總部指揮,尋機各個殲滅南朝鮮軍首都師和第三師、美軍第七師及陸戰第一師。任務如此緊迫,各項準備工作都未完成,尤其是寒區必需的棉衣未配齊,部隊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宋時輪司令員以大局為重,不講條件,堅決執行命令,按時率部出發。出發前,他和陶勇副司令員認真進行了研究。決心一定要打好入朝第一仗。當時美軍已迫近中朝邊境,兵團入朝參戰已迫在眉睫。部隊自上海到山東時間不長,又要由山東倉促北上至東北地區,戰前動員和其他一切準備工作都要在行進途中進行。
而作戰對象又將是擁有現代化裝備的美帝國主義軍隊,面對強大的敵人,部隊的思想活動很多。因此,宋時輪司令員要求各部隊認真做好隨時入朝作戰的準備,要抓緊時間,深入進行出國作戰的思想動員;要盡一切努力克服困難,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同時,他一再請求東北軍區後勤部給予支援,保證部隊物資供應的最低需要。在開進途中,他要求部隊注意收聽廣播,購買和閱讀報紙,及時了解官兵的思想反映,反覆進行動員工作。
到達東北後,朝鮮形勢更加緊張。11月5日,軍委確定第九兵團立即入朝,在江界、長津方向作戰,以轉變戰局。6日,彭德懷司令員致電宋時輪、陶勇,命令第九兵團在東線戰場,小白山以東,誘敵深入到日津里、長津一線,殲滅美陸戰第一師兩個團。
宋時輪司令員根據軍委和志願軍首長的命令以及當面的敵情,與陶勇副司令員反覆研究,一致認為,要打好這一仗,當前首要的任務是隱蔽地完成戰役開進,出敵不意地發起攻擊。他們根據友鄰部隊的經驗和敵人空襲的特點,指示機關迅速制定具體的保密規定和防空措施,並要求部隊嚴格執行。7日,宋時輪司令員指揮第九兵團開始隱蔽入朝。第二十軍由輯安跨過鴨綠江,經江界、雲松洞等地進到柳潭裡以西及西北地區,17日完成集結任務;第二十七軍自臨江進入朝鮮,向長津地區前進,21日到達舊津里地區;兵團指揮部隨第二十七軍過江後,立即向江界勝芳洞指揮位置前進;19日,第二十六軍過江後於臨江、中江鎮地區集結,21日進至厚昌江口地區,擔任兵團預備隊。至此,第九兵團的第一、第二梯隊共3個軍12個師15萬餘人全部秘密完成了戰役開進行動。
侵略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為了阻止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破壞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後勤供應,實現其在兩星期內完成「最後攻勢」,讓美軍官兵回家過聖誕節的企圖,命令侵朝美空軍實施「空中戰役」,轟炸鴨綠江上的所有橋樑。「空中戰役」期間,美空軍每天平均出動各種飛機達1000餘架次,對上述地區進行空中偵察和狂轟爛炸。由於指戰員們嚴格執行了保密和防空規定,第九兵團部隊的開進和集結行動始終未被敵人發現,未受到大的損失。11月26日,東線戰場我軍發起反擊的前一天,美陸戰第一師少將師長史密斯乘直升機由興南飛抵柳潭裡,聽取戰場情況報告,進行現地勘察,返回途中,他在座機上仔細對地面情況作了觀察,也沒有發現第九兵團行動的任何跡象。戰後,西方一些軍事歷史學家在研究朝鮮戰爭史時,稱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的入朝開進行動,是當代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完成巨大戰略任務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出敵意料地出現在朝鮮戰場,並首戰告捷,打亂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步驟,但並未根本扭轉朝鮮的戰局。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決定派第九兵團入朝,獨立擔負東線戰場的作戰任務,是寄予很大希望的。毛澤東主席於11月5日晚致電彭(德懷)、鄧(華)、宋(時輪)、陶(勇)等,明確指示:江界、長津方面的作戰任務,由宋兵團全力擔任;作戰方針是誘敵深入,尋機各個殲敵。宋時輪司令員和陶勇副司令員等兵團首長,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和當面的敵情,決定立即抓住敵人兵力分散和尚未發現我軍集結的有利戰機給予突然打擊,首先殲滅進犯長津湖地區的美陸戰第一師的第五和第七兩個團,爾後再擴張戰果。27日黃昏,宋時輪司令員命令第二十、第二十七軍向長津湖地區發起進攻。當晚,第二十七軍由東北、東南、西、西南四個方向對柳潭裡美軍完成包圍,第二十軍控制了死鷹嶺,割裂了柳潭裡與下碣隅里敵人的聯繫。28日拂曉,第二十七軍又完成了對新興里美軍的合圍。至此,長津湖地區被圍之敵有:柳潭裡美陸戰第一師第五團(欠1個營)、第七團,下碣隅里美陸戰第一師師部、第一團2個營、第五團1個營,新興里美第七師1個多團以及1個坦克營,3個炮兵營,共約萬餘人,比預計敵人數量多出一倍。此時,敵人夜間以坦克組成防護圈,在火力掩護下,進行死守,白天依靠飛機大炮,用火力殺傷我軍。據此,宋時輪司令員果斷決定:集中兵力各個殲敵,首先殲滅新興里美第七師第三十一團和第三十二團第一營及師屬炮兵營,對柳潭裡、下碣隅里之敵採取牽制性攻擊,對社倉里美第三師暫取守勢。同時,調整了作戰部署,命令第二十七軍的第八十、第八十一師主力(共5個團)擔任圍殲新興里地區之敵的主攻任務;第二十軍第五十九師暫歸第二十七軍指揮,為殲滅柳潭裡之敵做準備。30日晚,進攻剛剛開始,突然天降大雪,戰區氣溫驟然下降,戰場積雪過膝,給部隊的指揮、聯絡和作戰行動造成極大困難。宋時輪司令員決定立即親自到前線指揮。陶勇副司令員堅持不同意司令員離開指揮位置,結果由陶去了第一線。部隊經過1晝夜激戰,至12月1日凌晨,將敵壓縮到狹小地域內,給以重大殺傷。此時,敵人見外援無望,於是日13時,在40餘架飛機掩護下,以10餘輛坦克為先導,向南突圍。第二十七軍主力立即尾追堵截,消滅南逃敵人大部,小部殘敵竄到後浦里、洒水里地區,被我阻擊部隊全殲。此戰共殲敵3100餘人,開創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全殲美軍建制團的光輝範例。
乾磁開位於長津湖地區中部,部署有美陸戰第一師的坦克營、通信營各一部,美第七師第三十二團1個連,英突擊大隊1個連及坦克、汽車百餘輛。29日,敵人在飛機掩護下,企圖向下碣隅里增援,被我第二十軍阻擊並包圍,後被迫投降。此次戰鬥共俘敵240人,繳獲和擊毀敵坦克、汽車78輛。
以上勝利,立即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表揚。1950年12月2日24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鄧華及宋時輪:「慶祝我九兵團兩次殲敵大勝利」,要求「九兵團除加緊殲滅被圍之敵外,並應準備與必然增援之兩個李承晚師和美三師一部作戰。」宋時輪司令員立即將電報轉發各軍,鼓舞士氣,並令第二十、第二十七軍繼續圍殲敵人,令第二十六軍南下,攻擊下褐隅里之敵。
新興里、乾磁開之敵被殲,使美軍阿爾蒙德指揮的第十軍受到沉重打擊,加之西線戰場「聯合國軍」已經開始全線潰退,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的計劃已告破產,阿爾蒙德遂命令東線美軍部隊全部向咸興、元山地區撤退。柳潭裡、社倉里美軍也向南突圍。此時,戰場形勢對第九兵團非常有利。為了達成全殲被圍之敵的目的,宋時輪司令員又迅速調整作戰部署,令第二十七軍和第二十軍第五十九師速殲柳潭裡之敵;令第二十六軍由長津湖以北南下接替第二十軍,向下竭隅里被圍之敵進攻;令第二十軍主力前出黃草嶺地區,阻敵南逃北援。戰鬥打響後,柳潭裡和下喝隅里之敵拚命奪路南逃,第九兵團在宋時輪司令員指揮下,採取步步緊逼、層層阻擊戰法,追堵南逃之敵。12日,傷亡過半、潰不成軍的美陸戰第一師,在50餘架飛機掩護下,以坦克群開道,向南逃跑。為接應美第十軍指揮的部隊從海上撤逃,美軍調集了300餘艘艦船到興南港。
宋時輪司令員立即指揮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兩個軍,克服地形與氣候帶來的困難,不顧連日作戰的疲勞,同人民軍第三軍團一道追殲敵人,於17日佔領咸興,19日佔領漣浦機場,給美陸戰第一師殘部又一次打擊。24日,收復了興南港和沿海各港口,東線美第十軍指揮的美軍和南朝鮮軍全部從海上撤到「三八線」以南。
在第二次戰役東線長津湖地區作戰中,宋時輪司令員運籌帷惺,指揮果斷,兵團各軍密切配合,英勇頑強,給建立有百餘年歷史、自詡為「重裝備典型」的美「王牌軍」陸戰第一師以殲滅性打擊;殲滅美第七師師屬榴炮營和第三十一團全部、第三十二團一部;殲滅美第三師第七團第二營主力,包括殲滅的南朝鮮軍在內,共殲敵1.39萬餘人,殲敵總數大大超過了預定的計劃數。宋時輪司令員在戰役總結講話時指出:中國人民志願軍整個第二次戰役的勝利,粉碎了美國侵略者所謂的「總攻勢」作戰,從根本上改變了朝鮮戰局,為以後更大的勝利奠定了新的基礎。
第九兵團東線作戰是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自10月上旬由上海北上山東曲阜到倉促入朝參戰,前後僅一個多月時間。原計划到東北補充寒區被服,因部隊直接入朝、時間短促而未能實現。部隊投入作戰時又值突降大雪,氣溫驟降至攝氏零下30多度,兵團大部分指戰員仍然穿著華東地區過冬的服裝,造成大量凍傷凍亡減員。加以運輸力量不足,物資供應只能完成實際需要量的1/4,進入戰場的部隊吃不上飯的情況時有發生。在這種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宋時輪等兵團首長和各級幹部身先士卒,帶領部隊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各種困難,取得了戰役作戰的重大勝利,為從根本上扭轉朝鮮東線戰局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彭德懷司令員代表中國人民志願軍黨委和領導機關嘉獎了第九兵團。毛澤東主席於17日致電彭德懷、宋時輪等,高度讚揚第九兵團東線作戰「在極困難條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