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以來,關於我國新一代重型武裝直升機的視頻和照片,越來越多。很明顯,我國正在一步步推進、發展自己的重型武裝直升機,追趕美國的長弓阿帕奇、俄羅斯的卡52和米28N等等。那麼,我國的新一代武裝直升機,到底有多強?對比現役的武直10系列,到底如何?今天,我們就聊聊我國武裝直升機的發展之路。
法德虎式系列武裝直升機
首先,我們聊聊武裝直升機的重要性。進入2020年之後,隨著各種無人機、巡飛彈的先後出現、逐步普及,並且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在網路上,出現了武裝直升機無用的說法。公正客觀的說,隨著無人機、巡飛彈的投入,確實大大改變了原有的作戰模式。但是,以無人機、巡飛彈目前的發展狀態,並不能完全取代武裝直升機。
尤其是各種非常複雜的任務,需要武裝直升機飛行員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在一瞬間做出最合適的判定、行動。這是無人機,無論如何做不到的。因為,即便是時間進入了2025年,中國、印度、土耳其、義大利、韓國等國家,都在發展自己的新一代武裝直升機。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也在現役武裝直升機的基礎上,推出各種改進型,滿足新時期的作戰需要。
義大利AW249系列武裝直升機
目前,在世界各國發展的武裝直升機中,美國發展的AH-64「阿帕奇系列」,俄羅斯發展的卡52、米28等等,屬於重型武裝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10噸左右或者略大於10噸。德國和法國,聯合發展的虎式武裝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6噸左右。義大利發展的A129系列武裝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接近5噸,上述兩種武裝直升機,屬於中型武裝直升機。
其實,解放軍部隊的武直10系列,也是中型武裝直升機。其實,我國發展武直10直升機的時間,非常早。在90年代,已經開啟了各方面的工作。2003年,武直10直升機的原型機,成功首飛。按照原計劃,武直10在2008年左右,就能夠實現定型、小批量生產。但是,由於無法繼續從國外進口PT-6C渦軸發動機,國產技術又不成熟。
我國武直10系列武裝直升機
最終,直到2012年,武直10直升機,才基本定型,開始小批量生產。請注意,這一時期的武直10直升機,屬於「削足適履」。因為在這一時期,國產渦軸9系列發動機,功率不足。原設計最大起飛重量7噸的武直10,不得不全面減配。例如機身的側面、下面,幾乎沒有裝甲防護。一旦遭遇地面防空火力打擊,非常危險。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先一步步接近有無問題。在2020年之前,武直10的各個批次,最大起飛重量,大約只有6噸左右,並不屬於完全體。進入2020年代以後,隨著我國渦軸發動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渦軸9G發動機定型以後,終於解決了武直10直升機「動力不足的問題」。2020年之後,我國陸續推出了武直10的幾個改進批次。
我國武直10ME武裝直升機
以出口外貿型武直10ME為例,頂部採用了米波雷達,最大起飛重量7—7.5噸之間。但是,作為6、7噸級的直升機平台,武直10ME已經成為了武直10系列直升機的天花板。在噸位、框架設計不變的情況下,很難進一步發展。不僅僅是中國,義大利、韓國的武裝直升機發展,也面臨了類似的問題。
與中型武裝直升機相比,10噸級的重型武裝直升機,擁有空間大、掛載能力強、攜帶裝備多的特點。換而言之,10噸級重型武裝直升機,擁有更大的均衡空間,能夠獲得更高的性價比,這是中型武裝直升機做不到的。其實,不僅僅是武裝直升機,在反潛直升機方面,也是類似的道理。美國推出了MH-60R、歐洲推出了NH-90反潛型、中國推出了直20F等等,清一色都是10噸級平台。
俄羅斯卡28B系列武裝直升機
2024年,義大利推出了新一代的AW249型武裝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8.7噸,已經摸到了重型武裝直升機的門檻。我國在武裝直升機的發展上,也是類似的發展思路。武直10和武直19的配合,解決了現階段的實際需要、有無問題。2017年,我國直20通用型直升機,終於定型。作為重要的10噸級平台,我國在直20的基礎上,陸續推出了各種改進型和衍生型號。
我國發展的重型武裝直升機
在這方面,與美國非常接近。當年,美國也是在UH-60「黑鷹」直升機的基礎上,陸續發展推出了各種衍生型號。例如美國在UH-60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了AH-64系列武裝直升機。2024年以來,網路上陸續出現了一系列關於我國重型武裝直升機的照片和視頻。根據各方面的信息來看,我國在直20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國產重型武裝直升機。
美國AH-64系列武裝直升機
在發展關係上,非常接近美國UH-60和AH-64之間的關係。從各方面的照片和視頻來看,我國的10噸級武裝直升機,在直20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同時,在框架理念和布局特點上,同時借鑒了美國AH-64、俄羅斯米28N的很多成熟設計和理念。有利於迅速定型,並且實現批量生產、批量裝備。
我國新一代武裝直升機設想圖
國外媒體推測,我國重型武裝直升機的綜合性能,會超越俄制米28N系列,與美國AH-64的後期改進批次,大體上相當。至於定型時間,由於在2024年才公開亮相。從發展周期計算,預計最快在2028年左右定型、實現小批量生產。例如在2029年的建國80周年閱兵式上,肯定能夠看到新一代重型武裝直升機的身影。作者認為,上述推測,大體上沒有什麼問題。
我國重型武裝直升機設想圖
關於我國各型直升機發展、建設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