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海成了「火藥桶」。往海里一看,到處都是大軍艦。
為什麼會這麼緊張?
這事得從南海仲裁案說起。
2016年7月12日,一個所謂的國際仲裁庭對南海問題做出了對中國不利的裁決。
美國立馬抓住機會,派軍艦到中國控制的島礁12海里範圍內晃悠,美其名曰「航行自由」。
當時只要任何一方神經綳不住,開上一槍,後果不堪設想。
美國那邊什麼陣勢?
他們派來了「約翰·斯坦尼斯」號和「羅納德·里根」號兩艘超級航母。
這什麼概念?
一艘航母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空軍基地,兩艘就是一支能轟炸整個東南亞的空中力量。
除了航母,美國還帶來了差不多10艘驅逐艦和護衛艦。
這些軍艦上的導彈,一發就能炸沉一艘普通軍艦。
天上有100多架戰機在盤旋,就像馬蜂窩被捅了一樣。
F-18戰機呼嘯著從航母起飛,每天24小時不間斷巡邏。
面對美國的秀肌肉,中國也不示弱。
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的家底都掏出來了!
當時的「遼寧」號航母也出動了。
還有新型052D驅逐艦、054A護衛艦等主力艦艇近30艘。
有個畫面鮮為人知:中國軍人們都寫好了遺書。
一位曾在南沙守島的年輕士兵後來透露:
「那段時間,我們連隊幾乎每個人都偷偷給家裡寫了信,塞在內務櫃最底層。大家嘴上不說,但都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真實發生的事。
14億人口的大國從上到下繃緊了神經,準備不惜一切代價保衛領土。
在軍事上,面對一個「準備赴死」的對手,即使你有技術優勢,也會變得異常危險。
最終,美軍航母編隊選擇了撤離。
當「里根」號和「斯坦尼斯」號的汽笛聲遠去,可能沒人意識到,五角大樓剛剛錯過了什麼。
2017年,就在南海危機平息的一年後,中國軍工領域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造艦風」。
國產首艘航母山東艦下水,緊接著我國首艘萬噸級驅逐艦——055型大型驅逐艦南昌艦也驚艷亮相。
這不是巧合,而是經過精心規劃的戰略布局。
從2017年到2022年,中國海軍僅055型大型驅逐艦就建成了8艘。
相當於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5年產量的兩倍還多。
除了大型水面艦艇,中國的武器裝備全面開花:
- 殲-20隱形戰機進入批量生產
- 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正式服役
- 新型反艦彈道導彈部署到沿海地區
- 電子戰、雷達、無人機等領域實現多項技術突破
美國再來,那代價是它難以承受的。
當你有足夠的實力時,才能真正享受和平的奢侈。
當年,外國軍艦的炮聲撕裂了中國的尊嚴,鴉片戰爭、八國聯軍,每一次列強的鐵蹄都踐踏在我們的脊背上。
那時的和平,是奢侈品。
當中國的軍艦能在遠海列陣,當中國導彈能精準攔截威脅,我們才能在家門口安心做飯,在校園裡安心讀書,在工廠里安心創造。
一個有強大國防的中國,能讓每個中國人挺起胸膛,平靜地說:
「風雨欲來,我不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