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萬沒有想到,關稅戰剛開打,今天亞洲市場開盤,中國股市剛有些劇烈的波動,馬上有人跳出來骨頭就軟了,一些人吵著鬧著要和美國政府和談,這些人和2018年美國剛對中國加征關稅的時候一樣。
萬幸的是這種言論翻不起什麼風浪,在貿易戰之外,中國在金融領域的反擊也在醞釀了,現如今關稅戰和金融戰對美國的傷害大還是對中國的傷害大?在金融戰上中國還有什麼優勢?
美元霸權崩塌進行時,德國欲取回1200噸黃金
根據央視新聞4月6日的報道,由於美國政策陰晴不定,德國正在考慮將黃金儲備從美國撤出。

這意味著美聯儲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再次遭到質疑,會引發巨大的連鎖反應。隨著地緣政治緊張程度的加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進行效仿,會嚴重威脅到美元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地位。
二戰後靠出口攢下3352噸黃金的德國,三分之一家底存在紐約曼哈頓地下的美聯儲金庫。

當年為防蘇聯的「安全選擇」,如今卻成了懸在歐盟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新政府正對歐盟揮舞45%汽車關稅,德國人突然醒悟:緊急時刻,這些金條能換成救命美元嗎?
這齣戲碼早有伏筆。2022年俄烏衝突後,美國凍結俄羅斯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操作,讓全球央行脊背發涼。

世界黃金協會調查顯示,68%的國家開始把黃金鎖進自家地下室,生怕重蹈覆轍。德國不過是跟風者之一:2013年他們就偷偷從紐約運回300噸黃金,如今更被曝出存在美國的金條「從未被清點過」。
而中國早已在悶聲布局。央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中國黃金儲備達7370萬盎司(約2292噸),連續5個月增持。
這波操作精準踩點——黃金價格從2024年11月的2400美元/盎司飆升至3200美元,中國邊買邊漲,硬是在美元霸權裂縫中鑿出個「黃金安全屋」。

更絕的是戰略算計。當德國還在糾結「搬不搬黃金」,中國已用人民幣結算拿下阿聯酋天然氣、巴西鐵礦。
巴西總統盧拉那句「為什麼非用美元?」的怒吼,配上中俄貿易60%的人民幣結算率,活脫脫演繹著去美元化正在進行時。
關稅戰點燃去美元化導火索
關稅、黃金、數字貨幣——美國三記昏招,親手拆了美元燈塔!

這場博弈藏著驚人因果鏈:
美國關稅大棒→多國貿易去美元化→美債遭拋售→美聯儲瘋狂印鈔→黃金暴漲
中國增持黃金→人民幣綁定大宗商品→一帶一路國家跟風→新貨幣聯盟成型
德國撤回黃金→歐盟啟動INSTEX結算系統→歐元挑戰美元→全球儲備貨幣三足鼎立

戲劇性轉折出現在2024年10月。金磚峰會突然拋出「新支付系統」方案,68個國家集體用黃金結算貿易。最狠的是伊拉克——這個被美軍「解放」的國家,竟因美元賬戶被凍,轉頭就用人民幣買中國導彈。
而美國還在犯致命錯誤:32萬億國債壓頂,卻對德國黃金儲備玩「鴕鳥政策」,拒公開庫存數據。
德國納稅人協會怒斥:「這是把我們當冤大頭!」殊不知中國正冷眼旁觀——你們吵你們的,我黃金儲備佔比才6.5%,離全球平均15%還遠著呢。

而現在美國關稅戰正在把美元結算體系推向無法挽回的深淵,基於美元的統一貿易體系,現在被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打破。
因此全球經濟體不得不尋找一個沒有美國市場的貿易體系,沒有美國的參與就沒有關稅,因此也不用美元,不需要購買美國國債。
新貨幣戰國時代
「現在拋美債?那是給美元送葬隊伍交份子錢!」某中國智庫專家私下調侃。

儘管手握8000億美債,中國卻淡定得很:美聯儲加息我們就拋債穩匯率,美元走弱我們反手增持黃金。這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讓人民幣在風暴中穩如泰山。
德國人的焦慮反倒成了最佳助攻。
當基民盟議員喊著要把黃金搬回法蘭克福,中國已用黃金+數字貨幣打造出「雙保險」。

比特幣?那不過是科技新貴的玩具,真正的王炸是山東黃金、中金黃金這些央企巨頭——它們掌控著全球15%的金礦,左手挖礦右手囤金,給人民幣國際化穿上「黃金甲」。
這場混戰終局如何?高盛預測金價將衝上3300美元,而德國若真撤回1200噸黃金,相當於向市場投放1800億美元等值資產。
但中國人早看透玄機:「打越久,破越徹底」——等美元霸權千瘡百孔時,我們手裡的2291噸黃金,就是新秩序的奠基禮。
信息來源:德國:考慮撤回 1200 噸存美黃金儲備---央視財經
央行連續第五個月增持黃金 儲備達7370萬盎司---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