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A隱身戰機列裝6年後,中國軍工實現航發設備的國產化,即被替代殲-20A瓷碗安裝的發動機,不得不說國產戰鬥機的戰力發展神速。
只要提到殲-20A隱身戰鬥機,就是中國軍迷的驕傲,更是中國空中戰機的中堅力量。
殲20有著無人僚機,戰機的綜合作戰實力非常強悍,能協同殲16D電子戰機等,執行多種作戰任務,發揮非常顯著的空中戰力,現在按照國軍工快速地更新技術的能力,殲20在服役6年後,也開始迎來新型戰機的更新,比如新型號的殲20B型戰機,就有著更多的優化嘗試,總體的表現也有不同。
空軍早期部署入列的殲-20A隱身戰機,並不是最為先進的空優機型號,當時安裝的航發設備為俄制的AL-31FN-M1發動機,這是俄羅斯打造的發動機,甚至還沒有我國的渦扇10型國產發動機推力充足。
雖然型號相同,但是後面生產的殲20A就有不同,調整後的動力系統還有更強悍的支持續航能力,瞬間反應和空中作戰的果斷表現,都是有著明顯的差距。
一般先期設計打造的戰機,都有一些需要優化的部分,在解放軍的殲20A,安裝國產的航發中國芯後,實現更為明顯的轉變。
在空中對抗和快速作戰反應方面,能夠瞬間實現更為精準的操控,這也讓中國的戰機能達到更為快速地搶奪戰時先機的目的,在快敵人一步的時候,有時快一秒或幾秒,就能扭轉戰時結局,決定戰爭走向,因此我國在動力系統方面下功夫,實現自主國產的航發設備,對中國空中戰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替換了新型國產航發設備WS-15的殲20A和後期的殲20B戰機,都有著更強大的升級的體現,換代般的區別,讓殲20B呈現更為靈活和果決的戰力,也讓其作戰能更大釋放反應速度,AL-31FN-M1發動機是俄羅斯打造的,推力為13.5噸,想要讓戰機快速航行,動力還是略顯不足。
WS-15作為我國自主研發打造的航發,能夠形成15噸左右的推力,擴大飛行區域和極強作戰期間的禦敵能力,都要靠續航動力實現。
我國在殲20服役6年後,全面替換掉國外進口的發動機設備,全部換裝國產的航發設備,這讓中國空軍真正實現中國芯,也能讓中國軍工領域實現自主掌控,升級自由的目標。
殲20目前的總體數量為200多架,每年的產能在120架為上限,四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生產能力也是有限,因為打造這款五代隱身戰機,需要很多精細部件用人工去校對和打磨,這就會耗時很久,在加班加點情況下,也要十多天組裝完成一架戰機。
當然五代隱身戰機設計的零部件和構造也更複雜,這些也是阻礙戰機的生產速度加快的原因。
但是好在20戰機已經有200多架部署到王牌空軍部隊服役,形成了初步的作戰力量。
殲20的隱身功能也是令敵人感到膽寒,隨著殲16D電子戰機的協同,殲20很可能會在敵人的雷達和偵測範圍內隱身難以查找到真正蹤跡,這讓美國等西方國家感到頭痛,畢竟作為五代空中戰機,如果能更好地潛伏起來,出其不意發動對敵人的攻擊,會讓敵人防不勝防,從而擴大我方的打擊銷毀敵人的力度。
而中國對國產戰機的發展速度和技術支持,都讓人驚嘆不已,最初我國從蘇聯進口一些老舊的戰機,就這些相對落後的技術,都讓我國當時剛剛起步的研發戰機的熱情受挫,畢竟中國作為研發的後起之秀,當時面對的是西方多年的技術封閉和壟斷,更是不擇手段的打壓和攪亂。
我國在研發戰機方面,先從模仿開始,再逐漸創新,形成了適合我國空軍發展的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方面研究進口戰機的優點,學習人家的長處補充自己的不足,另外從自主創新的道路更加努力,找到很多辦法解決技術困擾的問題,實現多項專利技術的呈現,成為真正的後發優勢。
而在戰機領域,航空發動機作為核心部件,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單憑這一個部件,就能勸退國際上很多國家,因為實現這個研發目標是太難了。
殲20B作為改良後的最新機型,實現了多種功能優勢於一身,未來會在面對敵人的防空壓力和挑釁,以及對海空作戰等多種用途中,都會貢獻更多的威力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