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刺客
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相繼爆發,讓美國對外援助武器彈藥捉襟見肘。日前有外媒披露,由於需求旺盛,美國155毫米炮彈的價格從之前的2000美元,飆升至當下的6000美元。更要命的是,由於包括鎢在內的原材料供應緊張,對美國及其盟友武器彈藥產能造成極大的削弱。
相比於美歐國家犯愁之際,俄羅斯的兵工廠卻火力全開,其超級強大的產能足以讓西方羨慕嫉妒恨。據《環球時報》2日報道,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公司首席執行官切梅佐夫日前表示,俄軍工在過去的一年大幅提高軍事裝備的產量,例如坦克的產量翻了7倍。
切梅佐夫還告訴俄媒,除此之外,步戰車、空降戰車和裝甲運兵車等輕型裝甲車產量翻了4.5倍,火炮、多管火箭炮系統的產量翻了2.5倍,而彈藥和某些類型產品的產量更是增加了60倍。顯而易見,就俄軍工產業上述的這些數字,完全有能力讓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想打就打多久。
另外,在今年9月,俄國家技術集團軍火綜合體工業主管奧茲多耶夫告訴媒體,該集團已擴大高精度打擊武器的產量,其中包括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匕首高超音速導彈、鎧甲防空系統。與此同時,航空制導炸彈、火炮和坦克所需的大口徑彈藥的生產也在增加。
論經濟實力和民用工業生產實力,俄羅斯與世界其他工業大國相比並不十分出眾。不過,作為蘇聯最大的繼承者,俄羅斯從蘇聯那裡繼承了強大的軍工生產體系。因此,俄羅斯跟他國比經濟或者民用工業生產實力,可能會甘拜下風。不過,與世界其他國家比軍工生產實力,那是俄羅斯的強項。
至少,就槍炮彈藥製造產能而言,目前整個西方世界都加起來 估計還不如一個俄羅斯。畢竟,西方數十個國家庫存的槍炮彈藥,幾乎全都提供給烏克蘭,烏軍仍在叫嚷著彈藥不足。如何補充自家庫存缺口,北約國家也都在犯愁。所以,在美國全力支持以色列的時候,其他西方國家則誰都沒有動,手裡可能沒有東西可提供。
巴以衝突的爆發,讓美國又額外增加一筆沉重的負擔,導致美國沒有餘力支持烏克蘭。美國是西方援烏的一面大旗,現在這面大旗已搖搖欲墜,指望那些歐洲盟友繼續滿足烏克蘭的需要,按照義大利總理日前所言:「歐洲已經疲憊不堪」。
顯然,當烏克蘭外部援助面臨斷炊之際,俄羅斯軍工產業卻像個聚寶盆,仍在源源不斷地為前線俄軍提供大量的坦克、裝甲車以及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有了這些可靠的物質基礎,據海外網2日報道,俄國防部長紹伊古日前表示,俄軍在特別軍事行動區不斷向前推進,佔據更加有利的戰線和陣地。
有了不斷提升的軍工產能這個堅固靠山,俄軍戰場上不但扛住了烏軍猛烈的反攻,並隨著戰局的變化發起反攻。美國及其盟友的注意力都已經被套牢在中東,這對俄羅斯而言,是趁機在戰場上擴大戰果、獲得特別軍事行動最終勝利的天賜良機。所以,紹伊古告訴媒體:儘管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新型武器,但基輔政權必將遭到失敗!
這也就難怪紹伊古有那麼大的底氣。畢竟,擁有了遠比北約國家都強大的軍工生產實力,俄羅斯無須像美歐國家那樣,成天為武器彈藥犯愁。基輔政權如果還指望依靠西方的支持來挽回敗局,已經不可能。「以土地換和平」,可能是澤連斯基政權不得不咽下的一杯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