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戰爭瞬息萬變,稍不注意,就會跟不上變化,落入下風。相反,及時跟進最新戰爭變化的一方,則會佔領先機。此次,巴以衝突中「哈馬斯」武裝組織,對於無人機的運用,算是學到了俄烏衝突中的精髓。
還記得,當時伊拉克戰爭的時候,美國及其聯軍用快速大規模的空襲,向世人展示了現代化戰爭的打法。那就是,先用不計成本的空襲,徹底癱瘓敵人的防空系統、裝甲部隊以及軍隊營地。這種打法十分成功,空襲過後,伊拉克戰機被炸毀在機場,根本來不及起飛。坦克裝甲車,也被炸毀,被漫天黃沙所掩埋。到了最後,當美國及其聯軍地面部隊進入伊拉克的時候,基本上沒遇到什麼抵抗。經此一役,各國都開始注重空軍的建設。
然而到了俄烏衝突的時候,打法似乎又變了。俄軍擁有全世界先進的各類戰機,空天部隊更是戰鬥力強悍,但是在俄烏衝突的戰場上上,幾乎並沒有展現應有的戰鬥力,僅僅只是個配角。當然,這主要是因為俄軍不想將衝突擴大化,盡量避免誤傷平民,所以極少進行大規模的空襲。
那麼,俄烏衝突中的主角是誰呢?沒錯,就是無人機。
烏克蘭知道無論是空軍,還是地面裝甲部隊,自己都不是俄軍的對手,所以戰爭開打後,就一直在想辦法,如何打一場實力不對稱的戰爭,給俄軍造成重創。起初,也是摸爬滾打,用海瑪斯導彈試過,有效果但成本太高。最後,使用了幾次北約援助的無人機後,烏軍覺得這才是對俄軍最好的打法。就這樣,烏軍依靠無人機,對俄軍的坦克、裝甲車以及炮兵陣地,甚至於士兵躲藏的戰壕發動了襲擊。
由於無人機飛行高度低,速度快,體積小,行動靈活,所以很多時候,俄軍還沒反應過來,就看到頭頂烏軍的無人機投擲了炸彈下來,損失嚴重。靠著無人機,烏軍炸毀了俄軍許多坦克裝甲車,迫使他們不得不往後撤。而那些戰壕中的士兵,更是不敢露頭,全部躲入挖得更深的戰壕中,生怕被無人機發現。
當然,無人機只是一種較為簡單的飛行器,既然烏克蘭能用,俄羅斯當然也能用。隨後,盟友伊朗給俄軍送去了一批自己生產的無人機,造價低廉,速度快,機動靈活,非常適合俄烏戰場。隨後,俄軍利用伊朗這批無人機,立即對烏軍陣地展開回擊。結果,戰場態勢反了過來,變成了烏軍的坦克、裝甲車以及炮兵陣地被俄軍的無人機所摧毀。看到這麼好用,隨後俄軍開始大規模從伊朗購入無人機,然後分發給前方的士兵使用。
再回到巴以衝突,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武裝組織,和以色列打了多年,礙於人數及裝備不如以色列正規軍,這幾年一直以來只能是小打小鬧,偶爾發射幾枚火箭彈攻擊下以軍,但效果甚微。
有趣的是,巴勒斯坦「哈馬斯」武裝組織,背後的支持者中就有伊朗,於是伊朗將俄烏衝突中運用無人機的寶貴經驗分享給了「哈馬斯」,當然也送去了不少的無人機。估計隨著這批無人機的到來,還會有一些俄軍的指揮官過去給予一定的技術指導。據報道,一些從俄烏衝突撤出來的瓦格納僱傭兵,就接受到來自中東土豪國家的邀請,每月可以獲得幾萬美元的薪水,而工作就是幫助「哈馬斯」抵抗以色列。
在俄烏衝突中,很多一線的戰鬥任務就是由瓦格納士兵來完成,所以他們的戰鬥經驗十分豐富,對於無人機打法的研究,更是爐火純青。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巴以衝突爆發前,「哈馬斯」已經接受了來自瓦格納僱傭兵的無人機培訓。
有了這些底氣之後,「哈馬斯」開始不滿足於以前的小打小鬧了,於是在10月7日對以色列全境發動了攻擊,以5000多枚火箭炮的空襲拉開了這次衝突的帷幕。
戰鬥打響後,很多人以為,這一次以色列肯定會和以前一樣,短短几天就能徹底打敗「哈馬斯」,然後攻入加沙城內。結果沒想到的是,此次「哈馬斯」武裝組織戰鬥力開始變得十分強悍,尤其是他們的無人機給以色列的坦克裝甲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根據中東媒體的統計,此輪衝突爆發後,以色列已經有大約10%的坦克裝甲車被「哈馬斯「的無人機所摧毀。
因此,目前以色列軍隊緊急暫停了攻入加沙地帶的計劃,因為在以色列境內,自己的坦克裝甲車還能受到防空系統的保護,一旦進入加沙城內,就會成為「哈馬斯」無人機的活靶子。由此可見,「哈馬斯」的無人機戰術十分成功。
現代戰爭就是這樣,千變萬化,看起來普普通通,造價低廉的無人機,竟然可以阻止以色列強大的裝甲部隊進入加沙城。
這就是打新一代的「不對稱」戰爭的方法,用最小的成本,來達到最大的戰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