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拜登政府醞釀已久的對華投資限制令8月10日正式出台,該限制令重點在人工智慧、晶元、量子技術三方面對華進行投資限制,美企在其他科技方向的對華投資也需向白宮通報情況。美媒引用消息人士話稱,因美國政府還需對行業情況進行更多了解,限制令落地實施預計還需一年時間。對美方做法,中國商務部、外交部接連做出回應。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指出,美方做法以去風險之名行脫鉤斷鏈之實,同美方向來主張的市場經濟及公平競爭提議相背離,對企業經營及決策構成干擾,對全球經貿規則構成危害,對各國產供鏈穩定構成擾亂,中方有權對此採取措施。

中方敦促美方基於市場規律和公平競爭行事,不應對各國經貿設置人為障礙,不應阻礙全球經濟發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美方做法實質目的在於對中國發展權進行剝奪,是在進行經濟與科技領域的脅迫霸凌。美方做法對中美及全球利益構成損傷,是逆全球化行徑。中方將對美方限制令情況緊密關注,將對本國基本權益堅決予以確保。
審視拜登政府新發布的此次限制令時,應看到幾點。一,中美經貿話語位置在發生轉變,且這一轉變趨勢仍在發生擴大。美國是全球化早期階段的推動者,是自由貿易、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理念的倡導者,並由此推動了系列國際公約的制定。

客觀而言,全球化時期的到來使各國經濟要素流通速率加快,對中美兩國及各國均帶來利好。美元也借全球化浪潮,進一步擴張其影響力。當下美國因內部國力空耗、後繼乏力原因,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逐步步入尾聲,新一階段的全球化進程逐步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為脈絡進行推動。而從特朗普到拜登,美國均扮演著逆全球化,為全球經濟體系運行設置阻礙的作用。其破壞工具既包括被廣泛用於制裁的美元,也包括美國出台的各類貿易保護法案,還包括對美國科技、資金的限制流動。美國的這些動作,對中國及各國利益構成損害。
中國商務部、外交部均強調美國動作有損全球產供鏈穩定,也在促進利益受損的各國結成對美反制統一戰線。美國越是進行逆全球化動作,越是呈現閉關、鎖國的姿態,美國越將喪失全球化推動者的各國定位。這一底層定位的缺失,使得不論美國及各國是否情願,金融領域去美元、經濟領域去美國科技、去美國產品的形勢都在發生。美國對華投資限制令是其新的收縮動作,是「全球化美國」退潮的又一節點。對此,其中的風險在於,美國空缺的位置缺乏填補,導致原有投資、產業體系難以維繫。其中的機遇點在於,美國的退出,也在給中企、中資自主探索相關機制打開空間。

二,美國新出台的投資限制令稍顯倉促。該限制令放出的風聲已久,但先是英偉達等三家主要美企前往遊說,認為過於嚴苛限制令會導致美企退出中國市場,也會降低在美國建設新晶元廠的必要性。而限制令即使發布後,也尚有約1年的實施緩衝空間,這可以體現美方在推進該限制令上的重重不順。同在8月10日,中國發布國產晶元原子鐘突破封鎖消息,年產能可達3萬台。這是繼國產晶圓激光切割設備實現突破後,中國晶元體系的又一技術突圍。中國芯顯然有著對美國限制進行回應的底牌。對華全面貿易戰失利後,美國對華科技戰,同樣面臨越打越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