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蘇雅 通訊員 李艷明
5月10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托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點火升空,順利將飛船送入預定軌道。這是2023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任務的首次發射,也是我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首次發射任務。

長七火箭入軌精度是現役運載火箭中最高的,偏差不超過4秒。此次發射是長七火箭的第7次成功發射,今年也恰逢長七火箭首飛成功7周年。7年間,長七火箭將發射場工作流程從38天壓縮至25天,已十分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被縮短的13天,是型號隊伍「分秒必爭」的結果。測試項目優化成功縮減了4天,總檢查階段的優化節約1天,液氧、煤油兩種推進劑從串列加註變為並行加註再縮減4小時……
「正是7年的優化流程『接力賽』,讓我們跑贏了時間。」火箭院長七型號隊伍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郭金剛感慨道,歷時7年,長七火箭實現了在立項階段設定的發射場工作流程目標。
壓縮時間,不減質量,型號隊伍還不斷對任務流程「精雕細琢」。火箭二級和一級的吊裝過程總是扣人心弦,在20多米的高空,又大又重的火箭部件需要精準對接,容不得細小的抖動。而在吊鉤上加裝一台小小的無線測力計,就能延伸指揮員和操作手的「眼」和「手」,讓吊裝不再只能依靠經驗和默契,效率和質量均大大提升。
2023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運營與發展階段,長征七號、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將先後執行3次發射任務。其中,長七火箭主要承擔天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是天地運輸走廊的「貨運專列」,未來將以每年1至2次的發射頻率,為我國空間站正常運轉提供物資保障。在搭載遠征上面級後,長七火箭還將實現太陽同步軌道9.5噸的運載能力,積極拓展中低軌衛星發射市場。
攝影:史嘯、宋濤、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