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200枚導彈!俄軍猛轟烏克蘭各大城市,僅為大橋遇襲報復?

2022年10月11日14:15:53 軍事 1644


【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2022年10月10日,烏克蘭境內的多處設施都遭到遠程武器打擊,按照烏克蘭方面的報道,當天有至少75枚導彈襲擊了基輔,其中有41枚被烏克蘭防空部隊成功攔截。而來自俄羅斯政府的消息,則聲稱其「航空、導彈和炮兵部隊,襲擊了烏克蘭6個指揮所,以及143個地區的52個炮兵部隊、人員和軍事裝備。」俄羅斯國防部則指出,遠程打擊造成烏軍「5個彈藥、導彈和火炮倉庫被摧毀,2個用於儲存燃料的設施不復存在。」至於社交媒體上未經證實的消息,俄軍應該是動用了超過200枚遠程武器(其中有可能包含自殺性無人機),對烏克蘭10餘個州府進行定點打擊,使得整個烏克蘭境內一片混亂。

發射200枚導彈!俄軍猛轟烏克蘭各大城市,僅為大橋遇襲報復? - 天天要聞

▲導彈襲擊後的烏克蘭首都基輔

具體來說,烏克蘭首都基輔是此次遠程打擊的重災區,包括烏克蘭總統府、烏克蘭安全局大樓、歐盟諮詢團駐地等關鍵建築,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傷。再加上基輔電力系統遭到精確打擊,整座城市的電力供應已經出現問題,而其他遭到打擊的10餘個城市,也紛紛出現電力、水源、互聯網等方面的供應故障。俄軍此輪打擊的廣度和猛烈程度,是此次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以來所罕見,比起首日對烏軍機場、倉庫、防空陣地的打擊規模也毫不遜色。更加重要的是,這場襲擊是發生在克里米亞大橋爆炸,以及俄軍首任前線總指揮官蘇羅維金大將上任之後,使得這輪襲擊發生的原因,以及後續進一步發展引起了外界熱烈討論。

發射200枚導彈!俄軍猛轟烏克蘭各大城市,僅為大橋遇襲報復? - 天天要聞

▲海基「口徑」巡航導彈佔據了發射武器的很大份額

當地時間10月6時許,克里米亞大橋西段意外發生爆炸,除造成橋面一側部分坍塌之外,還有三人在爆炸中喪生。由於克里米亞大橋是連接俄羅斯本土和克里米亞半島的戰略通道,象徵意味非常濃厚,而烏克蘭方面在戰事開啟後又多次聲稱,將對克里米亞大橋下手,因此爆炸瞬間成為驚爆全球的重量級消息。而隨著時間流逝,爆炸背後的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目前最受到認可的說法,是一批疑似膠捲或覆膜的貨物,先通過貨輪從保加利亞運往喬治亞港口。之後一輛重卡將貨物運往俄羅斯,然後更換第二輛重卡(即橋上出事的那輛)走克里米亞大橋運輸,並在半途發生爆炸。

發射200枚導彈!俄軍猛轟烏克蘭各大城市,僅為大橋遇襲報復? - 天天要聞

▲克里米亞大橋爆炸引發全球關注

事件中的兩個關鍵問題,是載有爆炸物的重卡如何通過檢查站的安全檢查駛上大橋,以及為何會在橋上發生爆炸。其中關於前者,外界一度認為是通過其他手段避開了X光檢查,否則很難解釋如此數量的爆炸物未被發現。不過從進一步的消息來看,如果貨物真的是膠捲,那麼大型膠捲在運輸過程中確實是不能通過X光(早年相機使用的膠捲為了能接受安檢,特意在外部做了一個避開X光破壞的外殼),而特殊製造的覆膜也能屏蔽X光檢查。更重要的是,傳統膠捲本身就是用硝化棉製造,這種名為硝化纖維素的物質,是典型的易燃易爆物,即使內部並未像某些觀點中「藏有化學炸藥」,重達20餘噸的貨物自身就足以引發大爆炸。

發射200枚導彈!俄軍猛轟烏克蘭各大城市,僅為大橋遇襲報復? - 天天要聞

▲監控攝像頭拍下的爆炸瞬間

至於重卡如何在半途爆炸的問題就更加簡單,既然爆炸案的謀劃者如此處心積慮準備,那麼在貨物中暗藏引爆裝置,觀察到重卡抵達大橋後在岸上遙控引爆,在技術並沒有什麼難度。而按照目前已經披露的消息,此次大橋爆炸是毫無疑問的恐怖襲擊,考慮到隨後帶來的嚴重負面影響,以及不反制可能會遭遇的一系列問題,俄羅斯方面的強硬反擊是非常合理的。事實上,外界曾一度擔憂大橋爆炸可能引發俄軍考慮使用戰術核武器,而僅僅在爆炸發生兩天後的大規模導彈襲擊,雖然沒有核武器那麼震撼,但對輿論造成的衝擊仍然非常顯著。

發射200枚導彈!俄軍猛轟烏克蘭各大城市,僅為大橋遇襲報復? - 天天要聞

▲重型核武器是俄羅斯安家立命的關鍵

來自烏克蘭境內此起彼伏的防空警報聲,是對俄軍此次襲擊規模的最佳寫照,曾經在大橋爆炸後滔滔不絕的「這僅僅是開始」、「將會有更多類似事件」的言論,也在爆炸後為之一熄。更加重要的是,俄羅斯國防部雖然聲稱,其「使用遠程武器對烏克蘭指揮、通信和能源系統進行大規模打擊,打擊目標已經實現。」但社交媒體上卻出現,這次遠程導彈襲擊不過是開始,後續還將有更多反擊的說法。從理論上來說,既然大橋爆炸背後的真相已經基本浮現,之所以成功引爆依靠的也主要是巧妙安排,那麼短時間內再次複製的可能性已經不大。相比之下,俄軍使用導彈、火炮、自殺無人機的打擊行動,在現階段完全有再次複製的可能,這也意味著前者宣稱的後續行動其實大概率只存在口中,而後者則大概率能成為現實。

發射200枚導彈!俄軍猛轟烏克蘭各大城市,僅為大橋遇襲報復? - 天天要聞

▲屢屢現身的俄制「伊斯坎德爾-K」巡航導彈

戰事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持續了快230天,至今未見結束的跡象,這對兩個國家都是極大的考驗,最終出現蔓延到民用目標的情況,也符合雙方都面臨的殘酷現狀。只不過就目前來看,烏克蘭在這一領域仍然處於明顯劣勢,大橋爆炸雖然引發了全球關注,但實際並沒有損傷最關鍵的橋墩,而已經打通的陸上交通線也使得克里米亞半島,並不存在被徹底隔離的情況。最重要的是,受大橋爆炸的直接刺激,蘇羅維金大將出任前線最高指揮官,首次建起了俄軍駐烏克蘭戰場指揮部,而此次大規模遠程襲擊正是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也許在日後來看,一開始被認為是俄軍重大挫折的克里米亞大橋爆炸事件,將成為整個特別軍事行動的重要節點,一切都在這之後發生改變。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台軍「海馬斯」首次實彈射擊中兩次「出包」 - 天天要聞

台軍「海馬斯」首次實彈射擊中兩次「出包」

【文/觀察者網 山貓】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台軍從美國採購的M142「海馬斯」火箭炮系統,昨天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了運抵島內接裝後的首次實彈射擊。射擊過程中,曾兩次出現「信號異常」,導致射擊暫停,報道還表示,美方原廠人員也在現場「提供技術支持」。 正在發射中的台軍「海馬斯」炮車 台灣「聯合新聞網」 屏東九...
記者觀察丨從埃拉特港看以色列為戰爭付出的經濟代價 - 天天要聞

記者觀察丨從埃拉特港看以色列為戰爭付出的經濟代價

埃拉特港是以色列連接紅海的唯一港口,具有重要的貿易和戰略意義。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地區局勢迅速升級。數據顯示,2023年共有14.9萬輛車經由埃拉特港進口,而整個2024年,這個數字為0。埃拉特港空蕩蕩的碼頭,折射出了這場複雜地區衝突所帶來的經濟代價。記者:馮國芮 王卓倫 陳君清報道員:尼克·柯留辛...
盧秀燕祝江啟臣選台中市長心想事成,未正面回應是否參選國民黨主席 - 天天要聞

盧秀燕祝江啟臣選台中市長心想事成,未正面回應是否參選國民黨主席

中國國民黨籍台中市長盧秀燕5月12日出席豐原區多所小學活動中心興建工程聯合動土典禮,與有意參選下屆台中市長的藍營民代江啟臣同台。盧秀燕致辭時特別提到,明年要地方選舉,在座包括民代、里長都對台中市校園活動中心建設有所奉獻,明年有些人要爭取連任,有些要選縣市長,在此祝福大家心想事成。台中市教育局12日舉辦「...